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凤姐包容勇敢多元 |
亲爱的孩子:
今天妈妈想跟你聊聊罗玉凤,凤姐。
妈妈这两年外出讲课,讲阅读也好,讲作文也好,讲专业成长也好,都爱举凤姐的例子。一来她的经历,她的文字,她的发展变化,有意思,有讲头。二来因为她是网络红人,关注度比较高,听众感兴趣。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她是我们的同乡,还是妈妈的校友。
她的老家在綦江赶水。当年,妈妈就在离赶水最近的东溪教书。她在《罗玉凤:求祝福求鼓励》一文中提到的家旁边的綦江铁矿,就是祖祖和姨婆都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当年綦江铁矿属于重钢公司,是很有钱的大单位。我的感觉和罗玉凤是一样。大国营单位的孩子,吃穿用度都上档次。中学时代妈妈也不跟这些孩子玩。因为穷的缘故,内心是有自卑的。
罗玉凤的母校是綦江师范,就在外公的家——綦江县城的滩子口下面。她后来就读的重庆教育学院,也是妈妈的母校。这是我们重庆最普通最普通的一所大专院校。妈妈当年的水平,也只能考上这所学校。当然,罗玉凤比妈妈小十几岁,她进学校的时候,我早毕业了。
罗玉凤中学时代的班主任是我綦江中学高89级的一位同学。綦江是西部山旮旯里的小县城,连认识“綦”字的人都不多。綦江进入公众视野,这么多年来大概只有两件事:一是1998年的彩虹桥垮塌举国震惊导致大批官员下马。第二就是因为罗玉凤。
綦江出了个凤姐,重庆教院出了个凤姐,大家当时都觉得很没有脸。早些年同学聚会的时候,都会把这件事拿出来调笑,那个是她班主任的男同学便似乎无地自容。
但事情总是在逆转。十多年过去了,喜欢凤姐的人越来越多。
妈妈也是喜欢她的人中的一个。
当然,当年,妈妈也没有厌恶过她。
今天跟你说说这个女孩子,我只有一个立场,那就是:如果我是罗玉凤,我是否能够活出她的精彩,或者,咱不说精彩,说丰富,我能不能活出她的丰富,她的坚韧。
我不想活得最好,但我愿意活得最多。这是我最最喜欢的名言之一。人生那么短,到最后,大家都是死路一条,所得到的一切都要还给老天爷。从这个角度来说,过于计较荣誉褒贬功名利禄之类,真的无甚意义。谁最能在极其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地体验了丰富多彩的人生,那才是最重要的。
妈妈想,如果我是罗玉凤,我会如何?
起码我知道,我不会像她那么勇敢。
勇敢之一,她是不认命的。她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苟且和软弱。
妈妈的起点跟罗玉凤有很多相似。但妈妈比她幸运很多:起码妈妈不像她那样矮,那么丑。这对于女人,很重要。这个世界还是看脸的。太丑的女人,活得会相对艰难。
当年妈妈也在农村做教师。妈妈有当教师的天赋,且热爱这个工作。我后来的不断“出走”靠的是天赋和热爱赋予我在这个职业上的不断成功。但显然,罗玉凤没有。她当初在奉节的小学做教师,据说是做得不成功不开心的。
这时候,她就面临着选择:是苟且,还是逃离?
一份工作不能激发一个人的热情,不能赋予一个人尊严,事实上,这是很多人在年轻时候都将面临的难题。这些人,可能比罗玉凤长得漂亮得多,比罗玉凤资本多得多,但是,他们都很少有罗玉凤的勇敢。选择妥协,选择将就,选择混一天算一天,这在小地方,是大部分人的宿命。女人更是如此,找个男人结婚做依靠,生个娃有个家,一辈子就这么打发了。
但罗玉凤不。就像她自己所说的一样,她母亲让她认命,但她就是不认命。
她离开了奉节的小学,要去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大上海闯荡。
在大上海,她成为了“凤姐”。“凤姐”和“奉节”谐音。妈妈总觉得,这里边,似乎很有深意。
亲爱的孩子,仅仅只凭这一点,罗玉凤就让妈妈敬佩。她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有想法,有行动,有破釜沉舟的决断力。
一无所有,甚至连基本好看的容颜都没有啊。该是内心怎样的沸腾,才能够支撑得起这样的行走。凤姐的出走,比之当年妈妈从农村出走到县城,从县城出走到重庆,意义是不一样的。妈妈也是铤而走险,但无论如何,那是有更好的接收单位的行走。妈妈面临的调动问题,跟罗玉凤面临的波谲云诡,根本没得比。
那是一个真正一无所有的底层草根在跟自己的命运宣战。
对于一个农村丑女孩儿,丢掉历经中专、大专学习而得来的体制内温饱有护的正规工作,赤手空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打拼,上无父母护佑,下无兄弟扶持,这是怎样的艰难和凶险!
