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班新闻课:苦难与阳光
(2011-08-16 18:10:45)
标签:
杂谈 |
第一部分
师:今天又是新闻课了。这个周我们还是以“走进生活深处”为主题。回顾上两个周的学习内容——今天我更进一步——
[投影展示]
第十三周推荐阅读:
•
•
第十四周推荐阅读:
•
•
师:今天新闻课给大家推荐的第一个内容是网易《看客》第51期:春运灰色记忆。请同学们打开苹果电脑,进入wiki平台,通过链接观看。观看后在随记本上写微型小作文。要求:
[投影展示]
•
•
•
•
(本专题非常震撼,内容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2011年的春运图片,展现了春运期间老百姓大迁移的痛苦和艰难。生看,写作。)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交流你的观感。
生:黑白的老照片让人触目惊心。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师:第一句发言就这么深刻。
生:我看到了人流,像潮水一样的人流。全是人,全是人。在那样的拥挤中,人还有什么尊严感啊!
师:是!个体被完全淹没,生命在一些瞬间成为了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蝼蚁。
生:我看到了一张绝望的脸,这张脸奋力地从人群中挣出身来想要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那么疲惫,那么痛苦,眼睛无神。周围的人也都一样,我从他们的脸上只看到了迟钝麻木和艰难的忍受。
师:春运期间,有农民工为了买到一张回家的票,要在车站排好几天队,甚至在寒冷的冬季睡在车站啊。
生:我看到好多人蜷缩在火车窄窄的厕所里。那么小那么臭的地方,挤那么多人。简直是地狱。
生:甚至连行李架上也堆满了人。怎么活啊!人都变成了货物了。
师:人就是这样被无奈地异化了。一点儿都不夸张。当年王老师去重庆读书也必须要坐火车。还不是春运,挤到什么地步呢?坐在过道上,几个小时一动不能动啊。如果路途远一些,常常挤到几天都不能走厕所吃东西啊!
生:人们慌慌忙忙争先恐后地从车窗爬进火车的场景让我很难过。灰暗的天空,混乱的车站,我看到人们都眼露凶光。为了能够挤进火车,人们不仅失去了尊严,也失去了良知啊!
师: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人性恶的一面暴露出来。但,这又能怪他们吗?
⋯⋯
师:大家的描述把老师带回了那些拥挤的铁路岁月。有同学问老师,他们为什么不开自家的车去呢?为什么不坐飞机去呢?(众笑)老师无言以答,只悲哀地想起了那位问老百姓饿死了为啥不吃肉羹的傻子皇帝晋惠帝。孩子们,这就是生活。在京城这样的繁华大都市以外的地方,还有许多许多的人,他们的名字叫乡亲,他们的生活叫水深火热。
[投影展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配乐,请生动情朗读。)
师:孩子们,因为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并不是每一位底层劳动者都能够靠诚实勤奋的劳动获得幸福生活的。人生中无奈的痛苦太多太多。除了社会,自然带给人类的痛苦更几乎是无法抗拒的。
[投影展示]
师:虽然如此,在苦难的生活面前,人并不是完全逆来顺受和无所作为的。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第二则新闻内容是:网易《看客》第67期: 走出废墟的无腿蛙王。现在请大家进入网络学习平台。
(本专题讲了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北川中学高三学生代国宏是如何通过奋斗成为无腿蛙王的。图片极富有生活情趣。感人且震撼。)
[投影展示]
议论:写出你最深的感受
•
(学生在配乐中观看,写作。)
师:好,时间到。请说出你的感受?
生:他虽然没有腿,但他的精神站立在碧波之上。
师:才女,开口总是名言!
生: 我真感动。没有双臂的身体让人看到害怕,最开始甚至让我觉得想呕吐,但看到后面,全是幸福全是阳光。太美了!
师:应用对比的方式,你的发言也很阳光。
生:看到身体残疾的他们快乐地在训练休息时嬉戏,没有痛苦和阴霾,他们的生活和健全人一模一样。原来精神的愉悦是可以超越肉体的苦痛的。
生:还有他的那位漂亮的女朋友。这位女孩儿真是勇敢,真是有眼光。他们的爱情很伟大。
师:那样的甜蜜历经了浩劫战胜了苦痛,超越了世俗的快乐,真美!
⋯⋯
师:孩子们,这就是生活,这也是生活。生活可以很寒冷甚至残酷,但生命之花还是可以倾情绽放的。在残奥会的开幕式上,也有一位单腿青年侯斌让我们再一次经历了超越苦难的感动。请大家看视频。
[播放视频。侯斌点燃主火炬和夺冠的场面。非常震撼。]
师:孩子们,走进生活深处,我们看到的是生活的各种色彩。有灰色的,也有绿色的。有白色的,也有黑色的;我又想起了开课时提到的电影《小鞋子》,建议大家都去看一看,《小鞋子》 中展现的生活完全可以用凄凉、残酷甚至是绝望来表述。可故事里的人物从来没有表现出对生活的失望,痛恨,怨天尤人。相反,影片充满了强烈的温暖的感觉,那是一种乐观的充满希望的情绪,像西亚荒漠中一株经受着浇灌的绿色植物,在太阳的光辉里闪闪发光,茁壮成长。孩子们啊,这也是生活深处啊!请再看大屏幕——
[投影展示图片]
师:他们是谁?这是幸福的一家啊!
(没有学生知道)
师:眼前这两个小宝宝,姐姐名叫何关雨,弟弟名叫何关洁,是一对孪生姐弟。他们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绵竹市第一例再生育双胞胎。夫妇俩住在绵竹市玉泉镇,地震中失去了17岁的女儿。在多次心理疏导下,已经40多岁的他们渐渐走出阴霾,有了再要一个孩子的愿望。截至3月底,绵竹市887户拟再生育家庭中,有684名妇女怀孕,出生小孩655人。
(学生唏嘘不止。)
生:生生不息!
师:真好!生生不息。通过苦难看生活,会看得更清楚。当代有一位女诗人,她住的房子很破,于是她称自己为漏屋诗人。她写下了这样感人的诗:
•
•
•
•
•
•
•
•
•
•
•
•
(生配乐动情朗读)
•
[投影展示]
•
•
•
(在诵读中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