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儿子(24):因为爱,所以妥协
(2016-10-20 08:22:20)
标签:
爱妥协关爱让步 |
亲爱的孩子:
今年的国庆唐山行,因为有你的陪伴,而分外的温暖。
妈妈知道,陪伴爸爸妈妈去唐山,并不是你假期的第一选择。
你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生活了。你更愿意和同学呆在一起。或者,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尽情地睡睡懒觉和玩玩游戏。
但是,当爸爸妈妈羞赧地提出希望国庆节一家人一起去唐山的时候,你还是一口答应了。甚至,中途,你还有过动摇,但最后,你坚持下来了。
北京到唐山,妈妈只抢到一张一等车厢的坐票,另一张,是站票。你便一直坐在地上。
妈妈那几天身体正好不适,你便从头到尾提着拽着各种行李,还时不时关注妈妈的感觉,嘘寒问暖,比爸爸还细心。
整个唐山行,行程安排都是叔叔阿姨们给爸爸妈妈量身定制的。各种接待宴会,各种参观,对于你这么一个大男生,应该是挺无聊,挺寂寞的,甚至是难以忍受的事情,但你都笑眯眯地“忍受”下来了。
你不知道,亲爱的孩子,爸爸妈妈有多感恩。
我们看到了你的成长。
要知道,从小学六年级开始,你就有意和我们“划清界限”了。有几年,你动不动就跟妈妈嚷嚷“男女授受不亲”。不说拥抱,几乎碰都不能碰。
那种小男孩儿专属的,因为成长带来的让人啼笑皆非的行为,让我和你爸爸哭笑不得。
但这一年多,你开始真正“长大”了。
你僵硬着身体“忍受”着妈妈的拥抱。妈妈甚至可以在你面前撒娇了——你学会了“迎合”妈妈的小女儿姿态,像个大男人,安抚妈妈偶尔的任性和软弱。你学会了快速收拾自己的房间;每次吃完饭,你会主动地把碗筷全部送进厨房……就连你看妈妈的眼神,也重新回到了小时候,那么清澈,那么温暖。
成长,让你个子长高,但心灵变柔软了。
这个国庆,你更是管理好了自己的欲望,认真地陪伴爸爸妈妈。
没有人正式教过你,因为要爱,所以需要妥协,但儿子,你自动学会了。
你知道吗,其实为了这次的国庆之行,妈妈也“妥协”了。
2015年的国庆,妈妈在青海柴达木高原,五天无人区的步行,让妈妈迷上了这种生活。所以,2016年的国庆,我还想继续这样的体验——或者去大航海,或者去西藏神山。
但一听到爸爸说他准备骑行去山海关,我就决定不去了。
你要上学,你的国庆假期短,我和爸爸,必须要留一个人在家中。爸爸想去山海关,妈妈想去大航海,怎么办?总得有一个人妥协。
那妈妈就妥协吧——支持爸爸!
平时妈妈出行的机会比爸爸多,而且,去年国庆是爸爸“值班”的,这一回,妈妈应该支持爸爸的山海关骑行。
就这样,儿子,妈妈跟爸爸“妥协”,你跟妈妈“妥协”,才有了这次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唐山行。
亲爱的孩子,谢谢你,谢谢你还这么小,就懂得了因为爱,所以妥协的道理。
妈妈想起来近段时间断断续续看的(听的)两部电视连续剧,一部是《小别离》,一部是《中国式关系》(还没有看完),里边两位男主人公,都很典型,值得说说。
《小别离》中的方圆,属于典型的懂得“因为爱,所以妥协”的一类男人。
《中国式关系》中的马国梁,属于典型的不懂得“因为爱,所以不妥协”的一类男人。
于是,他们彼此爱情和家庭的命运,也完全不同。
方圆这男人,超可爱。雌激素长期失衡的女人董文洁遇到他,真算嫁对人了。方圆自己是比较著名的眼科大夫,并不吃软饭。但这男人,是个典型的“老婆迷”“女儿迷”。上疼老婆,下惜女儿,左耳朵服老婆的软,右耳朵服女儿的软。老婆董文洁美丽能干,在单位里既能千娇百媚,又能独当一面,是个女强人。但这个老婆喜欢杞人忧天,想象力惊人,总担忧女儿没有好未来,害怕老公被别人抢去,所以活得比较焦虑。一回到家,经常比较变态,歇斯底里发作是寻常事,经常无来由地把家庭气氛搞得很紧张。
董文洁管理丈夫也很“严格”。总之,方圆属于典型的“二无”丈夫:手上无权,老婆说了算;身上无钱,老婆刷卡才算。
方圆不仅“二无”,而且还喜欢干家务活,且干得很欢。忙完单位忙家里,真真辛苦得紧,听话得紧。
好像很惨,是不?