儿子,凤姐是勇敢的!这份不跟命运妥协的志气,值得你学习,值得妈妈学习。
勇敢之二,凤姐是多元的,她考验着我们的包容力。
很多人不喜欢凤姐,是因为她自己对自己的“炒作”。
到了上海后,她发现了霓虹灯下根本无处安放一个丑少女的梦。她在超市里做收营员,卑微而穷困,长夜漫漫,永无出头之日。于是她征婚,以丑小鸭的自身条件,开出了白天鹅的征婚天价。举国哗然,以她为跳梁小丑。而后,她还有很多网络雷言,在众人看来,均不知天高地厚……众人都觉得她是神经分裂,有严重的自我认知疾病。她成为了网络红人“凤姐”,成为了“丑”的代名词。
儿子,你怎么看这些?
妈妈的建议是:你可以不喜欢她,不欣赏她,甚至讨厌她,但你应该承认有这样的一种活法。罗素说,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源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真的出现了超越我们想象的活法——只要这种活法没有违反法律,没有伤害别人,那么,请放下我们固执持有的一贯的标准,去理解更多,包容更多。
世界上大概有两种人:一种总是自我贬低,自信不足。妈妈就是这样的人,就算现在在业内认可度确实很高了,但总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做事常常畏首畏尾,担心被别人说三道四。妈妈经常检讨自己的心理还不够健康,不够强大呢。还有一种人,自信力超强,自我容易膨胀,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影响世界。自动化式地放大自我优点,行为冲动大胆是他们的特点。
第一种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更容易被称赞被接纳。第二种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被称为“太骄傲”“逆天”等等。事实上,这两种人,只是心理体质不一样罢了。这跟道德,跟品行,没有什么关系。
罗玉凤,大概就属于第二种中比较极端的一种。
这么多年过去了,事实已经证明罗玉凤不是精神病患者,她很正常。她当初的“炒作”,是真正的“炒作”,她就是要用这种方式获得关注,改变命运。
咱们可以不喜欢她的不雅致不够内涵,但我们也要允许有这样的一种生存方式——就像妈妈去美国,看到很多街头艺人,用很多中国人无法想象的方式挣钱——在我们看来,这些方式很“出格”很“掉价”,但其实,那只是不符合我们的审美和生活习惯罢了,于他人,于社会,这些方式,并无害。
如果罗玉凤长得国色天香,对她的天价征婚条件,嘲笑的人可能会少很多。
但丑女就没有追求优秀极品男人的权力吗?
如果罗玉凤出生名门,她在网上的各种雷语雷言大概也不会遭到那么多的诟病,至多被人当做花花公子花花小姐们的梦口水,围观之后一笑置之罢了。
但底层草根,就没有说点儿疯话胡话大话的权力吗?
儿子,这就是妈妈的看法。
社会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多的生存方式正在被孕育,各种匪夷所思的生命现象正在出现。不要随便给人家贴什么道德不道德,正义不正义,高尚不高尚的标签,尊重每一个生命的选择,理解每一种生命的出口。
每一个人都活得一样,实在不是社会之幸。
准许人人都不一样,那才是社会的进步。
早年鲁迅就说过“走异路,到异地,寻找别样的人们”。罗玉凤,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其实走的就是一条这样的路。这样的路,一般人,脸皮不够厚,心理不够强大,走不了,不敢走,不愿意走。这条路,谈不上多光明正确,但也不算黑暗阴森。
凤姐走在这条路上。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她一边成为了网红,也一边差点儿被人们嫌弃的唾沫淹死。她一边踩响了这样的一个时代的节拍,但一边,也成为了时代节拍的被践踏者。
她得到了多少,就付出了多少。但无论如何,她没有“祸国殃民”。
她成为了一种现象: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现象,或者干脆说,这个时代呼唤这样的现象。恰恰好,凤姐正当其时。
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现象将慢慢再无“现象”之可能,就像我们当年热论上学可不可以戴手表一样。各种各种的活法,都将成为可能,成为自然。没有人再有兴趣关注别人有没有活在常规中,有没有活得跟自己不一样。
你愿意安静你就安静,你愿意嚷嚷你就嚷嚷;你愿意低调你就低调,你愿意高调你就高调……你想怎么活就怎么活,没有模式,没有标准。
活得跟别人不一样,恰恰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
