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闲聊(3):用不着去“搞定”家长
(2014-04-21 06:39:25)
标签:
家长友好家校团结教育 |
一个老师朋友问我:如何才能搞定家长?
我说:如果你问的是你心中所想的,那你一开始就错了。
因为,当我们说“搞定”的时候,我们的心态就已经不太好了。下意识中,我们就已经把家长推到了对立面。当我们把家长当对手,甚至当敌人对待的时候,班主任工作,就已经变为了劳役。
比较好的问法大概应该是:我们如何才能团结家长,把班主任工作搞好。
做事不易,团结人做事更不易。但没有哪一个职业像老师,能够和自己工作对象的父母天经地义地团结起来:因为我们都一个劲儿地想把孩子教好。教师和父母,本该目标相同,步伐协调,众志成城。优秀的孩子是我们的共同的产品。父母期待的方向,就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但实际情况恰恰却比较复杂。人说教师有几怕,一怕学生,二怕家长……细细斟酌起来,都是无限悲凉的怪事。
问题出在哪里呢?除掉教育价值观不同,培养目标有分歧外,我以为,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沟通不够,互为敌人,彼此警惕,缺乏信任是重要原因。
我有许许多多家长朋友。这次离开西山,家长们一个又一个的短信来询问来祝福,着实让我感动。其实这届孩子我不是班主任,我只是认真做了一个科任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而已。但是,家长给了我很高的评价。我的二十多年教师生涯告诉我,家长,是很容易成为朋友的,而且,完全可能成为终生的朋友。
但我也和家长闹过矛盾。闹得挺厉害的有两次,一次是打起来了,一次是闹到了校长那里。当时真是气疯了啊,跟那两位家长拼命的心都有。但多年后再细细反思,自己非常遗憾。这些冲突,都不该发生。当时,我还是太年轻,太冲动了啊。
要和家长搞好关系,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心理上不要把家长当敌人。不要总觉得家长在盯着自己,在监督自己。有部分家长,没有上班,对子女教育高度关注,所以,对老师的一举一动也异常关注,还喜欢发表意见,动辄就指指点点。这当然会让我们觉得不太自由,但换一个角度想,这些家长也不容易,甚至很可贵。他们把全部心思放在子女教育上,如果相处得好,对我们是很好的配合。我们不要反感这些家长,相反,要感恩,要好好地“用”他们。
其次,当家长对我们的教育发表意见的时候,要冷静。这些意见,一部分可能是对的。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问题,别人换个角度来看,可能还真比我们看得清楚。所以,我们要有点儿胸怀。不能够老抱着“我教着你的孩子呢,你少指指点点”的心态抱怨,抵制一切意见。我以前把批评名单发在班级qq群中,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如果不是某位家长悄悄告诉我的话,我还会一直不知道,一直沿用老办法。所以,家长的意见,我们还是应该认真倾听。
当然,家长的意见,完全可能有一部分是错误的。家长往往喜欢只站在自己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我们呢,只能够站在全班的立场来处理问题,矛盾于是产生。这个时候,应该积极耐心地充分交流。而且,要抱定:交流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服谁,而是让双方彼此更了解,更能够求同存异。如果还是不能达成一致,最后的态度应该是:如果不涉及班级整体利益,不要和家长“强夺孩子”,他觉得应该如何教,随他就是,我们不需要和家长怄气。如果涉及到了班级整体利益,那就要和家长讲明白,在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条件下,希望家长配合。
其实,蛮不讲理的家长毕竟是少数。人与人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着解不开的疙瘩。只要彼此心诚,坦荡相对,大部分问题,都是能够达成共识的。
在家校关系上,班主任应该成为积极主动的建设者。
要努力满足家长渴望了解孩子表现和班级动态的心理。家庭学校各自一道门,大门一关,各为一方,老师不了解家庭,家长不了解学校,可怜的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根本不能满足部分家长渴望了解班级的愿望。我觉得,班主任有义务“开放”班级管理,让更多的家长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孩子们是怎么成长的,班上发生了哪些大事,孩子思想有哪些动态……所以,班主任写博客,建设学生博客,建立班级微信群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总之,要努力让学生和家长直接对话,让家长能够通过家长会以外的丰富多彩的渠道观察孩子,陪伴孩子的成长。这样,他们的心就定了。现在我让孩子们通过微信群做“今日四班”一分钟新闻播报,目的就是满足家长的这种心理。实际上,你主动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也团结了家长。他们觉得被尊重,就会响应学校和班级的各种号召,主动做好配合工作。
要把“爱父母”作为班级爱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看来,教什么最终都是教爱,教学生爱生命、爱生活、爱学习、爱周围的人、爱自己、爱世界……一个父母都不爱的孩子,他还可能真正爱什么。所以,一定要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了解父母,爱父母。在我的班级,既要给学生过生日,又要给每个家长过生日。每次和父母有关的节日,一定有主题活动跟进。每次家长会,向父母表白和感恩,都一定是重要内容。我是语文老师,“和自己的父母对话”是贯穿三年的一个写作主题。这些活动其实不仅仅是德育活动,它让家长们心中暖呼呼的,自然就容易和班主任成为朋友了。
要想方设法把家长发动起来,让他们自发地去组织班级性的家庭教育活动,让学校教育得以自然地健康地延伸。比如我到了北京后很难再亲自组织学生长跑了,怎么办?另外想办法!让家长来帮忙完成这个事儿。每遇一个班,都一定会遇到几个主动靠近老师,很积极阳光的家长。去动员他们,激发他们,让他们联系一个一个家庭,利用周末的时间去爬长城,去远足,去参加各种社区活动……总之,家长群藏龙卧虎,也大有热爱教育懂教育的人,他们愿意折腾,并且享受这样的折腾。他们一动起来,就帮了班主任大忙。好的教育,都是在活动中完成的。我们请家长去张罗一些“家庭班会课”,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呢?
我也经常动员家长给我“打工”。比如和我一起给孩子写评语,写信等等。
当然,无论怎么努力,我们的工作可能都很难得到每一个家长的认可。发生一些误解恐怕也难免。我现在这么想: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也是人际关系。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就有矛盾。我牢记住大军校长的话:期待一切发生。而且相信,一切发生都能促进我们的成长。和家长交往,其意义也在于此。所以,不用去“搞定家长”,用心和他们交往就是。
(201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