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君聊课(65): 不做公子王孙——《观刈麦》教学实录
(2013-07-01 16:33:07)
标签:
观刈麦民生读懂诗歌诗人 |
不做公子王孙
——《观刈麦》教学实录
执教
第一部分:导入
师:请同学们静静地看大屏幕上的问题。能全部回答的请举手。
[投影展示]
·
·
·
(学生面面相觑,没有一个同学举手)
师:请再看——
[投影展示]
·
[生叽叽喳喳]
师:某某,你来,我知道你们家有大奔驰,你知道什么是麦子吗?
生:麦子——麦子,麦子就是大米饭。
(众笑,有学生纠正麦子是馒头。)
师:不怪大家。看一则真实的历史故事——
[投影展示]
·
(请生读。众笑。)
师(沉痛地):晋惠帝是个智力有问题的弱智皇帝。但在现实生活中,对农业和民生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胜数啊!
[投影展示]
农家
·
·
·
·
(请生读。教室气氛渐趋沉重。)
师:孩子们,农民苦,农民一年四季就盼着丰收啊——
[投影展示]
·
·
·
·
·
·
师:这就是丰收的场面,来,孩子来用情朗读。
(生动情朗读。)
师:猜想一下,辛苦一年,终于丰收了,农民会怎么样呢?
生:会特别高兴,欢呼雀跃。
生:他们会聚在一起搞活动庆祝丰收。
生:他们会休息一段时间,享受生活享受丰收。
⋯⋯
师:说得真好。按照常理,确实是应该这样的啊!但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在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去寻找答案。
第二部分:热身运动
师:来,我们先做热身运动。
[投影展示]
·
·
(生自由自读)
(请三位比较优秀的学生起来合作诵读,各自负责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老师稍做点评。学生在书上批注层次,为后边的学习做铺垫。略)
师:现在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的初读感受。
生:开心。
师:开心?丰收的开心吗?孩子,好好读好好听,看看最后感觉有没有改变。后面一个同学请继续。
生:难过。
生:愤怒。
生;悲哀。
生:心都揪紧了。
师:用一个词!
生:揪心!
⋯⋯
师:孩儿们,读诗一般有三境界——
[投影展示]
读诗三境界
·
·
·
师: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一个层次:努力读懂诗
第三部分:读懂诗歌
师:让我们看活动要求——
[投影展示]
·
·
·
(请学生代表动情配乐诵读。然后请学生到讲台上发言)
生:第一句就很打动我,“田家少闲月”,农民一年四季都在忙啊。“倍忙”是加倍地忙。农民真辛苦。
师:忙到了什么地步?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在忙吗?
生:一家人都在忙,连女人和孩子都上阵了。小孩子也要帮着干活。
师;虽然忙,但这一家人毕竟互相扶持着,是完整的一家子。诗人还写到了另外的家庭吗?
生:还有一家人,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孩子。
师:她为什么不也送饭到南岗呢?
生:她的孩子还小。
师: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生:他们家根本就没有田,因为要缴纳租税田都卖光了。
师:他们家的男人呢?
生:可能没有男人。否则她不会自己带着孩子在别人的田旁边拣麦穗来充饥。
师:你读书很仔细!太可怜了!没有田,没有丈夫,孩子幼小,这样的家庭,哪里有丰收,哪里有快乐啊!孩子,请你读出这位妇人心中的苦吧!
(生动情朗读)
生:最打动我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师:孩子,先读好这个句子,把你的初步理解送进朗读中去。
(生动情读)
师:我感觉你动情了。你想为大家传递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生:我想读出天的热,读出农民的苦。
师:热到什么地步?
生:太阳太大了,脚底发烫,整个背都被灼伤了。
师:你怎么理解诗句中的“蒸”字?
生:一切都热气腾腾的,像煮沸的开水一样。
师:是!天地之间全是热浪啊,可是农民还要劳动。孩子,你在40度的高温下踢过足球吗?
(台下许多学生举手)
生:我才不在40度的高温下踢球呢,那简直是疯子!(众笑)
生:但我在30多度的时候踢过球,全身都要烧起来了,热得全身爆裂了一般的疼,整个人都好像要化了。
师:你还是在娱乐啊!可农民们是在麦收,是在和时间赛跑,和老天爷抢收成啊!
[投影展示]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指导多位学生动情读。读出痛苦,读出忧伤,读出挣扎,读出忍耐……)
师:同学们,你认为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农民生活之苦的词语是哪一个?
生:力尽的“尽”,力气都没有了,真苦!
生:敝筐的“敝”,连拿的篮子都是破的,穷啊!
生:足蒸暑土气的“蒸”字,被蒸掉的不仅是农民的汗水,还有他们的血汗啊!
师:这些都很棒,但都还没有到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白居易有另外一首更著名的诗叫《卖炭翁》,描写的是一个伐薪烧炭的农民的命运——孩儿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烧炭吗?现在教师里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啊!
