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成长点滴谈(28):爱情
(2011-10-05 22:47:20)
标签:
杂谈 |
爱情
人到中年,枉经了不少事儿,更枉读了不少书,但还是没有底气说自己懂得了爱情。直到最近才似乎略有所悟。
今年上半年,公公婆婆从老家綦江来到了北京。
公婆来京,大费周章。老公的哥哥姐姐嫂子姐夫们几乎全员出动。轮椅、轿车、动车、飞机全部派上了用场才把两位老人从西部大山里的小县城“运”到了首都。
公公87,婆婆77。而且婆婆已经偏瘫七年。两位老人风烛残年,再不下个决心,他们的“北京梦”就实现不了了。
很快,哥姐撤退。于是,我和老公担当起孝子贤媳之责。我得以长时间地近距离地和公婆相处。其中点点滴滴感受,一言难尽。
最让我感慨的是公婆之间的爱情。
我高中时代就在老公家出入。公婆似乎二十年前就很恩爱。他们家的家庭气氛也因此相当温馨。这是婆家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娘家的父母是吵了一辈子,打了一辈子,最后不欢而散极其惨烈以至于不堪回首。我的内心有伤痛,所以对所有恩爱的家庭都心生羡慕。当初和老公最后能够走到一起,他家父母是功不可没的。但从当孩子时我就有一个疑问,而且这疑问一直持续到今天。
在所有人的眼里,公婆似乎都并不相配。但是他们一辈子却异常和谐。
我非常欣赏公公。公公一表人才,按照现在的说法是相当的“帅”和“酷”。就算今年87了,依旧风采不减当年。他一头银发,五官坚毅,腰板挺直,谈吐智慧,气质高雅,相当有派头。公公是解放前的高中生,在我们当地,在同龄人中算是文化程度相当高了。公公青年从军,军旅生涯三十多年,走南闯北,做过领导,虽然职位不高,但颇有见识。第一次大裁军时才带领全家从广东返乡。公公还喜读书,善诗词,爱书法。如今一眼看去,依旧是一老年美男子。
我很以公公为荣。每每出门,很喜欢搀扶着他走。一来他为人谦和宽厚,对后辈是相当的好。二来他精神矍铄华发童颜,跟一“老帅哥”同行,每每跟人介绍,自己都觉得很光荣。
但婆婆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公公说婆婆当年绰号“代胖”(婆婆姓代)。比起公公,婆婆确实长得不算好看。我看过婆婆年轻时候的照片,还是不好看。不是不好看,是相当的不好看。他和英姿勃发俊朗飘逸的公公站在一起,无论如何你都觉得不搭界。不仅模样,性格为人也似乎并不“门当户对”。公公颇有大户人家男儿的气质风度,为人处事得体高贵。但婆婆却是典型的农村妇女的形象和性格。虽是小学老师,但鸡毛蒜皮,婆婆妈妈,多少有点儿小家子气和尖酸刻薄。不仅是我们几个媳妇颇有微词,就是她自己的儿子女儿,也常常和她发生矛盾。婆婆极勤快,当年也早早就随军离开了农村到了城市,但她终生保持着农村妇女的生活、思维、表达习惯。这和我们,无论如何是有些不合拍的。
但奇怪的是,公公婆婆一辈子就没有红过脸。他们自己是这样说的。就我有限的观察,确实也是这样。
到了北京后,更应证了这一点。
老两口已经走到人生的暮年了。婆婆本就不喜打扮,年轻时就不爱收拾自己,一辈子都是农妇形象,人老了就更不用说了。加之瘫痪多年,常年在床上、沙发上、轮椅上过日子,那形象就更不好看。虽然比公公还小十岁,但一眼看去,大公公十岁都不只。
但公公却极为疼爱这个老妻。疼爱了一辈子。
公公身体健康,不仅自己能够自理。而且在我们忙不过来的时候,伺候婆婆的日常生活就成为了他的工作。事实上自从婆婆瘫痪后他就成为了婆婆的“贴身保姆”。他干得很快乐,极有耐心,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他是久病床前有贤夫。他给婆婆打洗脸水漱口水,甚至给她洗澡。扶她坐在简易的移动坐便器上大小便,给她洗屁股,穿衣服。推着移动椅子听从婆婆指挥把她从这间屋送到那间屋。当我们做的饭不甚合婆婆的口味时,他就亲自下厨房。他还别出心裁地把我们家的菜板用起来,先把小凳子放在茶几上,然后菜板放在小凳子上,给婆婆临时做了一个小桌子,让婆婆以最舒服的姿势吃饭。这是我们想不到的啊。婆婆吃饭时,他随时关注。有时候给婆婆揩一揩嘴角,有时候给她理一理散落在额前的头发,有时候给她舀汤夹菜,比我们细心耐心十倍。有一次,他还把我的针线找出来要亲自给婆婆缝拖鞋。除了穿针比较困难外,他专心致志用针线的样子好可爱。
