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主任工作闲聊(22):亲爱的家长,老师也需要爱,需要信任和尊重

(2015-11-04 04:28:31)
标签:

家校

信任

尊重

理解

包容

       【写在前面:写这篇文章是1020号。写好了,一直没有发出来,因为担心表达的不谨慎又产生伤害。无论如何,我始终相信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是一定抱着良好的愿望在交流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冲突矛盾难以避免。今天终于决定发表,是因为内心的疙瘩已经解开。持续的艰难的沟通,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年级家委会的家长朋友们的善解人意宽宏理性,以及他们的大胸怀大视野让我认识到老师们的付出从来没有被忽略,老师们的情怀和追求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理解和认同。我们根本无需怀疑——我们的教育工作,有一个宁静安详而又欣欣向荣的大后方。家长和老师,真的完全有可能成为最好的朋友。这些文字,算是纪念,算是自勉。】

 

参加了年级一个班的家长会。帮助一位年轻班主任和家长们对话。时间很长。从下午三点半开始,到送走最后一个家长,已经是接近晚上9点了。

觉得非常累。不仅身体劳累,而是心灵更累。这累,整整持续了好几天。这几天,我连对学生微笑,都觉得疲惫。而平时,我是一个见到孩子就禁不住喜笑颜开的人。

这累,来自于极少数家长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比较实诚地说,他们的一些说法和做法,让我们老师感觉伤心。当然,这肯定不是他们的初衷。

首先,我从家长们的表达中,感受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缺漏,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家校之间的沟通对话还需要加强,沟通方式还需要完善。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继续成长,继续成熟。

其次,我理解家长们。每一个家长都深爱自己的孩子,那是他们生命全部的希冀。他们希望孩子遇到最负责任最有经验最有爱心最具奉献精神的老师。当他们把孩子送到一个学校,这个学校,这群老师,就时时刻刻牵动着他们的灵魂深处最敏感的部位。所以,我曾经写过一系列的文章,大意就是希望老师们“不要去搞定家长”,而应该理解家长对孩子,对学校的所有欲求,一定要尽可能地认同并且竭尽全力满足这些要求。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修得好心态,营造出家校和谐的氛围。

我们不怕累,我们愿意奉献,我们感恩奉献。但是,如果我们从家长那里传递过来的信息中感受到的是不信任,是怀疑,甚至是敌对,是否定,那老师的心,也是心,老师的心,也会受伤的。

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天然应该是这世界上最有可能朝着最美好方向发展的关系。因为从来没有哪种关系,能够像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一样拥有完全相同的奋斗目标和未来愿景。孩子,是我们共同为之努力的对象。孩子的幸福,是我们共同的幸福;孩子的成长,就是我们共同的成长。我以为,家长和老师,如果在这样的共同目标下,也没有成为“铁哥们儿”,成为最好的朋友,这段缘分,无论如何,也算辜负了。

我更知道,理论上如此,事实上,良好的家校关系要营造起来,还有许多鸿沟需要跨越。

比如教育价值观的不同。清华要给学生“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要抓住创新班这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一年,给孩子们更人性更丰富更有创造力的课程。清华认为,中考高考是很重要,但我们不能在距离中考还有4年,距离高考还有7年的时候,把学校所有的教育行为都直接指向中高考。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我们不能一直用中考高考阶段的法子来应对每一个年级的孩子。这是残酷的,也是无聊的。从学生长期的发展来看,其后果也是可怕的。创新班应该有创新班的创新之所在!在扎实地完成国家规定的基本课程的同时,着力于“高情商”的唤醒和开发,着力于“热爱生活超越自我”的阳光思维方式的培养,着力于强健体魄的锻炼。做这些,对于创新班,是最好的时间段,是天赐良机,是孩子们家长们通过前期的奋斗拼搏换来的相对从容的生命时光。这一年,我们一定要用好用够!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沿袭过去的应试做法,继续加大应试的力度,那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创新班来干什么呢?

