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主任工作闲聊(7):什么是教育的诊断

(2014-05-07 06:06:26)
标签:

诊断

话茬

科学

耐心

教育

越来越多的朋友问我:到底什么是教育的诊断?

没有诊断,没有帮助,谈不上教育。教育绝不仅仅是立规矩,提要求。立规矩和提要求任何人都会,根本就不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但很遗憾的是,我们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到处,时时都充斥着立规矩和提要求,甚至,只有立规矩和提要求。我们误以为,规矩立好了,要求提到位了,学生就该乖了,问题就该解决了。若是这样,当班主任就简单了啊。

比如,今年带的这个班,最开初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纪律问题——闹得老师上课都很难上进去啊。

不动脑筋的做法就是:训斥学生,讲道理,立规矩,提要求。总之,天天在班上咆哮:上课不准讲话,不准接话茬,不准交头接耳,不准下位,不准对嘴……总之,“不准”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当然是“复还”不了的。学生又不是木偶,哪有那么听话!你让他不讲就不讲啊。真这样,他就不是孩子了,也不需要咱们这些做老师的了,国家出台一大堆规定啊制度啊就可以了。

怎么办?

那就必须诊断,必须睁大眼睛,开动脑筋,弄清楚这个班纪律不好的根儿在哪里?

比如我的这个班,我细细观察了两个周,发现最严重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乱八卦。只要是和男女同学关系有关的字眼一出现,一群娃娃就像被注射了兴奋剂,班上立马乱。二是乱接话茬。老师同学一发言,一堆娃娃在下边乱评论,班上立马乱。

如何办?

有老师会又习惯性地开始“讲道理、立规矩、提要求”,这就又回到老路上去了。因为,小学初中的孩子,不管你怎么提要求,八卦的依旧八卦,接话茬的依旧接话茬。

必须继续诊断。

八卦的问题以后再说。今天先说接话茬。

我琢磨着:我班的孩子为啥要接话茬呢?他们到底在接啥呢?这些话茬的背后是什么?

继续观察。

又观察了一段时间,特别是持续重点观察了几个孩子,我得出了结论:他们其实是在挑刺儿。

这几个孩子有几个共同点:别看他们上课心不在焉的,其实尖着耳朵在听呢?老师说话、同学发言,他们听什么?专门听人家语言中的错漏(当然是他们标准中的错漏)。只要捕捉到,绝对第一时间指出来,第一时间表示嘲笑,第一时间要去“纠正”,第一时间还要别人也知道他们的“知道”……这下好了,他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把课堂给搅了。

怎么办?立规矩吗?定制度吗?提要求吗?可以管一点儿用,但不会有大用。为啥?因为,这些毛病,不是习惯,而是个性。

不经过性格的调养,甚至世界观价值观的矫正,不解决根本问题。

也就是说,严令禁止,是治表;找到问题原因,可能治标;如果能够调养性格,重塑价值观,是治本。

一个有追求有想法的老师,不会停留在“治表”上,他一定会选择“治本”。

如何治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从个体入手,二从集体入手。我的感受是:从集体入手比较好。改变个人很难,但让一个集体来影响个人,很多时候效果往往会好些。

比如我,最先开动脑筋做的就是如何在班级形成“正能量阳光思维文化”。

当然,这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很多的教育活动相配套,更需要班主任寻找甚至生成,抓住许多教育契机,不露痕迹地进行渗透和感染。在我们的“班级管理PPT”上,留下了很多和学生进行对话的“痕迹”,比如:

 

什么是能耐

        要在第一时间挑出别人的“错误”并且还要迫不及待指出“错误”不是能耐,是冒失,是莽撞。

        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知道选择最好的时间、地点、方式表达出来是很大很大的能耐,是智慧,是胸怀、是成熟。

 

 

在为人处世上

        开口不是能耐

        闭嘴才是能耐

 

在一个集体中

        指责不是能耐

        给力才是能耐

 

修炼一颗好的心:阳光思维方式传递正能量

喜微笑

爱赞美

先自省

会理解

不指责

勿抱怨

多包容

少焦虑

 

创新四班最美笑容评选

        总是笑着,说明你幸福愉悦宁静快乐

        总是笑着,说明你大肚能容难容之事

        总是笑着,说明你内心强大目标坚定

        总是笑着,说明你珍爱生命热爱他人

        ……

        我们终生的修炼,其实都在修炼一颗好的心,一张笑着的脸。

        哪些同学是创新四班的“最美笑容”呢?名额不限,多多益善,大家好好享受观察哟!

 

每一张幻灯片的背后都一定有一个动人的班级故事。班主任抓住契机,制造故事,传递正确的思维方式,日子长了,班级的“正能量文化”就慢慢形成了。每一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样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挑刺儿”问题解决了,“接话茬”的根儿就被拔掉了,课堂纪律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变化。

学科教学也可配合着来。

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评论阶段,我要求同学们:不说缺点,只说优点。两个班的作文互批,我要求:只评优点,不评缺点。这并不是说批判性思维不重要,只是在这个阶段,针对我的班的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他们都有了“不指责不抱怨”的习惯之后,再让他们带上“五顶思考帽”,训练其他思维能力不会晚。

个人呢,如何调教?那就要因材施教了。直到现在,在个别孩子出现严重的接话茬行为之时,我也会停下来,耐心地帮助他回顾一下刚才的状态,告诉他为什么不能那样,怎么做才是最好的。这么做当然会耽搁一些时间,但从班级的整体利益看,值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