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加坡行点滴记

(2012-01-22 18:29:58)
标签:

杂谈


 

又赴新加坡。这是我第三次赴新加坡了。

 

                          

        还是忍不住地,一次次地,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情,用大拇指和食指手指尖拈拈公寓底楼花草的叶子,然后挑剔地细细观察指尖皮肤,最后不得不服气:真的没有灰尘,一点儿没有。

新加坡就是这样干净。让你叹为观止。

      还是不断地用手掌去使劲地撩拨那些商店大门边硕果累累鲜亮欲滴的金橘“盆景”,或者那些镶嵌着巨大招牌的“爆棚”一般的青枝绿叶繁花似锦……在北京,这些家伙肯定都是塑料的。但最后还是心服口服地惊叹:原来真的是真的也!真得像假的一样。

     新加坡就是一个热带雨林大花园,让你无比艳羡。

     行走在这个热浪炎炎但又无比安静的绿色城市,总使我想起海子的诗: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这些文字似乎最适合新加坡。这种感觉,从你踏上新加坡机场的第一刻就开始了。比起首都机场,新加坡机场更豪华、典雅、宁静。然后你穿行在花园一般的城市中,满眼充盈的绿意和时尚的建筑,听着新加坡人对今年政府组屋(新加坡政府给每一位新加坡人提供的住房,相当于国内的保障房吧)位置比较偏僻的浅浅抱怨,心中不禁感慨: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当然,对城市旅行,我依旧是外行。

新加坡还不太有自己的文化,所以博物馆不可能太吸引人。千里万里地又跑到圣淘沙就去看了一场4D电影。“海之颂大型表演”也不过是把音乐喷泉和礼花搬到了大海边。去牛车水的感觉永远像去重庆朝天门。乌节路等所谓的购物天堂更是千人一面索然无味。市中心的鱼尾狮总有点儿呆若木鸡,声势浩大的泰坦尼克的展览不仅比起电影效果差很多,而且和中心广场的格调格格不入。夜晚动物园中除了几只狼还在仰天长啸外其他的动物都蔫蔫巴巴,动物表演据说多年如一日地重复……如果不是因为还抓紧时间下海畅游了一番,那么在城市中的旅游真的会让我更加疲倦。

           我还是喜欢去登山,去徒步。在真正的大自然中去挑战身体的极限。城市的建设似乎已经走入了一种死胡同。或者说,我还缺乏城市旅行的智慧。

 

                      

 

  游学游教的中心在新加坡新科技中学(SST)。是新加坡的一所很年轻,政府投资甚巨,硬件条件最佳的中学。和我们一样,所有信息化设备都选用“苹果”。两个学校的追求都是一样:未来学校。

更大的收获是那些足以颠覆我们的惯性思维的东西。

比如说食堂在半露天状态,没有空调。各种教室里随处都看得见早被中国的大城市已经淘汰了的“吊扇”而且应用很频繁。许多地面不仅不铺地毯之类的东西,甚至连地砖、水磨石都没有,纯粹的水泥地面。这似乎很不好看。我专门问校长:这地面还会装修吗?校长很认真地回答:不会了。就是这个样子的。

新科技中学是公立学校。但是学费很贵。一般中学每月学费二三十新币,但新科技中学每月得二三百新币。是其他学校的十倍。

学校有一处设施让我很感兴趣:他们把一处普通的楼梯和过道适当扩大,便成为了一个露天的小型的看台和表演台。老师们说这是专门给孩子们展示用的。

同样也是水泥地,没有任何装修。

最引发我思考的是:新科技中学是一所没有铃声的学校。

确实没有铃声。一整天,校园中静悄悄。几十个班,孩子们采用的是跑班制,几乎每一节课都需跑楼层换教室,各个年级甚至就餐时间、放学时间都不相同,但是,秩序井然。

据说为要不要铃声的问题,建校初期也产生过激烈的争论。最后蔡校长力排众议。他的理由很简单:孩子们长大成人走上社会之后,请问,哪一个公司是有铃声的,哪一个项目是有铃声提醒的。

作为未来学校,未来需要孩子们有什么素质,我们就从现在开始着力培养。

仅仅这点,就让我对蔡校长敬仰有加。

这次又应邀在SST上课。调研之后,决定舍阅读课,上汉语言文化课《魅力汉字》。关在公寓里备了一天课。第三天在中二给新加坡的孩子上课。感觉还可以。汉语在新加坡仅仅是第三语言,所以和前两次赴新加坡的感觉一样:这些大部分长着华人面孔的孩子,其实对汉语很生疏。可以听,但明显表达吃力,也缺乏表达的勇气和乐趣。和中国孩子学外语学得风生水起的状态相比,汉语,在新加坡,明显是弱势。这回上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比较有效的对话,比起前两次新加坡的展示课,已经算有 了长足的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