我们这群老师,没有哪一个不是从应试教育的前沿阵地上打拼过来的。我们何尝不知道考试的重要性和残酷性!我们何尝不知道一切直接针对应试是最省心最安全的做法!但我们更知道,做教育,明明知道其弊端,但是却不反思不作为,我们就沦落为了应试这架人人厌恶又人人必须依附的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清华的老师,不是这样没有理想的老师。清华的文化和精神,不允许我们去随波逐流,甚至助纣为虐。我们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理想的升学成绩,但是,我们要更加努力在孩子每一个特定的生命阶段,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生命课程。孩子不是应试的机器,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

我理解家长们的困惑。这些困惑,实际上很大部分是由这个既伟大又荒唐的时代带来的:

比如有家长总觉得,只要没有老老实实埋头课本,那就不是学习;只要没有老老实实地呆在教室里,那就不是学习;只要没有规规矩矩地刷题,那就不是学习。

他们不了解,中考高考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改革的趋势无法阻挡。消除主副科的地位悬殊;让学习和生活接轨,让学习能够解决实际的生存问题,让孩子们冲破教室的藩篱,在互联网中去学习,在大自然中去学习,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学习是大势所趋。像清华这样的学校,天然拥有引领和探索的职责。社会的教育理想,学校的教育理想,教师个体的教育理想正在神奇地交融。中国的教育,正在迎来一个相对美好的时代。

比如有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一个月放出校门一回两回,那心就野了,就乱了,要想让孩子再回到教室里安静地学习,就是妄想啦。

我忧伤着部分家长非常简单的归因:孩子状态不好,浮躁,那一定是学校的问题,如果恰好学校还有各种活动,那一定就是这些活动的问题。但其实,一个孩子,总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生态中:自身由遗传带来的基因,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社会的影响,同伴的影响……诸多力量共同决定着一个孩子在某个阶段的状态。孩子状态暂时不理想,怎么可以一棒子全部打在学校身上,老师身上呢?这样的归因,是不是太草率了呢?您的孩子状态没有达到您的期望值,可是班上还有很多孩子状态非常好,按照您的逻辑,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简单归因都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您的原因呢?

一个学期平均二十个周,100天的时间,我们拿出6天、8天、甚至10天的时间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带进博物馆,带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让他们以另外的一种状态去学习,去体验,去玩耍……我不相信就会扰乱了他们的学习心境,毁了他们的中高考。我不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这么虚弱!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清华更必须有这样的担当:担当学生的安全职责,担当成倍增长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为了孩子,我们愿意担当愿意付出。亲爱的家长朋友,如果你们看到并理解学校和老师为此的额外承担,您的焦虑的心,能否重回平静?

我的亲爱的家长朋友,多么心疼你们的焦虑。请把你一直悬着的心放下来吧。自然成长,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状态。相信在一个温度湿度都合宜的生态环境中,成长,是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事情。太多的干涉,太多的不愿放手都只会阻挡孩子的成长。而太多带有干涉的关注,其实是一种拔苗助长。每一株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周期,我们要相信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自我调整的时间。我们不要期望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是冲刺的状态,要理解孩子出现停滞、观望、徘徊的状态。甚至混乱的状态,也是孩子需要的状态;暂时不喜欢学习的状态,也是孩子需要的状态……这是以前我在人大附中时舒大军校长对我的点拨。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消化来理解这些话。我也希望我的家长朋友们能因为懂这句话而让自己拥有平和淡定的育儿心态,而不是把孩子暂时的问题一厢情愿地简单化地全归咎于学校,归咎于老师。这实在太伤人心了。

此刻,我在昌平奥林射击场的小木屋里敲这些文字。窗外,深秋的北京山野,秋风爽朗,柿子树遍布射击场,一个个小灯笼像一个个神话一样挂在树上。孩子们在嚷嚷,在欢笑,在活蹦乱跳……他们野营的帐篷就在不远处,昨晚篝火的热度还在,香味还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依旧在耳边盘旋。这是多么美好的成长场景,只有自然中才有啊!我们的孩子,他们应该拥有这样诗意的生活啊!

