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减的简便计算》评课
(2013-04-02 20:42:49)《连减的简便计算》评课
东村中心校
4月2号上午,我们到山底小学听了梁润国老师执教的一节课《连减的简便计算》,听完之后感受颇深,受益非浅,也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连减的简便计算》是一节计算课,在教学中,梁老师一改往日计算课枯燥、抽象之面貌,借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把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优化。下面,我把我感受最深的几点同大家分享一下:
一、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 巧妙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而新课的导入也往往是建立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上,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而藉此来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的。梁老师的课堂教学是由复习引入,出现两组计算的题目,但又不指明学生用简便方法,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任选一组完成,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就由被动变为了主动.引入直观简洁,学生乐学易学,却为下一步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思想。这样的教学效果最佳。学生一旦进入了这种状态,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被动地“要我学”为主动地“我要学”。
二、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计算教学(尤其是高段教学),我觉得一定要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计算的算理、算法。梁老师老师的教学过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他反复在问学生这样的问题“你的解题思路是什么?”“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求的是什么?”“说一说这道题你运用了哪一条性质,为什么?”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但老师思路清晰,而且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的思路也特别清晰。我相信在老师这样的指引下,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也一定会思考类似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四、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
在巩固练习环节,梁老师设计了几组具有代表性的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应用所学知识,可见梁老师在课前是作了充分的准备的。
本节课中也有几个我觉得值得探讨的地方,仅是个人见解。
1、学生动笔简算的体验少
2、连减性质的概括学生说的少
3、用字母表示式子出示晚点
4、评价主体应多元化点
每一次外出听课,都会让我有很多收获,引发很多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老师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是无法用只言片语所能表达清楚的;他们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对新理念纯熟的运用能力和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将成为自己今后奋斗的目标。在教学的道路上有待我们去实践,去探究,去思考的东西实在太多,望我们一起努力,不断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实践、探索,早日走到教育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