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一颗好的心(147):非暴力沟通(1):充分地理解家长的需求
(2016-10-04 09:37:42)
标签:
非暴力沟通理解 |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反复研究学习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写NVC)一词的中译,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等。
这是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越学越觉得有必要学。因为,我们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沟通的挑战,时时刻刻都可能陷入因为沟通带来的困境之中。
沟通不畅,沟通失败,是我们不幸福不快乐的重要原因。
比如,今天助理老师告诉我,说有家长反应孩子在学校吃不饱。
我一听,有点儿晕。因为这几天正为午饭的浪费头疼。
午餐订餐一直是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每个学期,都要花挺多时间在这个问题上,才能平衡各方意见,安抚各方情绪。我连续观察了三个周,开学后,午餐质量整体还算可以,孩子们吃得挺香。就是餐后被倒掉的饭菜太多,看得我心疼。我常常想:学校要是有条件,能够养头猪,就吃孩子们的剩饭剩菜,这猪也绝对膘肥体壮。
但还有孩子说吃不饱!
这就是学校视角、家长视角、学生视角产生的分歧。
学校教育,几乎一直在,也只能在这样的矛盾中向前推进。
当老师,做班主任,做管理者之难,就难在这些地方。
我还没有来得及腾出时间应对这个问题,这个班的班主任,在班群里发了一则信息告知家长。我读了,很感动,觉得我们的老师真棒!我觉得,这样的交流沟通就属于典型的“非暴力沟通”,很健康,很温暖。
同事发的信息是这样的:
为什么我觉得她沟通得好呢?
首先我们看,她面对的其实是一个多少有点儿让自己闹心的事情:被人“隐性批评”没有让孩子吃饱。而事实上学校这段时间的饭菜质量不错,而且天天都剩很多。
这是事实。
老师有委屈吗?肯定有。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应对?
换个不成熟的班主任,往往会被“暴力”的沟通方式控制:
先是道德评价:这家长事儿真多!孩子一说风,就是雨。能不能理解理解老师有多忙啊!
然后是比较:人家孩子都没有吃不饱,也没有听其他孩子其他家长说吃不饱,就你家孩子吃不饱,应该是你家孩子自己的问题。你应该好好教育孩子,而不是来打扰老师。
接着回避责任:学校的饭菜天天都剩那么多,孩子们根本吃不完,不可能是学校的责任,更不可能是我的责任。
最后还可能强人所难,发泄情绪:如果实在不放心,请你来学校守着孩子吃饭,或者,自己给孩子送饭也可以。
如果这样沟通,老师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会是一次良性的沟通吗?
当然不是!
那位提意见的家长,肯定会很难受。
他让老师添堵了,然后老师把这个“堵”给他扔回去。大家都“堵”一回,而且还可能继续堵着,一直堵着。
有意思吗?
没有意思。
这是在发泄情绪,而不是解决问题。
我们的这位班主任显然很有经验,你看她的处理:
第一,认同家长的感受。相信孩子是确确实实是没有吃饱。
第二,承认自己工作有失误。哪怕其实这个责任自己并无必要承担。因为孩子已经比较大了,也已经不是才开学第一个周了。对于学校的吃饭模式,孩子应该已经熟悉了。而且吃饭基本属于自助餐模式,可以自由添减的。
第三,迅速寻找孩子没有吃饱的可能原因,一一例举,提出改良方法。这位班主任的建议从三个方面展开,既有原因诊断,也有调整建议:1,孩子第一次盛饭时可以努力明确向值班同学提出要求,争取第一次就盛够。2,提醒订餐公司和保安大叔稍晚一点儿收吃剩的饭菜,照顾吃饭速度慢的同学第二次添饭。3,天凉之后学校的预案。
我相信,家长朋友们看了这位班主任的微信,都会开心安心了。
这次微妙的“家校矛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这就是一次很典型的挺棒的“非暴力沟通”。它之所以效果不错,从教师的角度看,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1,
2,
3,
4,
这些,都是需要练习的!一旦练就,教师的幸福就会成倍增长。
是啊,你想想,教育的问题,很多都来自于沟通的问题,交流的问题。
如果家长朋友们也能这样想,也能这样进行自我训练。向老师提出各种质疑和要求的时候,能够更加客观,更加理性,更加清楚,更加礼貌,那家校的沟通,一定和谐,一定美妙。
那我们的孩子,就有福了!
我要向我们学校的这位老师学习,继续训练提升自己“非暴力沟通”的能力。
(2016/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