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我的天空致敬(45):读肖远骑老师《教育的瞭望》有感——您的生命是一段温暖的旅程

(2015-02-19 04:51:53)
标签:

肖远骑

瞭望

温暖

新著

鼓励

 

您的生命是一段温暖的旅程

——读肖远骑老师《教育的瞭望》有感


阳光洒满阳台。此刻,我在这京城灿烂的冬日捧读肖远骑老师的新著《教育的瞭望》,内心更是一片艳阳。他的文字牵引着我,去欧洲,赴美洲,多瑙河畔,大西洋边,我似乎看见他正儒雅地散步,开心地畅笑。在字里行间,我瞭望到的不仅仅是欧美教育的风光,更是一颗温暖的灵魂。

在我的心里,肖老师,不仅仅是著名特级教师,是学者,更是一位温暖的朋友。

2009年,我赴人大附中参加招聘考试。应聘成功,内心虽是欢喜,但人到中年,要投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校,开始一段完全陌生的生活,内心还是充满了紧张和惶恐。

第一次参加人大附中的培训,在无数的生面孔中,第一个记住的就是肖校,肖老师。

培训期间,晚上学校有各种娱乐活动。作为新人,我谁都不认识,也不善交往,只好一个人在偌大的园子里孤独地瞎晃悠。忽然,肖校就出现了。他像一个老朋友,热情地迎上来,嚷嚷着让我跟他去跳舞。我被他拽进学校的舞厅,又被他拽着跳了好几曲。其实,当年在綦江时,我也迷过各种交谊舞,略有基础。后来因为舞伴难寻,渐渐荒疏。没有想到,十来年后,突然被一个陌生的领导带着跳得很是过瘾。我偷偷地观察肖校,很是惊叹:这个同事,高大儒雅帅气,舞跳得相当专业,真是男神啊!

那个晚上很是开心。应该说,是肖校手把手带着我,开始融入了人大附中这个新集体。

这次培训结束,离开北京回渝。在去机场的车上,肖校的短信到了。他问我和老公有时间吗,如果有,他开车带我们去逛逛北京。

我的内心汹涌着温暖的潮流。首都啊,终于不太那么遥远和生硬了。

就这样,肖校成为了我到北方后的第一个朋友。

这样的一个朋友有多么重要,我是后来才意识到的。

我踌躇满志地到了京城,很快就发现水土不服。除了地理因素,更惨痛地是不理解北方学校的学生特点,不适应京城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巴渝文化和北方文化在我身上激烈地冲突,我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举步维艰,生不如死。

那些日子,害怕太阳升起,害怕走进教室,脑袋滞笨,甚至完全不能正常思考,以前的激情和灵气荡然无存。我总觉得自己要完蛋了,天天活在焦虑紧张中。而在北方,又举目无亲,朋友匮乏,缺少最最基本的支撑系统。说生不如死一点儿都不夸张啊!

幸运的是,那段日子,肖校的电话从来没有断过。

他理解我。因为他自己也是“北漂”。他当年,是以江苏的一个教育局副局长的身份到北京闯荡的。他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迁徙之痛。他知我的迷惘和挣扎,担忧我挺不过去,于是,时时来电话问候。好像心有灵犀,总在最难煎熬,孤独到彻骨的时刻,他的电话就响起了。作为过来人,他的叮嘱和点拨总能带给我很多的安慰和鼓励。在那些阴霾的日子里,像冬日里的阳光,温暖了我最初的凄风惨惨的北方岁月。

后来我渐渐有机会听到肖校讲课和报告。那真是激情洋溢挥洒自如。肖校的课堂属于典型的才子型课堂,娓娓道来,旁征博引。一堂课,于他,也如一支舞,自然纯熟,轻松和谐,被演绎出了万分仪态。后来,我更知道,肖校,不仅舞跳得好,而且善歌,善乐,多才多艺。有一次人大附中举行乒乓球比赛,还勉强能挥几拍子的我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下来。我于是躲在边上看高人们华山论剑。亲眼见着肖校纵横驰骋,挥拍直杀进决赛,真是倜傥风流冠绝潇洒啊!

