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主任工作闲聊(6):努力向家长开放一切班级事务

(2014-04-27 06:18:00)
标签:

家长

信任

开放

教育

再说说关于家长的一些问题。

如何团结家长,是班主任一定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家长在校外,但他们的眼睛和心灵任何时候都是在班上。班级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家长的心。因为,他们把他们最珍贵的东西,放在了这个班上。

在教育这个大体系中,家长群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从道理上来说应该和教师天然属于同一阵营,但实际情况却往往复杂得多。对立、警戒、怀疑、侦探、上诉……很多表达对立关系的词语横亘在家校之间,让不少老师说到家长,自然不自然就想到了“对手”或者“敌人”这些可怕的词语。“把家长搞定”、“让家长没话说”成为了很多老师的“追求目标”。

这样去定位家校关系当然是让人焦虑的。

一个理性的教师首先就要意识到家长群不会天然成为我们的朋友,这是一个需要教师直接或者间接培养的团队。或者说,教师团队和家长团队之间存在互相培养互相成就的关系。任何感情都需要经营,家校关系也是一样。咱们得琢磨,如何引导这个关系朝着良性发展,努力尽可能让每一位家长都理解我们的工作、支持我们的工作,让家长的能量能够正常发挥,成为正能量,而不是负能量。

这里边涉及到许多问题:比如家长个性的甄别。这一点很要紧。不同个性的家长也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对话方式,否则,不该产生的矛盾就会产生。比如如何向家长传递自己的教育理念,用何种途径使家长能够认同这些理念等等等等。没有哪一项不需要重视,没有哪一项不需要教师主动去策划,去付出真诚和智慧。

这些年来,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开放”——想方设法向家长开放一切班级事务,努力让家长了解班级的一切,参与班级的一切。

创意很多。在《班主任:青春万岁》中我介绍过一些:比如请家长听课、参加班会、给家长过生日、学生向家长定期汇报工作、家长值班、家长颁奖、给家长写评语,邀请家长写评语、轮班家庭聚会……总之,目标就是:开放,再开放。在思想上建立一种观念:这个班,家长本来就是其中一员,只是参与方法不一样罢了。

比如今年新接的四班,是中途接的班,是原来遗留的矛盾比较多的一个班。一拨家长期盼着新的班主任,对班级面貌的改变愿望很强烈。作为新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地理解家长们的这种急切的心情,视他们所有的欲求为正常。一定要想法设法安抚他们焦灼的心灵。否则,这种焦灼,就可能变为负能量,不仅在学校里,而且会在家庭里阻遏班主任的工作。

我的脑袋里有不少的想法,有很多备案,但急不得,任何工作,都需要一小步一小步地来,慢慢地来。

比如“今日四班每晚八点新闻联播”。在这个时间段,值周班长和一男一女三位当班同学会利用微信语音提送方式向全体家长“播送”四班新闻联播。我要求,三个孩子,角度要不同,取材要各异,既要说班级的大事,更要说班级的细节;既要说班级的优点,更要说班级的不足:既要有新闻播送的共同点,更要展示自己的个性……我不会刻意去要求孩子必须播报什么,但是我会特别提醒孩子:记住,一定要说班级的缺点。

各自短短一分钟的播报,不仅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而且让家长全面了解班级当天的情况,真是一石多鸟,深受家长们孩子们的欢迎。

有朋友问我:你难道就不怕家长了解到班级的不足后会产生不良后果吗?

我说:为什么要怕。就应该让家长了解。了解了,一起想办法啊。我们要相信家长,相信他们的判断力和能动性。

这样的开放,其实源自于一种信任,或者说是信念。这种信念关乎民主、平等、信息对称的观念、信息社会连接的观念……班主任工作透明了,家长的关注度高了,对学生,本生就是一种促进力量。而家长一旦团结起来,许多新点子新方法就会诞生。班主任一个脑袋,怎么都比不过全班家长几十上百个脑袋啊。你会用善用家长的力量,你就会收获很多轻松。

当然,也肯定会出现不同意见。这么多家长,不可能人人都和咱们想一块儿。矛盾是免不了的。但是没有关系,在碰撞当中,在各自的调整当中,在互相适应当中,家长和老师,都会收获成长。不先入为主,不固守成见,不固步自封,谦逊地接收各方面的意见,和谐总是大方向。家长毕竟是成人,他们大部分是能够感受老师的诚意和付出的。在良性的交流中,家校是会自然相融的。

现在社会对学校的束缚越来越多。很多活动,很多创意,很难在校园内部实施了。如果不调动家长的力量,让他们创造性地去开展校外教育活动,我们的教育,还真就成了“圈养”,这是很无聊,很可怕的。

断断续续唠叨了很多,其实,一切,都源自于相信。还想强调的就是:任何关系,都需要经营,都需要首先付出。你要家长信任你,你便必须先让家长们感受到你的爱,你的诚意。这对于任何关系,都适用吧。

2014/4/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