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拳:止戈为武(李富山演讲)

标签:
李富山儒家武学体育文化武术哮殛道 |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表演的是文化武术哮殛道,哮殛道包含有文拳和武拳,所谓文拳,就是按照顺序、按照层次、偶尔带点动作的定格演讲 ,就向活跃的歌手用肢体表达情感。所谓武拳,就是哮殛道练身拳和双人对练以及整理性的自由搏击等。
那么,我今天给大家演练的是文拳,主要是心和脖子以上的功夫,它的名字叫“止戈为武”。说到“止戈为武”,我们要更加深刻的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武术。”所谓武术,首先是古代军事战争的一种传承技术,通过武化流传,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所以,文化武术里不但包含着‘止戈为武’的精神财富,也包含着打斗技术,从而体现古代武术保家卫国的价值”。“止戈为武”就是儒家武学,在春秋末期的记载中,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仁”的思想相符。所以,我们所说的文化武术,就是颇具特色的“儒家武学”,它谈儒家文化,是直接结合,并不是分开讲的,而且是带有“形击”一体的文化武术。俗话说:“练武先练德,教人先教心”,武德因武道而生发,儒学上讲“由道发德,以德配天”,我们可以理解为,道,是规律和实体,德,就是掌握规律、实体的能力。“拳以德立,德为艺先。”文拳的杀伤力,是“用心伤人”,是不按套路出牌的畸形攻击。而文拳的最高境界,是将带有暴力性的武技上升为“仁”之“神明”的最高精神境界,依此身心结合的修炼,格物致知,致中和,使天下太平。最后归仁、成德、复圣,让自己上升到君子、大人、豪杰、圣贤等人格的价值观中,并通过“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的“成人之学”的理念而生发!
为什么要止戈为武?为什么要练文拳?要知道“戈”就是兵器。举个很小的例子,比如在街头战斗,往往拿刀的人容易取胜。你看世界拳击冠军托马森,在酒吧斗殴被刺身亡,世界自由搏击冠军马克,路遇几名歹徒,结果被歹徒持械暴打身亡。身高1米80的沈阳拳击教练,竟然被一个50多岁瘦弱的小偷,用水果刀刺死,这就是现实,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擂台上是“赛场”,而擂台下生活中的另一面,却是可怕的“战场”。你千万不要以为你是专业的武术运动员,就能打败台下不会武术的外门汉。要知道,没有上过一天军校的,也可以打仗,也可以打胜仗,甚至能成为军事家。山沟里不但有马列主义,山沟里也有敢斗的实战家。如今社会进步了,科学发达了,人都聪明了。假如在生活中发生了冲突,有的人即便是一天武没练,他也会拿着武器和你决斗,你怎么办?靠拳脚吗?我想,仅仅靠拳脚功夫似乎难以取胜,有人会说:“对方拿武器,我也可以拿兵器呀”。是的,我并不否认。但大家不要忽略两点:第一,请问你经常备带武器吗?第二,如果双方都拥有兵器,会不会两败俱伤?正确的答案可能是:当别人和你突然冲突的时候,你不一定携带有武器,另外,如果双方都拥有武器,极有可能两败俱伤。”其实,双方一旦动武,胜和败都是败。因为,你可能违法,也许你胜出了拳头,却失去了人心。怎么办?不斗吗?认输吗?那你的人格尊严呢?人常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为了正义和尊严,人应该反击的。那究竟怎么斗?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我:“如果是你怎么办?”,对,当你向我问话的时候,也就体现了文化武术哮殛道“止戈为武”的重要性。这,就是我今天所讲的课题:“止戈为武。”
究竟如何达到 “止戈为武”?首先我们要找到对方“动戈”向你进攻的原因,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儒家佛学的核心讲的是“因果规律”,“缘起缘生,缘起缘灭,一切不外如是。”你想让对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仅靠拳脚功夫远远不够的,你要“文攻武御”。大家知道,在武术的攻防里,往往讲的是:“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所谓先动,就是先攻,对于文化武术来讲,就是要先“文攻”。首先要放大你的格局,你要具备七种徳行,就向古代楚庄王说的:“真正的武功,要具备七种徳行:要禁止强暴,消除战争,巩固基业,保持强大,安定百姓,团结民众,增加财富。”当然,这里说的是七种德行,并不是让你必须做到,而是让你善良,让你知道“武将最大的荣耀,是止戈为武”,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你懂得了武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你通过“文明的语言、优美的姿势、正义的做事。”才能“内止懦,外止暴”,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你有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便会拥有“大爱和正义”,你眼里就会没有敌人,你时时感动对方,你从人的灵魂深处阻止了对方向你进攻的念头。你同时懂得了“王道以德服人,霸道以力服人,两者缺一不可”的道理。你通过这种文拳的演练,能更好的达到文武双修、厚德载物,从而达到“止戈为武”的目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现在就要和你决斗,我看你如何“止戈为武”?当然,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真理都是相对的。哲学上讲“全部的绝对真理是许多相对真理的总合”。大家知道,原子弹再强大,如果你身在发射核武器原子弹人的身边,原子弹对你似乎构不成危险,但,这并不能证明原子弹不强大,并不证明核武器没有威力,因为,它面对的是敌人,而不是朋友。因为,我们是朋友,而不是敌我。当然,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时候,当面对这样的“遭遇战”,有时候就向急救火,要的是功夫力量和格斗技术,但,如果对方动戈而用心伤人,仅仅靠空手防御还是不够的。那怎么办?是反击?还是坐以待毙?这个时候,如何达到“止戈为武”就不是那么简单化了。首先,你要有“视死如归”的精神,除了拥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以战止战”的决心,你平常还要系统的学习文化武术“哮殛道基本功”的知识,以及学习和掌握文化武术“哮殛道五击活套法”如何运用的知识。
总之,常练文拳,对社会有益,文拳不仅仅限于武者,它还适合大众,适合各类人群,尤其是所有人通过学习演练之后,大都是有相同的经历和结果,那就是: “学着学着善良了,学着学着孝道了,学着学着强大了,学着学着爱国了,学着学着大爱了”而这种结果和“止戈为武”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文拳里含有“武”,是“上武”,只是你看不到而已。也正如老子说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用武术翻译过来就是:“上武不武,是以有武,下武不失武,是以无武”。这就是“止戈为武”所体现的“大武不武”的“上武”内涵!同时也体现了:“上武得道,平天下;
中武入喆,安身心; 下武精技,防侵害”的武学真谛!而我们追求的是“上武”,也正如《孙子兵法》上说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其实,在生活中,“止戈为武”所体现的是“曲突徙薪”之功劳,它防患于未然。我们不可否认,往往防止偷袭和暗器伤人的暴力,最好的还是“文拳”。最后送大家几句话:“你是台上之战的赢家,你不一定是台下之战的赢家,你是台下生活实战的赢家,你不一定是生死之战的赢家,你是生死之战的赢家,你不一定是武术历史之战的赢家!”
文化武术,是“儒道”相通的,“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文拳往往体现的是武者的人生价值!它所讲的就是如何“止戈为武”,如何把武术真正提高到精神层面和人生价值观上来!
写于2021年11月1 9日
后一篇:文化武术哮殛道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