用我们的血肉,保护祖国语言的核心精粹“领袖”
(2011-07-15 10:12:41)
标签:
领袖中国互联网商业包装祖国语言日航it |
分类: 互联网生存 |
本年度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布仪式是于3月31日下午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举行的。网络媒体秉承着对中国互联网的热爱和责任,在第一时间里面和网络上的其他站长关注着这个会议。因为在很大程度上面,它就是今年网络走势的风向标。这个是不以个人为转移,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
相关的文章也及时地刊发出来了,体现着中小站长高度的参与热忱。其中的一篇文章对“领袖”二字做了专题讲述。殊兙学习之后,感觉其中的风格和内容与文章的来源还是有着共同的思想追求:比较有深度。
文章的观点很明确:希望保持“领袖”二字的珍稀度。中国人民对这个名词的偏爱和执着,包括对里面所寄予的纯洁度,殊兙在这里打一个可能不是最为恰当的比方:甚至远远超过了对处女的标准。作者在批判的时候,其实也是充满着对在中国互联网未来真正领袖的殷切期待。因为,中国的互联网拥有者全世界数量最多的网民,无论如何不能够让日益增长的网络人数都成为在网络上面东走西晃的群羊吧。
领袖是什么,殊兙认为领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功率超大的火车头,引领者大家前进的方向,用人格魅力和思想信念给无数跟随者更多的决心和力量。这种力量的源头需要进行深度挖掘,那就是道德的力量,而且,既然是在IT界,你仅仅树立几个劳动模范那也是完全不恩能够解决问题。弄不好,这个方式又会换来更多的舆论质疑和行业混乱。所以,领袖的产生不能够依靠行政手段,同时也不能凭借对其他同行的杀伐和对这个行业里面羊群的绑架。
正是基于领袖产生的客观难度,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个工作中,最好的方式还是切莫随意地对某些人物和集团冠以领袖二字。应该怀着高度崇敬的心态仔细端详我们可能的领袖人物和产生领袖人物的方向。换言之,就是宁缺毋滥。这倒是让作者想起了中国文学界前段时期对诗歌奖项的评定。这个奖项空缺了多年,最近的一次,经过慎重评选,终于千呼万唤的诞生出来,获得这项殊荣是两个杰出的诗人,但是他们很不幸都患有一定的精神疾病。一个是早已离我们而去的海子,他在1989.3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了;另一个名额颁发给了食指,目前健在。在文革中去农村插队,后来参军。服役期间因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年而导致精神分裂。如今在北京某处精神病疗养院内拖地、擦窗、洗碗。每月领取几百元的低保工资,抽着价格低劣的香烟,每天候到傍晚到菜场去买一点遭人丢弃的蔬菜。他们获奖的原因就是:担当了那个时代一个大诗人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殊兙在这里随便绉上一句话,中国互联网的领袖与他们这两个诗坛领袖相比,那种霸道和惬意简直无法用语言可以囊括出来。既然称作眼下称作领袖有些不合适,那么用什么称谓可能比较合适一点呢?殊兙在这里先尝试找一下可以对应得到名词1.大佬,似乎太江湖气了。2.老大,这个称呼好像也显得有些少不更事。太随性了。3.大老板,唔,那肯定不对了,通体的一股小市民的气息。还有吗?
思来想去。殊兙认为这个名词可能会比较贴切一些:巨头。既能够表明在这个领域的地位和能量,同时也能够规避对获得这个称号者的道德考量。不知道中国那些从事营销包装的大师是否认可呢?其实,这对商业包装机构的策划人来说,就根本不是一个难题。所幸还好,在主流媒体里面,对这些网络巨头还没有使用诸如“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等等字眼。
本文原创于新兴职业 转载敬请尊重作者的劳动,保留网址http://www.muxi.info/gxzy/443.html
有意交流者可加QQ:1753053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