我在心中啧啧赞叹:都说特级教师是熬出来的。熬得白发斑斑,内心苍凉。可偏偏这位前辈,活得如此自由,如此奔放。我没有肖校的诸多才情,但在生命特质上,还是有一二分相似的!热爱生命,超越自我,该都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追求吧。

后来我慢慢地适应了北京,工作开始进入正轨。但肖校的关心和鼓励,依旧持续着。

他坚持读我的博客。每每见到表达不太合适的地方,立马电话过来提醒。他叮嘱我首都的文化环境跟重庆不一样,希望我表达更审慎严谨,要学会保护自己。

有一次,在全市特级教师联谊会上,我承担公开课。可是恰恰那堂课出了很多问题,很不成功。他比我还着急,一直追到西山学校,把我从家里唤出来,促膝长谈,分析利弊,循循善诱。言谈之间,关切之心甚笃。我是多么的感动!入京几年,尘世纷扰,风霜刀剑严相逼,早已经学会了把自己裹在坚硬的壳中,从不祈求怜爱,只是悄悄舔舐伤口,自行疗伤。而如今,背井离乡之后,还能得前辈如此真诚关爱,内心真是温暖啊。

跟我一样,肖校也是经常写作的人。我始终觉得,一个能够坚持写作的人,一定是对生命非常用情的人。要持之以恒地写,起码得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菩萨心肠,二要有独特眼光,三要有个性表达。三者缺一,都很难使写作成为爱好,成为生命的必须。而一旦没有成为爱好的写作,就会让写者成为论文的奴隶,行政任务的衙役。那种苦,是文字如坟的苦,苦不堪言。

读肖校的许多书,我读到的,都是温暖,都是幸福。

在《教育的瞭望》的自序中,他说:柏拉图说过一段妙语:通常来讲,人类会生育两类子女,一类是“生身子女”,一类是“魂生子女”,前者是我们与“爱”结合的产物,后者是我们与“美和智”结合的产物。我想,对一介文人而言,多写一些好东西,就等于让我们的灵魂多分娩了一些优秀的“子女”,我们就活得值了。

肖校对写作的认识,於我心有戚戚焉。

也因为如此,肖校万水千山走遍,也万水千山写尽。翻开《教育的瞭望》,你会了解一颗那么仁慈良善博大温情的心是如何修炼而来的。这本书会告诉你:

中小学教育要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阅读者、写作者、思考者、创新者、问题的解决者。

教育需要当面交流,课堂是不可复制的,这是教育的常识。

学校文化是一条活动着情感、社会习俗和行为习惯的河流,这条河在学校内部涌动着,老师们遨游在河流中又不断地被学校文化河流背后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而感动,这就是学校文化精神的力量。

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这是欧美人的教育观。哪怕是那些被现行的教育标准公认为智力水平最低下的孩子,实际上也有特殊才能。教育就是挖掘人拥有的天赋,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让每一个孩子最大程度地拥有创造未来生活的能力……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碰撞。学校要成为“学问的故乡”;“精神的家园”,“老师要做有勇气的知识分子”;“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要学会站在教育战略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教师要有主心骨,不跟风。多一点儿哲学思考,多一点儿文化判断。教师不能只埋头上课,要抬头仰望。要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教育的瞭望》的封面上,肖老师从容地微笑着。他的笑容,亦如温暖阳光。一个写作者,他怎么活,就会怎能看;他怎么看,就会怎么写。文字如窗,折射出一个人内心的修炼修为。肖老师的文字是从容的,舒缓的,视角是广博的,思想是深邃的,表达是平易的。我喜欢着这样的文字,也喜欢着文字背后的这样一个人——既激情洋溢,更静水流深。既才华横溢,又守拙质朴。作为老教师,他的行走,他的经历,都如传奇。加缪说:我不想活得最好,但我想活得最多。肖老师,既活得“多”,亦活得“好”。他的生命,既有黄河落天走东海的酣畅漓淋,更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深沉和蕴藉。一路流过去,喜悦自己,亦温暖他人,如一段跌宕又温暖的旅程,奔放成了万千风景。能与这样的前辈成为知己,我,不知是几世修来的福分啊!

 

【肖远骑:中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人大附中副校长。出版的学术书籍有《教育的天空》《教育风铃》《班主任新思维》等十部。《教育的瞭望》20141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