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我的天空致敬(22):我向你们推荐一个孩子

(2013-11-11 06:17:50)
标签:

秋帆

常青藤

理想

激情

坚持

教育

                               我向你们推荐一个孩子

                                     中国北京/王君

 

我是中国的一名语文教师,我长期教初中。在中国,我算比较优秀的老师,我很年轻的时候就被评为了特教教师。这是中国政府给予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荣誉。

今天,我以一位中国特级教师的身份,向你们推荐一位孩子。

在推荐之前,我想先说说我心中的理想学生的模样。

 

首先,在他是我的学生的时候,他应该是一个孩子。我教的学生年龄多在12——15岁之间,他们位于少年后期和青年初期。但是,我遇到了太多不像孩子的孩子。他们被中国的应试教育逼迫挟持,甚至是绑架,他们成了年年轻轻的老人——只有眼前的分数和排名,没有对未来的期待和规划。他们从小就学会了盯着自己眼前的那点儿利益,而把他人和世界都当做竞争和要征服的敌人。我心中理想的学生会在初中阶段很纯真、很激情,很快乐,很浪漫。甚至,他们能够把这些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终生保持。

 

其次,我心中理想的学生将永远是理想主义的。我赠与他们的毕业礼物是内心世界对圆满生活的执着期待和奋斗精神。他们将会在新的校园和社会上闯荡得伤痕累累,但是,有一天,当我们重逢的时候,他的心中依旧有花园,有大海,并且愿意和世界分享这花园与大海。他成为一个理性却充满激情,个性鲜明却和周围人密切相融的大人——他担当自己,也担当世界,他的内心,坚强而柔软。

以我的经历来看,这样的孩子并不太多。许多的孩子,年幼时已经世俗,长大后完全腐烂。拨开功名利禄的外衣,他们的内心臭气熏天。

所以,因为这样的梦想,我慎重地向你推荐我的学生——余秋帆。

我可以这么说,这个小姑娘,是我20多年教育生涯中的一个亮点,或者说,是高潮之一。我一直深深地感恩:上帝赐予我这么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师,我觉得我富可敌国。

这个孩子在20062009年,和我一起,创造了中国学校里一个普通班级的传奇。她容貌娇美,内心赤诚。她身上自然洋溢着与生俱来的童真和热情。她探究自我,更探究世界。她拥有的超凡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让我惊叹,她的研究精神和表达能力更是给予了我许多启示。初到我的班上,她只是一个成绩中下等的孩子,三年以后,她已经在学业上名列前茅,而且成为了当年重庆市不多的几个被新加坡    学校录取的最优生。她不仅创造了自己学业上的传奇,更为重要的是,一个15岁的小姑娘,已经早早在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向哪里去?”这些中国学生比较少思考的人生哲学问题。也因为如此,在澎湃的激情的另一面,她显示出了少有的理性和担当精神。

在她14岁的时候,班上举行了“走向滚滚红尘”的社会实践活动,她采访了一些市场的小摊贩,然后写下了自己的调查报告。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回学校的路上,我的心情很沉重。仿佛有一股化不开的哀愁积在心中。中国的这些老百姓啊,似乎从来都这样活着。不考虑自己的理想、目标,也没有什么信仰。只是一味地劳作着。诚然,他们是勤劳的,但他们却又只有肉体,仿佛没有真正的灵魂。

首先,他们对于自己幸福不幸福、满意不满意都全无感受。仿佛只有一个的概念。而如何去赚更多的钱?赚更多的钱来干什么,他们似乎没有能力去想,也从不主动去想。

他们缺乏创新精神,一辈子只能守株待兔似地等待上帝光临。他们把生活中的不公平全归罪于社会。

镜头到眼前了,可这些麻木的人们啊,难道就没想过倾诉与呐喊吗?这些腐朽的心灵,我们该赞美,还是同情?

这,是谁的错?

                   ——选自余秋帆《可悲的中国人》

 

一个中国小女孩,从少年时代就能够思考中国国民性的问题,在我看来,她内心的伟大,超过许多麻木的成人。

 

 

2011年的凌晨五点,这个16岁的女孩子,已经在新加坡留学两年的小姑娘,给我发来了长长的信。这封信很长,每一句都让我感慨,请允许我展示其中很小很小的一段:

 

……在新加坡,在这个时间被大量占去,精神食粮严重缺乏的时段,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渐渐苏醒。那种力量强大的让我窒息,超越了以前在中国,在重庆,在12班任何时候的感受。我知道,那是对知识的渴望,是对理想的渴望。

……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起,我开始对生命与知识对身边的人有了一种敬畏。生命的慷慨与繁华是需要长时间的探索,沉静,思考才能体会到的。为此,我真的为以前没能抓紧时间看书而后悔了。