我常常表扬他。他就不好意思地说:当年啊,我忙工作,总不能回家,几个孩子都是你妈一个人拖大的。现在该我还债了……
他们当年随军在海南岛,条件很艰苦。据说婆婆生下老公后公公还没有见着就差点儿被人讨要了去。幸好婆婆坚持不送给别人。这件事成为了婆婆现在叨念得最多的事情之一。
我回想起以前在老家的情景:公公永远是站在婆婆一边的。公公明理,婆婆有时候却有点儿像难缠的市井妇女,但是在儿女面前,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公公和婆婆对立。按照我们的话说:他们永远是最巩固的联盟,永远一个鼻孔出气一致对外。
公公永远有办法不失风度地站在婆婆一边。
我还知道,他们过了一辈子,婆婆是不掌握家庭经济的。管钱的事儿,永远是公公说了算。婆婆高兴的时候,总是戏谑:我从来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
这让我很惊异。平日里,婆婆强势,琐碎,斤斤计较,难免市侩。但是,她和儒雅英俊的公公却似乎从来没有矛盾。
在我家,婆婆几乎已经变为了一个老孩子。不仅生活需要我们伺候,思维和表达也常常像个孩子。如念叨不合理的要求时,公公便像年轻时候一样附和,绝不反对。实在觉得有点儿难为我们了,便意味深长地叹息一句:你们妈该……“该”是家乡的一个叹词,这个词语的言外之意很丰富,总之就是认同,是将就,是包容,是顺从……是理解老妻的所有愿望,不管它合理与否,并且希望我们满足。
每当听到公公叹息:你们妈该……我和老公便立马行动。公公的这声叹息回应的是婆婆的撒娇。这,我们懂。
公公的生活几乎是围绕着婆婆转的。他清晨必出去晨炼。但总是早早去早早回。他回来的时候,婆婆一般还在睡觉。他便坐在床边看书。不一会儿,就听见他在好脾气地问:睡还是起啊?不像是对妻子说话,倒像是对还赖床的儿女说话。那场面很是温馨感人。
他们从来都彼此直呼大名。我没有听见过他们有昵称。
我们给公公出过几本诗文集。其中最感人的篇章都是写给婆婆的。记得在婆婆的七十大寿上,公公当众朗诵写给婆婆的生日贺词,文采斐然,一往情深,听得我们小辈唏嘘不止。
看到公婆,你就会明白一些以前经常读经常唱但不甚了了的词句。比如说:相濡以沫;比如说:把你当成手心里的宝;比如说: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比如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爱打趣婆婆,说:妈,你嫁人真是嫁得好啊,你看爸爸一辈子都对你这么好,这么宠你,下辈子还嫁他啊!婆婆便红了脸说:“不晓得他下辈子干不干哟!他肯定不干哪!”我们便笑。公公很诚恳地马上说:“干干干,我还娶你!”全家便洋溢起了欢乐。
在我看来,现在的婆婆是一辈子最漂亮的时候。她脸色白皙红润,慵懒而幸福。那当然,公公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每个细节都努力做到完美。婆婆有资本自信。她的自信是自己的男人宠出来的。
公婆的爱情在我的眼里简直就是传奇。他们超越了我对爱情的全部想象。让我不断回忆起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还有《山楂树》。在爱情越来越成为快餐甚至成为商品,当现代人都惧于谈爱耻于谈爱的今天,我觉得我真是幸运:每一天在家里,都能看到最经典的爱情故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演绎。让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爱情真的是有的。它超越容貌、门第、个性,更超越岁月。它让我对生命多了些笃定淡定和信心,当然,还有浪漫。
(20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