(生叽叽喳喳,师简单讲解)
[投影展示]
·
·
·
·
(请生动情朗读)
师:同学们,这句诗中有一个句子表现出了卖炭翁极其扭曲痛苦的心理,这种心理不符合常理,这种心理让人揪心啊。是哪一句?
生: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自己都没有衣服穿,却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一些,因为只有天气寒冷了,他烧出的炭才能卖出好价钱。
师:这是怎样的无奈,怎样的痛苦啊!变态的纠结的心理折射出的是农民走投无路的生存状态。同样的道理,《观刈麦》中也是一样。孩子们,找一找,是哪一句?
生: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力气都用光了却还不知道热,这很矛盾!
师:是啊,某某同学,刚才你说你曾经在高温下打过篮球,当你力尽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回家洗澡睡觉。
生:我会回家玩电脑。再也不干在高温下打球这样的傻事了。(众笑)
师:是啊,力尽就休息,力尽就回家是正常人的心理选择,非人的选择折射出来的是非人的生存状态。农民们为什么力尽而不知热呢?
生:但惜夏日长。
[投影展示]
惜
师:文言中的“但”如何讲?
生:只!
(师板书。要求大家在书上旁批。)
师:“惜”有很多意思,请大家用“惜”组词。
生:爱惜。
生:怜惜。
生:痛惜。
生:珍惜。
生:惋惜。
生:吝惜。
师:这里是哪个“惜”?
生:我认为是“珍惜”。农民因为珍惜时间争分夺秒所以忘记了炎热和劳累。
师:好一个“惜”,写出了农民的痛苦和无奈!
(师在黑板上的“惜”字旁画第一颗眼泪,内写:农民苦)
师:某某同学,初读时你觉得开心,现在呢?
生:我最开始没有读懂,现在懂了。我很难过——农民越丰收,刈麦的场景越悽惨。丰收带给他们的不是快乐,而是劳苦和惶恐。
师:那让我们把那些纠结、变态、劳苦和惶恐诵读出来吧。
(生在配乐声中动情诵读)
第四部分:读懂诗人
师:请看下一个活动的要求。
[投影展示]
·
·
·
(生活动)
师:请大家还原诗人的形象吧!
生:一位满怀负疚之情的诗人在痛苦地看着农民们刈麦。
师:“负疚”一词说明你读懂了诗人。
生:诗人哪里是观刈麦,分明是在观民生啊!
师:振聋发聩!你是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少年!
生:一位沉痛反思自己的诗人观刈麦,他认为自己也是造成农民苦难的罪魁祸首。他对自己太严格了。不是严格,是苛刻!
师:白居易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会引你为知己。
生:一位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观刈麦,他深深地思考着许多社会问题。
师:“社会良知”,孩子,你睿智且清醒,你是王老师最佩服的那种学生。
⋯⋯
师:闻者尤悲伤,这就是白居易!念我何功德?这就是白居易。这位白居易,曾经这样为老百姓呼喊——
【投影展示】
·
·
·
师:这位白居易,还曾经这样呼吁——
【投影展示】
·
·
·
·
师:还是这位白居易,曾经对一位可怜的歌女说——
[投影展示]
·
·
·
(生读)
师:这就是白居易——
[投影展示]
·
(师画第二颗泪珠,板书:诗人痛)
第五部分:读懂社会(读出自我)
师:请同学们进入苹果wiki《观刈麦》学习页面,默读白居易的其他几首诗,发表留言:从这些诗歌中,我们看到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
(生进入信息学习平台,阅读《卖炭翁》和《缭绫》二首诗及其翻译,并且在平台上机打发表留言。)
师:好,时间到。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网络平台上的留言,可以简单讨论。
(生读,自由评论)
师:现在请大家发表意见。
生:社会的残酷,昂贵的税收,底层人民付出得最多,但是回报却最小。
师:说得很深刻。但这好像是上政治课和历史课的发言,希望更多语文味儿啊!
生:孤树荒塘野草堆,寒云淹没艳阳辉。 苍凉举樽山陪醉,落泪独身雨伴垂。这是苏致雅的作品。
师:写出了痛苦,很有文才。只是,看不出观刈麦的内容和主题了。
生:我很欣赏李愫的留言。她这样写到:每一件事物,你见或不见,在背后承载着多少的苦难,我们不知,连老百姓自己亦不知。
师:是!最残酷的是连老百姓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谁手中。深刻!
生:君主等贵族上层社会的富贵生活是在榨取和浪费农民老百姓等下层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的,上层贵族和下层老百姓的生活反差特别大,一边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一边却是“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这使我想起了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师:引经据典,入木三分!
生:昂贵的税收,使得农民奋斗了一夏的成果,转眼间就灰飞烟灭!
师:对比深刻,“灰飞烟灭”有图画感!精彩!
生: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生活,身陷底层农民工,何故辛勤交田税。夕阳东斜残如血,诉说悲苦到如今。
师:才女!能够押韵就更好了。“述说悲苦到如今”很让人警醒。就是到今天,农民的问题还是社会之伤啊!
