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研究(43):司艳平:王君老师的教学勇气
(2017-01-21 08:46:03)
标签:
王君教学勇气 |
王君老师的教学勇气
——评王君《看云识天气》
浙江永康外国语学校
《看云识天气》一文,之所以做到了说明条理特别明白清晰,其实就是从篇到层,从层到段,不断分类,而分类别作为能体现说明文特质之一的要素,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并未吃深过,讲透过,充其量只是在带领学生分辨分类别的作用,分类别的表达效果,至于它在说明文写作当中承担的重要价值,我们视而不见,或者说我们因为学养教养不足,没有眼光,一味抓瞎,看不到可以开发的现成的教学内容和资源,将好的文本给白白浪费掉了。名师之所以是名师,在于他们能以毒眼窥文本,窥出文本与课堂对接的独特之点。王君老师正是充分做到了这点,将《看云识天气》的“层层分类”的优点无限放大,放大,带领学生将《看云识天气》的“说明条理特别明白清晰”演绎了个明明白白,酣畅淋漓。“总分分总巧张弛,层层分类眉目秀。标识句子来引领,清清爽爽好结构”,这样的总结归纳就是读深文本之后的精准提炼和独到领悟。可见,辨识文本的能力对课堂教学的定点至关重要,对于我们普通的一线语文人来讲,即使做不到对文本的吃深嚼透,也要在独立研读文本的路上尽力前进,努力开发教参以外的教学资源,让教材为我所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才会做到游刃有余。
其次看课堂统筹。确定好教学内容,选择好教点以后,接下来应该整体统筹课堂。所谓统筹,是指将教点分解,配置,整合,依照一定的次序行进,建立课堂的整体框架。这里的次序是指课堂流程也应该像说明文写作那样具有逻辑性,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渐次展开,有条不紊,思路清晰。良好的课堂统筹是硬功夫,也是冷功夫,意味着在备课时就要把课堂藏于锦绣之中,思考如何有效地将教点一一化解。好的课堂也像好的文章,会有起承转合,会有整体个体,会有呼唤应答。我们来看看王君老师是如何统筹课堂的,她将课堂教点分解为四步:宏观看全篇骨架、中观识段落铺展、近观析层次构造、微观鉴句内逻辑,这样的分解既遵循阅读的规律,从宏观瞭望篇,到中观眺望段,再到微观细查句,课堂的整体性,同一性突显,整节课的立体感增强,骨架感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分解教点的时候,需做到胸有丘壑,依序而行,依理而行,不可违背万物生长之道,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再次看课堂心法。王君老师一再强调,语文是有规律的,语文教学亦是有规律的,我们最应该做的,最首要做的便是寻找语文教学的规律,帮助学生卓有成效地学好语文。所谓心法,是指独特的处理课堂,处理教学训练点的方法。各门各路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研读文本和处理课堂的心法,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个性迥异的风格。实际上,当我们把风格简化,专注地去研究他们的课堂心法时,会很有收获。特级教师都是善于教学生方法的,王君老师也如此。她的每一个课堂环节,都辅之以方法的渗透。
比如宏观看全篇骨架,她教给学生的总方法是全篇提炼,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进行提炼训练:提取全文关键词两个或者5个、用标题概括全文内容、用文中的一个关键句概括全文内容、用几个关键句概括全文内容、缩写课文,只保留最核心最关键的信息。显而易见,学生在经过有趣有效的训练以后,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自然增强;再比如中观识段落铺展里,王君老师教给学生的方法是段落对比,通过辨识《看云识天气》第3段和第4段的区别,让学生了解横式段落和纵式段落的不同,并学会两种段落铺展的方法。这样的方法渗透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既与大心法遥相呼应,又将道与术完美地结合,学生的收获显而易见。
最后看课堂走向。课堂走向亦是课堂落点,之所以定位为课堂走向,是指这节课虽然在形上结束了,但在神上并未终止,而是以更强的力道展示了今后教学的方向与理想,情怀与担当。王君老师是一个极有情怀的人,她倡导的青春之语文,最核心的价值之一便是高举语文情怀的大旗,培塑有温度、有热度、有高度的语文和学生。说明文也能教出情怀,但绝对不是淡化说明文的文体意识,也绝对不是淹没说明文本身的科学价值,而是以更高瞻的人文情怀去探寻一条科学之路,为学生指出术业有专攻的有效路径。
我们来看看王君老师教《看云识天气》的课堂落点,王君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这句话,巧妙发问,和开篇哪个句子遥相呼应?学生们很聪慧,“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不费力气就找到所指。而这个“变化无常”则成为王君老师这节课的精彩落点,“什么是‘无常’,无常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世界上不变化的只有变化本身。”以此,一步一步地让学生认识生命之道,“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不要怕学生现在不理解这些,不要怕这些东西很深奥,只要他们记住了其中的某句话,某个词,就会在某时某刻的生命触碰里产生共鸣,进而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这样的落点不仅仅是课堂的收束,也是课堂的走向,让学生带着对天上云朵的认识,带着生命状态的认知,也带着许多的思考和疑惑走出课堂,未尝不是大智慧与大幸运。以此来看,课堂的来路与归途其实亦体现着我们的语文观、生命观、价值观,假如我们的视野能再开阔些,情怀能再高远些,信仰能再坚定些,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变得饱满而醇厚,历久而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