上个长假,我在家里看美国常青藤大学的资料与视频,体会他们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以前说理想,总觉得遥不可及。我还要有那么漫长丰盛的生命,何必想得太遥远。可是,最近我逐渐发现,理想是不会自己来找你的,你必须要有目标,要有奋斗的方向,才会离自己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近。

  我想去耶鲁。那是一个现在听起来太遥远的地方。耶鲁拥有最严格的教学体制。压力几乎在所有常青藤大学里是最大的。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已经让正常人不能承受,更何况还有社团活动,选修课……可是,我太喜欢那里厚重的人文底蕴,哲学思想。我认为一个人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必须要有的东西,都要从哲学,历史,音乐中找到,他才会有面对整个世界和承担责任的力量。我知道我的专长不在理工方面,我希望我可以在耶鲁聆听自己内心强大的声音,享受灵魂与思想的碰撞。人生中需要体会厚重与沉静的感觉,我知道那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在大学。人生中也需要一个迅速扩大交往圈子,认识一些可以影响你人生的人,那最美好的时光也是在大学。

  大学不是拿来吃饭睡觉,谈恋爱的。大学是黄金时期。

 ……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开始审视我的人生。确实,我太无知了。要实现我的梦想,最首要的也是一直必须坚持的,就是阅读。我开始阅读世界名著,历史,哲学。我热爱科学的奇妙,我享受创造的喜悦。我想,我还应该关注法律,经济,了解我身处的世界,我开始每天看报纸。要成为一个丰富的人,一定要热爱体育与音乐。我希望以后自己可以坚持一项运动,学会聆听音乐。

  这一切,以前我就知道,现在才开始付出行动。很多时候知道和行动,也需要很久。

 ……

  因为,真的,我开始感觉所谓的考试,分数,都不重要了。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对真理和美好情感的追寻,那种对书本的热忱。我更加觉得中国的中学生在这方面与西方的孩子差距甚远,他们往往为了考试熬夜,做练习题,背公式,殊不知,这些美好的时光是多么应该利用起来看书啊!去体会这个世界的博大,美好,奇妙,生机。太多东西我们需要学了,我们应该像一样地学。而不是为了一张张写着重复试题的试卷焦头烂额,哭天喊地。

  看到写哈佛大学的学生一句话,他们拼命地学,是源于内心对世界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啊,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成长成那样的人,为了责任感与使命感而战,什么时候我们能真正爱上我们所受的苦?什么时候我们不再计较自己将会得到什么,而是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有种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世界的冲动?

  ……

  我想,2011年末的时候我会一个人背包出去旅行,想去欧洲。去个文化浓厚的地方,看看那些人怎么生活。想去爬山,想去大喊大跳。想随心所欲地在陌生的地方拍照,写字,唱歌,与心灵对话,与灵魂共舞……

 

正如她自己所说,“对宇宙真理的探索,和对人性的不断思考,是我生命的主题”,这些,对于中国的孩子,是多么可贵而珍贵。

2013年,我出版我的一本专著,请我最优秀的学生题词。秋帆与众不同。她写到:

 

爱与温暖是我初中时代的代名词。我感谢昭君并且深爱她,感谢那段成长。它让我相遇了这世上最美好的情感、最善良的人类,让我一生都会对人性始终抱有希望和执着;它让我的人生注定了是一场对美与真理的冒险和进发;它塑造了我的求知欲,让我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知识抱有比对情人更大的热情。

 

这段话,不仅是对我的最高赞誉,也是秋帆自己的生命宣言。她不仅这样说了,也正这样做着。她在新加坡的奋斗,对常青藤大学的执着申请,本身就是明证。

 

2013年的秋帆有了更多的淡定和从容。她写信给我,说到:

 

……有一天晚上,我在和好朋友在半露天的沙发上谈到未来。她微笑着对我说,她能想象我未来的样子,没事的时候会看看书喝喝茶弹弹琴,坐在树下,风一吹树叶掉到我的头发上。我觉得这是我听到过的最美的赞美之一。越来越觉得功成名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自我实现也仿佛是陈词滥调了。以前觉得要改变世界的意气现在也变得平和与理性了很多。很多事情真的不重要了。真的,正常就是最好的生命状态了。就慢慢地学习乐器,舞蹈,茶艺,慢慢地看书看电影,慢慢地积淀然后越活越笃定平和,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我深知人生有很多苦难,很多分离和逝去不可避免,但就这样平和和丰盛地活着,求得灵魂安静,问心无愧,慢慢地变得更善良,更宽容。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

 

我同意这样的人生观。绚烂之极终要归于平淡。这平淡,不是沉沦,不是放弃,而是从容和淡定。是内心的和谐和圆满。是为了让自己更自如地生活,和更自如地为这世界服务。我惊叹小小的秋帆已经洞穿生命的本质。我为这样的孩子感动,并且为她自豪。

可敬的世界名校们,我把我们中国最好的孩子推荐给您,请您接受。

2013/1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