亲爱的家长们,请理解老师们为孩子们争取正常生活的一份苦心。

 

我敬佩着我的家长朋友们,特别是北京的家长,你们自身普遍拥有高学历,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为了孩子,你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观察学校和观察老师,稍微有不符合你们的想象和要求的地方,就迫不及待地提出来,希望老师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你们的想法合拍。

谢谢家长朋友们的用心和用情。但也请家长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对于学科教学而言,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老师整体上要比家长更专业。而公立学校的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效果的整体行为。老师的某一项教学设计,都是一个教学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你不全面理解这个系统,你可能就不能理解老师的用心。您可以咨询老师,一起探讨,但不可以轻率地就怀疑就否定,甚至指责。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在这个教学理念支撑下的教学设计,您不能要求老师只能按照您的想法,或者您习惯的过去的做法去做。老师有教学自主的权力。只有在宽松的,自由的,充满了信任的家校氛围中,一个老师,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优势特长,潜心研究学生,创造出最适合这个班级学生特质的教法,让孩子们受益。没有等待,缺乏耐心,缺乏信任的简单干涉,会让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战战兢兢举步维艰。老师一旦失去热情失去自信,这个老师的教学生命,也就提前结束了。这个班的孩子,就必将遭遇无意义的折腾。

 

亲爱的家长朋友,说这些,不是说我们的工作就十全十美,我们就没有缺点。老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失误,就像我们当父母,也是一路跌跌撞撞,不知犯了多少错误才明白一点点当父母的道理。教师职业,是一个最需要不断学习和不断自我更新的职业。我们非常欢迎在家长的督促下调整我们工作不合理的地方,促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我们本应该是站在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而极少部分的家长,从你们那毫不留情的语言表达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信任,不是理解,不是鼓励,而是挑刺和攻击。

学校跟课外培训机构不太一样。你交给培训机构一笔钱,他们就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之内,把一些非常明确的知识教给孩子。你们一切都可以检查,可以落实。常规教育不是这样的。我们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能力,教思想,教情怀。学校教育,绝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集合。希望你们不要用要求培训机构的要求来要求我们。教育一旦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潭,学校,便成为了工厂。现在工厂式的学校已经很多了。但用流水线来生产标准产品的工厂式学校不是清华的追求。

在家长会结束的时候,我说,我愿意把教育行业,把自己的工作也看成服务行业,尽量给予我的家长朋友更好的用户体验。家长们有质疑,说明我们的用户体验还需要做得更好。我们愿意为之努力。但是,我的朋友们,你们也要知道,学校和老师,和普通的服务行业还是有区别的。教育,是一项以心换心的事业。爱和尊重,是这个事业的基础。一名公务员的心中如果没有太多的爱,但他只要按照程序按照规定把工作做完,他就可以算合格。但教师不行。教师这个职业,天然和爱与尊重有关,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的充沛的美好的情感交流,教育,便成为了贩卖知识的小卖部,批发市场。教师的职业幸福,学生的成长幸福,都无法谈起。

老师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我们也有七情六欲,我们也会被伤害,也会因为您的一句肯定而欢喜。您在家里应对一个孩子都常常手足无措,我们却要同时应对80个孩子,160个孩子,甚至更多孩子。我们多么希望您能够理解我们工作的繁重,我们事业的艰辛。如果你能够给与我们更多的理解信任鼓励,那我们会把这理解信任鼓励传递给孩子们。而如果,您把自己仅仅定位为学校工作的监察员,您想要找出一个老师的毛病,那毫无疑问您一定找得到并且可以持续找到。在圆明书院,我们提倡的,要着力培养孩子们的阳光思维方式在第一个阶段就只有三十个字:

 

会欣赏爱赞美

喜微笑乐帮助

先自省善理解

不指责勿抱怨

拒焦虑永乐观

……

孩子们在老师的调教下,在越做越好,可是我们大人,是不是应该做孩子的榜样,比孩子做得更出色呢?

我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作为年级的管理者,我请求你们:相信学校,相信圆明书院,相信所有的老师,特别是我们的年轻老师。给孩子们成长的时间,也给老师们成长的时间。没有信任,教育永远不会真正开始。

希望我们的下一次对话,有更多的信任,和温情。

学着爱孩子们的老师吧!老师也需要鼓励,需要爱和温暖。给老师爱,就是间接给孩子爱。给这个班级以货真价实的支持,就是给孩子支持。当家长、老师、学生三方的爱连接起来,流动起来,生长起来,最好的教育生态就有可能形成。我们,便都在其中成长了。而我们的孩子,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2015/10/21于北京昌平奥林射击场创新班野营之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