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诞生的掩耳盗铃式故事
(2011-07-12 10:18:28)
标签:
范氏溧阳市寓言故事钟声微博杂谈 |
分类: 社会时事评论 |
国人说到丹麦,想到的一个美丽的特征就是她的童话故事。和童话故事可以相提并论的可以说就是寓言故事了。悠悠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最不缺乏的特点之一就是流传下来了很多的寓言故事,而且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人文价值。这也是目前国学热风靡社会各界的原因之一。
这里就有一个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历史故事:话说春秋争霸的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形势混乱之下,就有了不法之徒想借此浑水摸鱼。于是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思来想去,认为只有一个办法可行:那就是把钟砸碎,然后再分别搬运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铁锤,抡圆了臂膀朝钟砸下,“咣---”的一声巨响,把他着实惊吓了一把。他心里不由得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情不自禁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受此启发,小偷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一搏起来,一下接着又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听到钟声的人们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这则故事用生动文学语言表达出来的,就是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想来只要具备小学语文水平的公民都是耳熟能详的。在越来越聪明的中国人的思维里面,已经渐渐退化成为了一个寓言故事了。
所谓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她就是生活中已经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只是希望从寓言中得到社会和人生经验的借鉴和启迪。寓言和童话对现代人来说,都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这些事情在现实生活中都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没想到居然这里真的出现了海市蜃楼了。呵呵。
就像任何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一般,其中少不了一个同样美丽的女主角。据说长得“比章子怡还要漂亮一些”(引自男主人公的微博语录)。男主人公经过考证,是江苏常州溧阳市的一名卫生系统的局长,故事的主题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爱情。当然,这一份爱情是鲜活怒放在了各自的家庭之外了。
在局长的微博信息里面和他的情人不断地进行互动,通过他们在微博里面的聊天记录,可以得知对方已经是为人妻、为人母了。内容从互表衷肠、倾诉爱慕之心,一直到了6.20相约开房幽会。借助高科技的网络平台和通信软件系统,男女双方一直保持着高保真的联系和沟通。
麻烦出在了联络方式之上。整个偷情过程都借助于微博互动。局长由于对微博功能和特性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也就是说没有经过有关的网络技能培训,就匆忙投入实际应用。主观地判断微博也是类似于QQ一般的即时聊天对话工具,同样具有很好的封闭性和私密性,因此就无所顾忌地在微博上面公开了与美貌妇人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安排。
并且还在关于送礼的对话中,提到了他的一个在银行担任行长的外甥。这其中理所当然地牵涉到了假公济私方面的内容。由此,又在不经意之中折射出了一个在地方上的特权利益阶层,那种为官的自豪感和特权的优越感可以说是力透纸背,呼之跃出。双方幽会的地点:黄庭宾馆也多次被提及。可谓是证据凿凿。偏偏女方也是过度依赖于局长的魅力和智商,对微博的使用说明也从不加以关注和学习。
让人感到有意思的是:当局长和他的貌赛章两人还完全陶醉在神不知鬼不觉的偷情气氛中的时候,却是已经成为路人皆知的又一个腐败案例了。当下,体制内公务员的入职资格办理已经难如登天,筛选比例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呈一比五千悬殊之状,从一般公务员晋升成为一个行政系统的局长,此种的难度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局长本人就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那显然需要被审核的就不是局长本人,而是遴选局长的有关部门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对选拔干部的组织部门有所怀疑,可又实在没有搞懂局长为何竟然会重蹈了2000多年之前的笑话。与时俱进、作为最为先进的生产力水平的代表群体那是组织对一般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啊。
现在当地的纪检部门已经雷厉风行地对局长做出了停职审查的处理意见。此时此刻斥责这一对掩耳盗铃人物的无知和荒唐,恐怕他们就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了,除此之外还有他们深深懊悔和由此产生的家庭矛盾。这件事情带来的一系列的后遗症,都是需要人们去认真思考的内容。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政府官员在官僚主义下的一个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