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研究(16):陈晓东:美人如花课如虹——听王君讲《紫藤萝瀑布》有感
(2016-01-22 08:29:01)
标签:
藤萝宗璞王君美人虹 |
河北省
一堂《紫藤萝瀑布》,两个多课时,学生们听得如醉如痴,老师们听得意犹未尽,欲罢不能,这便是王君的课堂。而我虽未在现场,但是承蒙君师傅的厚爱,为这堂课做实录,反复温习录像至少也有十遍了吧!而这十遍下来,不但丝毫没有苦与累的感觉,反而宛如三伏天畅饮冰镇雪碧,怎一个痛快了得!
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其基本途径是“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点在本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君把此文定位为“语用型”文本,以“宏观”“中观”“微观”来析此文。这篇文章是宗璞最有代表性的散文,而仔细咀嚼君这一堂课,又何尝不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文章呢!就让我斗胆也像君一样,从一篇文章的角度,在“宏观”“中观”“微观”几方面来读此课吧!
宏观看课之首尾:
因为一堂好课一定是一个严密的论证过程。而君这一堂课如水银泻地,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环环相扣,匠心独运。
君在讲课伊始,即用投影展示一篇好文章的魅力——“初读,不由得让人停住了脚步;读完,不觉得加快了脚步”,君竟然巧变宗璞的文来表达自己的思,当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而讲课收尾,则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反复朗读,先读主题段,再读主题句,最后读最重要的一句(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重锤敲打,一咏三叹,学生的激情在这里在这时被彻底点燃,达到高潮!连我这个旁观者在心底都在跟着学生一起呐喊了!
君起笔已显出小女子之大气象,而结尾戛然而止,余音绕梁,可暗合讲课伊始提出的一篇好文章之魅力,整堂课浑然一体。
中观看课之结构:
文章主体当如猪肚,大而丰满。纵观君这堂课的主体部分,始终抓住宗璞散文之匠心,设计了“看篇、看段、看句、看词”四大板块,内容异常丰富,但是结构的展开却有条不紊,原因就在于这并列式的课堂结构,每一个小专题都自成体系,都是一个巧妙而深入的自我论证过程,且由篇到段到句到词,由宏观到微观,自然展开。每一个学生不仅仅感受到了一场语言的盛宴,更是一场思维的盛宴。君在以课教“语用”,而君这堂课就是最好的语用典范啊!
微观看课之细节。
君之灵君之慧君之巧在微观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妙语在这篇文章中俯拾即是,“点子库”名至实归。
在“看篇”环节,最难的地方莫过于人和景如何完美地交融在一起,浓墨重彩的描写和人物淡淡的行踪如何融合在一起。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君让学生寻找散落在文中的“我”的行踪,随着学生思考的深入,当我的行踪逐条从投影上纵向排列出来的时候,学生的困惑便涣然冰释,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我”在文中既不能过显,又不能迷失的穿针引线的作用。
在“看段”环节,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段落的“有整体到局部的有序展开”,君用了两种方法。
“对比法”君用得恰到好处,君故意以投影出示打乱了顺序的第二段,而且把这一段逐句分行排列。引导学生在自由背诵中发现顺序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跟原文进行对比,在进行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对如何安排段落内部的顺序便有了深入的理解。然后采用了词语的留白,在研读每一穗花和每一朵花的描写顺序时,故意把每一穗花和每一朵花分成两段,且把“每一穗花”和“每一朵花”空出来,让学生来思考描写对象的不同,进而很自然地体会到由“每一穗花”到“每一朵花”的描写顺序。
在“看句”部分,为了让学生体会“巧夺天工的比喻、拟人”,君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背读”一段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然后采用“词语留白”,让学生自由填空,跟宗璞PK,体会“推”“挤”“笑”“嚷嚷”的妙处,进而体会到拟人修辞的妙用。最后采用“联读”之法,引入宗璞的其它作品中,对宗璞的精美语言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感性,扩大了学生的积累。在这一环节,文章言语的生命和激情通过老师灵活多变的方法,得到了充分地激发和释放。
在“看词”部分,君祭出了极为巧妙且极具震撼性的一招——大数据分析法。当君以投影的形式把两字词语、四字词语、偏正短语分门别类地依次罗列出来,当学生带着感情一类一类地读出来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再讲,诸多词语的妙处,譬如词语蕴含的极端的生命活力,文言词语的典雅,陌生化的搭配,诗歌化的语言,典雅的文言范儿,这种种鲜明的宗璞特色就呼之欲出了!
课堂的本质是创造。君用她的锦心绣口为我们上了一堂好课,将青春语文的激情与诗意展现得淋漓尽致。更以这堂课为载体为我们写了一篇好文章,是那么朴实、灵动又有文化的底蕴!
宗璞有匠心,把一篇《紫藤萝瀑布》写得典雅唯美;昭君有匠心,把一堂《紫藤萝瀑布》上得直入人心。昭君的匠心与宗璞的匠心相映成趣,宛若知己。
美人如花课如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