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码作文”分享课后记

(2012-02-18 20:18:19)
标签:

杂谈

    开学后,用三节课,对寒假作业“数码作文”进行了小组分享和全班展示。

 

    孩儿们给了我大大的惊喜。

    我们学校定位是人大附中的“未来学校”。学校的信息化装备是很了得了。我比较驽钝,在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上都比较慢。虽然如此,在同事们的鼓励帮助下,也积极地进行着一些探索。不管是网络平台的应用,还是信息技术的渗透,两年下来,总算有了一些微小的进步。

    “数码作文”是我们的新构想之一。未来一对一班的孩子们人手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大部分孩子拥有iponeipad,itouch,他们熟悉各种应用程序。而平时的语文课,用得比较多的不过是视频拍摄、keynotppt制作,其本质和其他学科应用信息化工具大同小异。如何发挥孩子们的优势,引导他们用工具来更准确更深刻地表达语文,是我们思考的重中之重。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畏惧作文是常态。于是我们想:如果把信息技术和作文整合起来,我们是不是能够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呢?甚至,我们是不是还可能为作文重新定义重新命名呢?

     早在重外的十二班,初三后期,孩子们应用信息技术表达生活就曾经掀起热潮。最突出的代表作品有两个:一是以黎斯豪李奕亨为首的班级“五小狼”剧组拍摄的系列生活短剧,二是才女徐来自我开发的生活系列电脑游戏。当时,他们“罢课”展示其成果,语文课被孩子们“折腾”得风生水起。

    但是,2009年的那些作品应该只是纯粹的“数码作品”,参与面也比较窄。它们和语文有关联,但关联不是最直接的。两年多过去了,硬件条件已经是改天换日了,孩子们的信息素养更是非同小可。在语文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上,我们是有底气走得更远一些的。

    因为是新东西,所以“数码作文”在我的头脑中也还模糊着。我理想中的这种作文,应该是一种表达生活的新途径:它不是一般的文字作文,因为它必然有非常丰富的信息元素来支撑,来共同书写一个主题。它是有声的、有形的、动态的、能够把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形象化展示的,它是文字和画面融为一体的作文。这种作文中的主人公是活生生的。但同时,它又和一般的电影作品、电视作品不同。因为它的定位是“作文”,“文字”应该成为它的主体,所有的其他元素都是为文字服务的。这是基础,这是原则。但这种作文的“文字”,和普通作文肯定又有不同。它必须具有凝练、跳跃、向心、呼应等特点。字数不能太多,但具有形式和表达的完整性。

    呵呵,我还真说不清楚。只是一种感觉。一个能够成功完成“数码作文”的孩子,也许,未来,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导演、编剧、演员⋯⋯呵呵,一个全能。

     想到这些,我开始热血沸腾。这样的语文实践,必须打通课内与课外,必须超越应试,必须超越课本,必须深度参与和理解生活,必须拥有提炼剪辑生活的能力。这种作文,仅仅是语文优生还不能“写”出来,它要求学生拥有更多元的能力和更完整的人格。

     蓝图是有了,具体操作方式还没有。这次寒假作业,算是投石问路吧。

     结果,这个开始很精彩。

     当然,因为是尝试,第一次数码作文的问题也很多,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图片视频等等信息元素有点儿喧宾夺主。文字的比例偏小。张曼玲和折振尧算是做得最好的。当然这个情有可原,受以前单纯视频作品的影响,孩子们的大脑还转不过弯来。

     其次,主题还是显得太宏大空洞。全面地展示某一段生活成为了大部分同学的选择。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数码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内容多而杂,成为了数码作文不可承受之重。其实这也是平时作文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于选材如何做到“真”、“小”、“新”,这是无论哪种作文形式都必然要突破的难点。吴欣然的作品无疑在这个方面是最棒的。她的“传统民俗之美之趣”的主题定位很准确,所以她在拍摄选材上几乎做到了尽善尽美,相当专业了。还有苏致雅、郭昕、郭嫣然等才女,她们也突破了“寒假生活”这个套子的限制,显示出了比较深邃的思想。特别是苏致雅的作品,厚重深刻,显然是受到了《金陵十三钗》的影响然后“成文”。

      当然,在我内心深处,我希望出现更多切入点小,富有童真情趣的作品。写“大”易,写“小”难,数码作文写“小”就更难了。我想,这是我下次作文辅导的重点。

     除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外,孩子们展现出来的才华更为充分。其中最让人难忘的是许多睿的作品。这个酷爱篮球,平时大大咧咧,似乎没心没肺的女孩儿突然拿出这么个专业的东西,大家都被震撼了。这个数码作文很本真,也选材于寒假生活:赶作业的纠结,滑雪的刺激,攀岩的艰难,篮球的痴狂……我们读到了有爱有恨有乐有苦的青春年华。特别为人称道的是赶作业的那一段,取材之鲜活,表演之创意,文字之精譬,配乐之奇特,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共鸣。

   当时我也很激动。我想:孩子是多么聪明,多么富有创造力!数码作文,该又是给了他们一个绚烂的舞台吧。部分文字功夫稍微逊色的孩子,凭借信息技术的支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质,“写”出了别具一格的作文。这是多么美好的事!语文,应该多做这样的善事!!

     下边是孩子们发表在网络学习平台wiki上的部分评论。真是写得好啊!因为展示了两节课,评论了两节课,于是,就有了酷评之一和酷评之二。

    特别想补充一点的是,点评也是一种写作,从孩子们的评论中,我也看到了成长。很欣喜,真的。

    春天来了,一切都在萌芽,真好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