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3)黎《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8-05-28 10:37:04)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部编版二年级语文科下册
课
课 |
小马过河 |
课时 |
第二课时 |
||
授课时间 |
2018年 |
课型 |
新授 |
||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惯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
||||
教材 分析 |
重点 |
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
|||
难点 |
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 |
||||
教具 |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 |
学 |
|||
复习导入 |
1、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1、齐读生字,复习抽读 2、学生回答。
|
|||
引导学生读第一至八自然段 |
1、指导理解。 2、指导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 4、指导朗读第三至第六自然段 指导读出语气:“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
5、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 6、指导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7、指导朗读第七自然段 8、指名读,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9、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10、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11、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 12、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13、总结全文。 |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 5、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6、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7、朗读句子。
8、学生思考后回答。 9、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读有关句子。 10、齐读7、8自然段。 1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
|||
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
1、指导朗读。 2、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
1、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
|||
作业布置 |
1.续篇故事。 2.熟读课文内容。 |
||||
板书设计 |
老牛:水很浅——能蹚过去
松鼠:水深得很—— 别过河
老马:试一试
|
||||
教学反思 |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为过得去;小马问松鼠,松鼠认为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去尝试,终于过了河。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在学这篇课文时,我安排了五关:生字关、朗读关、辨析关、夸奖关、联系实际关。本文故事性较强,通过赛读、男女分读、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朗读,以读为主,我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堂气氛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