凤姐很幸运的成为了这个很吊诡的时代的急先锋,和标志性人物。我们看凤姐,潜意识地看见了一个潜藏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那个蠢蠢欲动的自己。我们不敢想的,凤姐替我们想了。我们不敢做的,凤姐替我们做了。我们借助一个草根网红,经历了互联网的混乱时代我们自己不敢以身一试的网络风云。
我们既讨厌凤姐,也难免不羡慕凤姐。
她在我们不敢闯的路上,闯了一遭。
暂不说成败成功,但起码人家,轰轰烈烈了一回,快意恩仇了一回。
儿子,包容,理解,是妈妈在这个事件中学到的最关键词语。
不要瞧不起任何人。站在她的角度,我们未必有她的勇敢,有她的多元。
勇敢之三,凤姐是一个发展中的鲜活的人。她提醒着我们要以未来的眼光看人。
最开始,妈妈也觉得凤姐太狂妄,不讨人喜欢。
开始喜欢凤姐,是看到她在美国做美甲工开始。
更加喜欢她,是从读到她的诗开始。
写诗,和替人修脚,这对于国人,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两个词语。
写诗的人不能修脚,修脚的人不可能写诗,这是国人的逻辑。
写诗让人敬佩,修脚让人鄙夷,这是国人的价值观。
但这就是凤姐,一个农村出来的,最普通的大专毕业的,又矮又丑的,性格还不太合群的女娃娃,要写诗,还想过像诗一样的生活。
这样的条件,居然有这样的理想,在我们这样的国度,本来就大逆不道。
她的人生之路,也根本不是诗行,既不合辙,也不押韵,非要说诗,那在一般人的眼里,也是歪诗邪诗。
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娃娃,差点儿被国人的唾沫淹死,然后去了美国,住在地下室里,冬天差点儿被冻死……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娃娃,老老实实地待在美甲店里,给美国人修脚,一分一分地挣钱,养活自己。
无论怎么样,她没有被饿死。
无论怎么样,她没有堕落,没有颓废,没有出卖自己的肉体。
无论怎么样,她还在写诗,还在写文章。
她居然还能写诗,还能写文章,而且,写得不错!
经历了那么多那么多,平凡如我们,想都不敢想,更不要说去经历,可是,她居然还活着,还在发声。
我是漂泊过的人,我是哭过长夜的人——但是我的那点儿漂泊,我的那点儿哭过长夜,跟凤姐比起来,我连说的勇气都没有。
但是我能想象,她的从中国走向美国,会多艰难,多苦。一个1米45的丑陋的小女人,能活下来,仅仅是能活下来,该有多么不容易!
你信不信,那是刀山火海,是龙潭虎穴。你和我,想都不愿意想的生命绝境。
但凤姐熬过来了。
我才懒得去琢磨人家是不是有一个啥啥啥营销团队。我何必去怀疑,何必把人想得那么不堪。我们这个社会,见不得草根的成功。只要人家稍微活出一点点样子,立马便马上有人想到是运作,是营销,是炒作。这是什么心态?!
儿子,我们一定要看到凤姐的进步,看到她一点一滴的改变。
第一,她还活着。
第二,她还能写文章,还能写诗,还能发声。
第三,现在的她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大的改变。
我看到了她的忏悔——为以前温州动车事件胡乱发帖的忏悔。我看到了她的真诚——她坦白告诉大家有些文章是被人修改了。我看到了她的善良——她把20多万打赏捐献给大凉山的孩子。我看到了她的理性和自律——她决定关闭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功能。反复表明心迹她不会忘记自己的母国……
管她背后有没有啥营销呢,管她背后是不是有人帮助她再“再塑”形象呢?即使有,又有什么关系呢?方向是对的,路子是对的。30岁以后的凤姐,发福了,更加不好看了,但显然,她的心,比以前柔软了。
她没有发疯,没有被生活压垮,她还是生活在底层,但是,她正在成为一个比以前好得多的自己。
儿子,这样的一个凤姐,妈妈心疼她。
就是关于她希望拿到绿卡被祝福和被鼓励,妈妈也觉得应该的。不是妈妈不爱国,只是因为,凤姐文章中有一句很打动我。她说:同样是给人修脚,在中国,被人认为是卑贱的职业,在美国,这个职业同样是底层人在做,但受人尊重。
不管什么职业,都应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穷人和富人的人格,应该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但有些国家做不到,有些国家做得好些。
我的正在从事并不高贵的职业的兄弟姐妹,我的孩子们,如果没有得到尊重,如果可能,就去尊重你们的国度吧!
去像人一样的生活!这不可耻。
孩子,事实上,我们的当初,都是凤姐。我们的此时此刻,也不过是不同程度的凤姐。而我们的未来,未必如凤姐。
妈妈祝愿凤姐一直成长,美梦成真。
但愿有一天,我们的故乡綦江,我们的母校教育学院,能真正为她而自豪。
而你,我的孩子,如果有一天,你也在生命的绝境了,希望你如凤姐,不认命,不苟且,也能走异路,到异地,寻找别样的人们。
但愿有一个时代,有一个国度,能包容你的狂妄,能抚慰你的隐忍。
但愿每一个有梦想的努力着的人,都被上帝疼爱,都被上帝祝福。
妈妈
201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