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青春语文专栏】跟苏明玉老师学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清明假期,也追了追口碑很棒的《都挺好》。姚晨主演的,确实好看。虽然剧情属于家庭伦理剧,但我们当老师的看,也会很有收获。
比如,苏明玉班级第一号霸王学生就超难对付。苏大强,她的父亲,也是《都挺好》中最讨人嫌的角色,搞所谓理财被骗,损失6万元。这笔钱是苏大强的全部存款。于是,这个作死的老爹哭天喊地,要在医院里跳楼自杀。
此刻,苏明玉的二哥二嫂魂都吓破胆了,大气不敢出,只能求爹爹拜奶奶,哀求老爹从窗台上下来。老爹哪干?依旧哭天抹泪,嚎天嚎地,那个阵势,怎一紧张惊险了得。
苏明玉到来,并不着急,也啥都不劝,只站在窗台下给老爹算了一笔账:你今年60岁,再活二十年没问题。一个月退休金5000,一年6万,十年60万,二十年120万。你要今天跳下去了,损失120万,你要今天不跳,只损失6万。
几句话就解决了问题。老爹乖乖听话了。楼不跳了,死不作了,跟着女儿回家了。
后来这个老爹继续作死,爱上了心怀叵测的小保姆。不仅要和小保姆结婚,还非要在大哥买的房子的房产证上写上小保姆的名字。
二哥苏明成依旧只有拿着把大刀要跟老爹和保姆拼命的做派,大哥苏明哲依旧只有在电话里焦头烂额地跟老爹讲道理的法子。啥用也没有啊!当是时也,苏大强已经被爱冲昏了头脑,到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地步,十八头老牛也拉不回来了。
苏明玉一出现,情况立马缓和。
很简单,她没有去跟苏大强讲什么道理,只直接和那个厉害的小保姆谈了一次话。
又比如,苏家被娘舅一家人讹诈。
首先她表态不干涉父亲的再婚。其次表态因为小保姆照顾父亲,愿意赡养小保姆,每个月可以出小保姆的生活费。最后告知房子是大哥出钱买的,房产证如果要写她的名字,估计大嫂那儿多半通不过。而且,房子只交了首付,如果她非要和老爹结婚,他们得自己负责以后的房贷。
这下好了,不用吵架不用威胁,小保姆直接拖着行李箱走人了。
苏明玉一出现,形势就大变。
老娘舅以为当年收刮苏家的旧账早就跟着死去的姐姐一笔勾销了,谁曾想到会被明玉旧账新提,反倒让自己狼狈不堪,颜面全失。
这这样,一招制敌。娘舅一家三口,灰溜溜走人了。
再比如,苏明玉所在的众诚实公司搞改革,要拿掉蒙总夫人娘家的一伙不干事还尽坏事的亲戚员工。这下大马蜂窝被捅了,蒙总夫人娘家七大姑八大姨老老小小一大群人跑到公司来围攻苏明玉,要砸她的车,给她点儿颜色看看。
公司里的人都吓傻了,助理求苏明玉赶快躲躲。苏明玉耸耸肩,直接开车上战场。她从车上下来,先告诉这帮凶恶的大妈周围全是摄像头,任何行动都会被摄录。然后拿出自己的手机拍摄现场,特别是每个人的容貌和声音。接着向大妈们申明车是公司的,砸了也是公司的损失。再警告大妈打人砸车就不是被公司开除的事情,而是犯法被拘留的事情了。
同时也不忘记提醒大妈们她苏明玉就是给蒙总打工的,裁人这事儿,是公司的决定,就算她被打伤了做不了,公司还会派其他人来做。
当然,局面最混乱的时候,她也没有忘记从车子后备箱里拿出防狼棒之类的东西挥舞一下……
总之,三下五除二,就把混乱的局面控制住了。
之后蒙太亲自上阵来为娘家人争权益,跑到明玉办公室赖着不走,威胁明玉。手下人都吓呆了,明玉临危不乱,轻松化解。方法很简单:第一,始终笑脸对师母。第二,安排保安看好各种设施,防止打砸。第三,凡事顺着师母的气话安排。第四,不断用各种方式提醒师母公司是她自己的,她这么闹得让大家无法工作,公司损失巨大就是她自己损失巨大……就这样,在现场一句重话都没有说,就把蒙太搞定了。
……
第一,永远不以愤怒情绪对付各种复杂的事故。人一愤怒,大脑就短路。苏明成就是典型的代表,所以明成处处闯祸,处处被动,最后,家没了,工作也没了。人生归零,一切从头开始。人一定会为各种愤怒情绪付出代价。明玉处理问题的云淡风轻背后是高度的冷静和理性。甚至就算她被明成狠揍的时候,也没有出现情绪的失控。
第二,在问题面前,永远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用情绪说话。明玉懒得教育人,她一开口,都是“证据性”的东西。她从来不妄想“以情感人”,她习惯于“以理服人”。她给苏大强算经济账,她给小保姆谈利弊,她用欠债堵恶心娘舅的口,她巧妙迂回地提醒蒙太要拎得清自家人和娘家人的关系……明玉在商海打拼多年,她完全懂得支配人的行为的根本的东西,不是空洞的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得失。所以,她懒得拐弯抹角,她总是一语中的。在这个方面,苏明玉大哥苏明哲简直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这个斯坦福的高材生面对复杂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从来是一团浆糊,情绪化、感性化、幼稚化。这样的IT学霸,也许真的就只能面对机器,面对程序,而无法面对人生的。
第三,永远把研究人了解人作为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基础点。明玉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漂亮,乃是因为她对“人”的了解。一方面是对人性的了解,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她有一种处理问题的直觉——她面对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极强的个体针对性:她了解苏大强的吝啬自私,洞悉小保姆的隐秘抱负,看穿恶娘舅的色厉内荏,了解蒙太的心理机制,所以,才能够一开口就直击要害,一出手就一剑封喉。读过师范的明玉,对“因材施教”,是理解得很深刻的。
当然,苏明玉仅仅只是一个艺术形象,有虚构的成分。但是,这个形象,对我们这些很执着于给学生讲道理,且还是很陈旧的道理的老师,对我们这些妄想用喋喋不休的唠叨来解决学生问题的班主任们,还是有很多启示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