但不是。黄磊演这个角色,把握得很准很妙。方圆绝不是一个苦逼的角色,而是从头到尾都带给我们喜庆和欢乐。
因为什么呢?因为他宠爱老婆,宠爱女儿。
这宠爱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这爱,只要童文洁一“发作”,他必有应对心经:
老婆万岁万岁万万岁!听老婆的话,做老婆的事。处处顺着老婆,随着老婆。自己委屈不要紧,只要老婆高兴。天大地大老婆最大。
但他并不是毫无原则地跟老婆站在一边。
对于老婆对女儿的教育高期待问题,方圆心知肚明。但他要给亲爱的女儿解压,绝对不能伤害同样亲爱的老婆。于是他在老婆和女儿之间周旋,各种喜剧因素因此产生。
整个连续剧50多集,方圆都在和老婆妥协,不断妥协。越妥协越可爱,越妥协越生动。偶尔的不妥协一次,也一定是“反抗”不到30秒,自个儿装模作样“厉害”30秒,然后偃旗息鼓,继续嬉皮笑脸去逗老婆,求老婆原谅。
这个方圆老公,真是活得明白。各种道理他门儿清,但就从来不和老婆讲。当然肯定不是他不会讲,而是因为他觉得不必讲。家嘛,男人嘛,就该是女人撒泼的地儿嘛。啥事儿夫妻之间都要论个短长,那日子,怎么过啊?!
我觉得,方圆是个典型的“觉醒”了的男人角色。他明白,男人在家庭里的角色,就应该是个“和稀泥”的角色。跟自己的老婆妥协,不是可耻,是光荣。
男人的自尊,应该在职场上,而不是在家里。
跟心爱的老婆不断妥协的男人,其实最有阳刚之气。
但《中国式关系》中陈建斌饰演的马国梁,却刚刚相反。
这个角色一出场,就在悬崖边上——他偶然发现老婆跟自己的下属沈运关系非同一般。
我的妈呀!当时马国梁的天就塌了。
但观众第三只眼睛看剧情,看得很清楚。
马国梁的老婆感情出轨,不是因为她有多坏,而是马国梁平时太忙于工作,对家庭疏于照顾,又不善于关心老婆女儿,时间长了,家庭生活很乏味。恰好马妻和沈运是高中同学,他们是年轻时候的相好。马妻对马国梁有怨言,沈运又旧情还在,于是,两人就暧昧起来了。
其实马妻对马国梁,还是很有感情的。
马妻很自责,内心很不安,她是心疼马国梁的。她一次一次地找马国梁想说说心里话,告诉她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看得出来,她并非下了决心要跟人家走。她只是缺爱。如果马国梁这会儿能够原谅她,能够马上着手修复这段感情,狂轰乱炸地给这个女人一些爱的表示,她是有可能回归家庭的。
但偏偏马国梁是个不懂妥协的人。
马国梁其实痛苦得很,悲伤得很。他是个外冷内热的男人。平时不太搭理老婆,但其实心中很爱她,很在乎她,很不愿意失去他。
只要老婆不在眼前,马国梁立马时时处处表现出软弱。陈建斌的表演很传神,很细腻,这个男人,内心深处的呼唤是“老婆你别走!你别走”。
但是,他不倾听内心的声音。他无法原谅,无法妥协。
本来前一刻他还在想念老婆,还在希望她回归。但老婆真的一出现在他面前,他立马变了脸色。他完全被愤怒的情绪控制。于是,对老婆,除了热潮冷讽,就是指责抱怨,那些话,句句像刀子,刀刀不留情。
而且,他还故意跟其他年轻女人装出亲密样子,以此挽回面子,打击老婆。
这样一来二去,两人没有一次对话成功。本来还有些犹豫的老婆,最终只能坚定地投入了沈运的怀抱。
老婆一结婚,马国梁悲痛得差点儿死掉。他用了“生离死别”这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这个高大雄壮的男人,在老婆和沈运的婚照前,无声哭泣。陈建斌真是老戏骨,把那场面,演得看断人肠。
作为观众,只有唏嘘感叹:何必呢?何必呢?对自己的心爱的女人,尊严就那么重要吗?只有马国梁稍微妥协一下,弯弯腰,这次家庭危机可能就过去了。甚至,两个人因此而接受教训,重修旧好,婚姻走向幸福也未可知。
所谓的“尊严”害死人啊!
亲爱的孩子,这就是今天妈妈给你讲的故事。
我在想,如果你长大,妈妈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方圆,还是马国梁。
当然是方圆。
对亲人,对朋友,没有妥协,哪里有爱?
爸爸爱妈妈,所以他总喜欢向妈妈“妥协”。在家里,大事爸爸做主,小事儿妈妈做主。结果爸爸妈妈结婚二十多年,家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大事儿,几乎都是妈妈做主了。妈妈在爸爸的妥协中成长为了一个很有耐心的家庭主妇。
爸爸妈妈爱外公,所以爸爸妈妈向外公“妥协”。我们把自己的房子给外公住,并且,顺从外公的审美,把房子装修成为了他很喜欢但我们很不喜欢的风格。还有什么比老人的开心更重要呢?
爸爸妈妈因为爱你,所以,也跟你“妥协”。我们更加信任你,我们愿意顺从你的成长轨迹,让你选择自己的路慢慢长大,而不是被社会的惯性绑架,活得紧张而焦虑。
……
唯有深刻地理解和接纳爱人的需求,才会有“妥协”之举。
妥协妥协,是安置“妥当”爱人的需求后走向“和谐”。
家庭中的妥协,其实是一种理性而深刻的宠爱。一旦这个宠爱流动起来,家庭成员之间就被深深地联结。这联结,让我们不再仅仅只是血缘上的亲人,而是灵魂相通的朋友。呼唤和应答,一声声,一遍遍,汇成深情的旋律,绕家不绝,响彻今生今世。
这样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这样的家,是最幸福的家。
所以,儿子,我们,都是最幸福的人啊!
谢谢你,儿子,我们家的妥协天使,爱的天使。
妈妈
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