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君
王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553
  • 关注人气:10,7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语文研究(15):默读王君——一生精致如贝壳的女子

(2016-01-18 06:13:36)
标签:

青春

王君

精致

贝壳

默读 王君——一生精致如贝壳的女子


文章地址


再读席慕容的《贝壳》:“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一句发自心底的叩问,让人深思,亦让人汗颜。

脑海中,能力所能及地将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的人,王君老师,应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了。

初识王君,缘于2009年的川师大国培。那个娇小玲珑、笑靥如花、激情飞扬谈着“青春语文”“幸福班主任”的女子,把自己的37岁的“如花年纪”,轻描淡写的介绍于大众,让人侧目,哑然,于是歆羡、敬重顿生。遂迫不及待上百度,在新浪博客中详细搜寻阅读,了解到她的人生经历及教学历程,更有相逢恨晚之感。于是,我默默添加了对她的关注,做起了她忠实的无言的粉丝。

培训归来,我把认识的王君,和王君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王君的精神,写成讲稿,制成ppt,在全体教师会上,大讲而特讲,融进了自己无限的喜爱和褒奖,将王君的故事隆重推介给我身边的已经有着明显职业懈怠的教育人。

何其有幸,201012月,我在西华师大组织的在阆中的国培中又一次聆听了王君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的课堂教学,以及她对《丑小鸭》等文本的解读,让我耳目一新,醍醐灌顶,在深深折服之余,更坚定了我对她追随的脚步。

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以课堂的质量抵抗轻飘易逝的生命,凭借课堂的高度走向生命的高度。王君,一个南方水土滋养的小女子,却以对工作的态度、对生命的态度将自己丰满拉长,成长为“草根”教师心中的女神。

她教语文,将枯燥的文字解读得温润浸脾,柔美如歌。一篇《散步》,她将中心句掰成三个板块:我们,在田野上,散步。然后将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环境描写,一一解读,自然流畅,是一场“真语文”的美丽散步,更是一曲责任、生命的颂歌。教学杨绛散文《老王》,出其不意,抓住一个关键词“活命”,让学生不仅看到了一个善良、贫困的老王,也看到了特定历史时期生活在底层人民的悲苦和人性最初的本质,同时,还让学生理解到同样不幸的作者在竭尽全力帮助老王的背后还感到愧怍——精神上的不安——老王信赖的把自己当作亲人,而自己,仅仅把老王看作值得同情的对象。“以善良体察善良”,固然是文章的主题,以心换心,尊重和敬畏每一个生命,可能更是值得深思的话题。

她当班主任,几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带领学生进行着生命的长跑。爱心满满,宽严适度,坚持每晚记录《班主任手记》,这才让我们了解到她引以为豪的“十二班”,才让我们知晓了那一个个令人啼笑皆非、感人至深、跌宕起伏的班级故事,认识了那一群鲜活丰满的才子才女。当然,也是这一群群孩子,不管是人大附中的“苹果班”,还是清华园中的“普通班”,他们是她普渡的众生,但也是他们,用他们的成长历程成就了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特殊荣誉。

她为人女,过早品尝了生活的艰辛。虽然从小在县城长大,却是生活在城市的底层和边缘。“家贫出孝女”,锻炼了王君操持家庭、料理家务的能力,更练就了一颗知难而进、隐忍坚强的好心。

她为人妻,贤良修为,尊重夫君。同为语文人,他们相扶相携,共同退进。尽管自己在中学语文界早已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每一次工作调动,他们都伴随同行。是他的“语文湿地”,让她的“青春语文”又一次放飞,他们相濡以沫,龙凤呈祥。

她为人母,母慈儿孝。君写给儿子的每一篇文章,字字珠玑,句句含情。她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教给儿子善良、宽容、执着、坚毅,值得普天下每一位母亲学习、借鉴。

她爱学生,爱语文,爱生活,爱一切。她争分夺秒的学习着,工作着,写作着,将一辈子当两辈子花……

在歆羡的王君同时,我常审视自己,年龄比君小一岁,同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师,同样在乡村中学任教,同样热爱教师职业,喜欢语文教学。同样个子娇小,与人为善……但是,我怎敢大言不惭地诉说着与君的“相同”,那个从重庆一所乡村中学一直走到文化人心中的圣地——清华园的女子,我怎能望其项背。

于是,我默默地走在王君的影子里。时时关注着她的博客动态。每日清晨的日志更新,我常常感动不已。凌晨6点啊,那还是国人都在睡梦中的时刻,她已经将又一天的教学经验提炼分享。洋洋洒洒数千言,如珍珠般撒落,如春雨般浸润,如氤氲的茶香如喉,浓醇、舒畅。

于是,王君成了我课堂教学的范例。她的每一堂公开课教学,我都要力争找到课堂实录,模拟演练,她的每一项作文教学经验,我都会偷偷的毫不脸红的拿来一用,她的每一篇独到的文本解读,我都会俯首细读,继而拍案称奇,然后用于我的课堂教学,并且百试不爽。谢了,王君!

于是,想结识王君,成了我近几年的心愿。原计划,14年能送儿子入读清华,我就在清华园郑重拜见君师,但世事难料,儿子高考失利,只能读了北邮。但好在仍在北京,与君也相距不远。只是那年带着年迈父母出行,要时时陪伴照料,想拜见君师,便迟迟不能如愿。遗憾之至!

想那造词的人也真是了得,“一厢情愿”“单相思”是不是就因我而设呢?如是被君知道,该是喜是忧?

于是兀自喜欢着王君,默读着她,欣赏着她。

席慕容写《贝壳》时说: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吧。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我说:不用千年吧,王君老师早就用她的现在,固执而又简单地将自己磨洗成了一枚精致的贝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