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游(十六)——绵山大罗宫

标签:
绵山景区寒食之乡大罗宫道教宫观 |
分类: 出访游记 |
晋陕游(十六)——绵山




奇怪呀,”巍巍“怎么写成这样了?


在从碛口到绵山的途中,导游在车上初略地介绍了绵山景区的大致情况,介子推和重耳的传闻故事自然是少不了,好像还说了绵山景区之大,如全部游览,需要一周时间等等,印象最深的是那么一句:这个景区现在是由私人(发迹后的煤老板)承包,斥巨资修复、建设、管理的,目前被冠以国家五星级景区。这倒是挺让人惊讶的。之后查过度娘,果然有这么一段描述:“1995年,山西省著名企业家,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善士阎吉英,投巨资修复绵山,修复宫观殿80御座,道教神像2000余尊-----------”
道教,应该是绵山人文景观的重要所在。据传,早在春秋时候,绵山便有了道家的活动——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身体力行着道家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这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等著作中都有相关记载。因为此,绵山景区内有不少道教的宫观,“大罗宫”,便是其中的一座。毋庸讳言,他的地理位置和规模都很抢眼哦,应该说,就建筑而言,在宫观中,颇有代表性。可惜,咱不懂其内涵,也只能看个大概。



















大罗宫游览区,当地人俗称"中岩"。"三清上,曰大罗"。道家认为天有三十六重,三十六重之上为大罗天,因此这座宫殿为大罗宫,意为最高的仙宫。
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杰阁,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整个建筑群面积为三万多平方米,共十三层组成,总高110米,游客称赞"可以与布达拉宫相媲美",可谓天下道家第一宫观。
大罗宫始建年代不详,据传在春秋时介子推来绵山隐居,就有道家人物活动的遗迹,东汉时已有部分殿庙初具规模。唐开元十一年(723),玄宗皇帝南出雀鼠谷时,专程驾幸绵山缅怀前朝圣祖功德,感戴绵山诸神护佑李唐王朝的恩典,降旨敕修大罗宫诸殿。以后宋代元佑年间、明万历年间、清代康乾年间官方与民间屡加修葺。至1940年遭日军焚毁,1998年三佳公司在原址上重修,才成为今日胜状。
本区内包括大罗宫主殿的讲经坛、混元殿、群仙殿。还有灵霄殿、三清殿、财神殿、救苦殿、元辰殿、三官殿、五老君殿、斗姆殿等诸殿。展厅内绵山唐、宋、元、明、清历代精品彩塑,被称为"山西的敦煌"。藏经阁是中国名胜区最大的藏书之处。宫内《道德经》木刻、石刻及英、日俄等译文,堪为《道德经》文化之大观。岩上有一天然石洞,夏日常有白云飘出,故称为"白云洞"。洞旁建一草庵,叫白云庵。庵内的《金刚经》石刻,为唐代遗留的稀世文物。
看完这段介绍后,颇感遗憾。那天,我们沿着石阶,登上了最高处,导游却没有跟随。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