(师在黑板上画第三颗眼泪,板书:社会伤)
第六部分:小结
师:《观刈麦》是一扇文学的窗口,透过它,我们看到了民生、社会以及先进知识分子对民生问题的思考。这样的经典作品还有很多。
【投影展示】
悯农
·
·
·
·
·
·
·
·
·
(组织生配乐动情朗读)
师:西山的孩子们啊,但愿你们从这些诗中读出悲悯的情怀,读懂农民苦,诗人痛,社会伤,但愿你们拥有“珍惜”之心,“怜惜”之情。但愿你们不要成为公子王孙啊!最后,让我们齐读末三句诗人的心灵独白。
(读完下课)
【板书说明】
这堂课,围绕着“但惜夏日长”的“惜”字做文章。在“读懂诗歌、读懂诗人、读懂社会(读出自我)的层层递进中,引导学生体会农民之苦、诗人之痛、社会之伤,激发学生关注现实人生,培养悲悯之心。三颗眼泪淅淅沥沥于“惜”字四周,渲染出了悲哀的气氛,极具画龙点睛的震撼效果。
【课后感悟点评反思】
一、你曾经是一名乡村女教师,你永远是一名乡村女教师。所以,你的语文使命中当有一项:带领大城市的孩子们走进农村,了解农村生活,培养他们对农民的感情,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青春之语文,首先是平民的语文。
二、你的教学追求应该具体落点在下面几个方面:有热度——情感真挚高尚。有纯度——以咬文嚼字为基本教学手段。有厚度——向内发现文本,向外拉动积淀。有高度——既要诅咒黑暗,更要点燃蜡烛。
三、课堂是你和学生生命在场的地方。每一堂课,都要当成公开课来上。以课堂的质量抵抗轻飘易逝的生命,凭借课堂的高度走向生命的高度。
点评者:北京师范大学“跨越式教学”课题组老师们
一、这是一堂非常优秀的课。这堂课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每一位在场的学生和老师都动情了。
二、这堂课的选材看似远离学生生活,但从课堂效果来看打通了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把学生带进了离他们最远的生活场景,但学生获得了最有现实意义的收获。他们的情感被激活,认识走向丰富。这是一堂思想深刻塑造灵魂的课。
三、这堂课切入别致,“课眼”新颖,中心突出,板块鲜明,思路清楚,跌宕有致,整体布局优美,细节处理人性。这是一堂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课。
四、这堂课教师情绪饱满,调动得法,课堂点评凹凸有致,相机引导机智无痕。学生参与面大,课堂表现渐入佳境,情怀真挚感人至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得到了充分落实。
五、教学手段朴实得体,传统手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相得益彰。拓展内容、课件制作、平台应用都有效且高效。
六、板书设计非常有创意且深刻。
建议:学生朗读很充分,说得也非常充分,比较而言,“写”上还稍显得薄弱。其他部分可以稍微压缩,让学生能够“写出更完整的话”。如果在“写”上也能体现出层递性就更棒了。
一、本学期以来,我在未来班以“走进生活、走进平民”为主题开设了一系列语文课。其中有阅读课、写作课、新闻课。《观刈麦》是阅读课中的一节。它充分地体现了我的“青春语文乃是平民的语文”的教学主张。我为自己的选题和创意自豪。
二、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来实现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这是一项美丽的事业。古典雅韵如何成功与现代技术结合,其最佳对接方式是什么,最佳对接点在哪里,这些问题本来就是古典又现代的。《观刈麦》是一次朴素的尝试:当用则用,可以不用就坚决不用,要用得既谨慎又大胆。古典是核心,文字是王道,信息是辅助,这些基本要点,这次还算把握得比较好。
三、如何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呼应和融合?我的教学特色是灵动激情,不足之处是知识落实往往不够。《观刈麦》的教学动情点爆破点当然是思想的唤醒和情怀的熏陶。我没有沉迷于此:作者的基本情况、诗歌的基本理解、关键词语的锤炼琢磨、诵读的准确到位⋯⋯总的来说,这堂课的知识底座还算比较扎实。加之板块鲜明,线索清晰,所以,不管从知识积累,还是从能力训练上来看,在这堂课上,学生都不会是只有一笔“糊涂账”。
四、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反省:一是板块可以更凝练。“热身运动”可以融合在“读懂诗歌”中。课的外部形象,越清瘦越精神。现在还稍显臃肿了一点点。二是课件的制作艺术性还不够,wiki页面设计还不漂亮,课件上可以适当添加麦收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这项劳动⋯⋯总之,作为中年教师,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是我的软肋,需要学习,需要努力。三是课堂点评的功力还需要提升。有时候还不够凝练,点拨的力度和准确度都需要再上层楼。四是北师大的老师们提出的“写”的问题。我觉得有道理。从写一个词、到写一句话,最后到写一段话。如果更显梯度,学生的收获会更扎实。五是延迟了两分钟下课。这是不好的。时间还需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