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君:课外作业只能15分钟,语文教学你将何去何从?

(2017-08-18 11:27:51)

清澜山教师培训的时候,我们领到了一道“圣旨”:

小学高年级初中低年级,语数外学科家庭作业的时间每科必须控制在15分钟以内。

我简直亦喜亦忧啊!

 

当然开心啦。我举双手赞成这项政策。

教了25年书,最仇恨的就是“作业”两个字。

我们的教育最无奈最搞笑的地方,就是教育不像教育,教育已经沦为了一个动词短语——做作业。

从一年级开始,学生为做作业奔忙。

从从教第一天开始,老师为改作业挣扎。

特别是语文老师,更是深陷苦海,不能自拔。

 

这才是二十年目睹中国之最怪现状:谁都知道做这么多作业本质上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毫无用处,谁都讨厌书山仇视题海视之为洪水猛兽,但又谁都沦落其中,甚至乐此不疲。

 

我觉得,原因很简单。

因为对于应试教育而言,做题,是最简单,也最有保障的方法。

因为对于教师而言,你可以不会上课,但只要你会出题,现在连出题都不用会了,只要你会找题组合题印刷题,你会看答案批改试卷评讲试卷,你的教学生活,就会顺理成章地持续下去。

关键是,家长还很拥护。

做题多,考试多,分数多,排名多……教育的环节清清楚楚,教育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家长就最放心,最欢迎。

 

于是,我们的教育多级缩水:教育目标变成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变成了教材目标,教材目标变成了考试目标,考试目标其实就是做题目标……

 

就这么一年年下来,我们的思维都被格式化了。上课算什么?只要学生一直有题做,我们就一直有课上。教书,简单着呢!

 

网上诅咒中国校园作业文化的段子简直数不胜数。哪个老师看了都会被激发深深的共鸣。但共鸣之后,依旧只能苦笑着继续争先恐后地布置作业。

谁能获得更多的孩子们课外作业的时间,谁就可能是最后考试的赢者。

 

但在清澜山,这层枷锁,“哗啦”一声卸下了。

15分钟!对,就是15分钟!

15分钟,学生能够写完一个随笔吗?不能!

15分钟,学生能看完一篇稍微长一点儿的文章么?不能!

15分钟,学生能够完成一个播报吗?不能!

15分钟,学生能够准备出一个像样的“清澜山讲坛”的演讲稿吗?不能!

15分钟,学生能背诵出一页《中华成语千句文》吗?不能!

……

15分钟的课外作业,简直什么都不能做啊!

 

那么学校这样的政策,是在引导老师们朝什么方向思考和设计自己的教学呢?

课外时间,就是学生的自主时间。要勇敢地把这个时间还给学生。

其实15分钟,也可以不必要。15分钟,是让老师们心理上有个过渡。

老师的能耐,不是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激发学生在课外自主地学习。

老师要极有效率地在学校里完成所有教学任务。

老师要完全地改变自己对于“作业”的认识。

多布置长线的研究性“活”作业,少布置,不布置短线的“死”作业。

让“作业”成为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老师的需要。

让“作业”成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学生的敌人。

让学生做作业不是劳作,而是享受。

让老师改作业不是准备受刑,而是期待向往。

因为在作业中,我们真的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饱满的生命,和帮助一个个鲜活饱满的生命,而不是,看到一个个分数,一个个排名。

……

或者,当我们赋予“作业”以新的含义的时候,我们根本可以换掉“作业”这个已经被固化了意义的灰色的词语,给予它清澜山的全新命名。

请容我想想。

我觉得,世界上的任何事情,稍微转个角度,就是全新的风景。

“作业”也是这样,它应该被平反,被洗刷冤屈。

作业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是我们的观念,毁掉了这个词语。

拯救它,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我还知道,这一步不好走。

这么都年来,事实上,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生,我们自己,都多多少少患有作业依赖症了。

15分钟,会让很多家长和孩子更加恐慌。

我们习惯了“苟且”,当“诗”不再“远方”,而在“眼前”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手足无措。

 

清澜山很有追求。但任重而道远。

且让我们,慢慢想,慢慢来。

(2017/8/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