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冰岩作品 |
证券研究的核心目标是“预测投资标的价格的趋势及拐点”。为此,研究员必须把握如下六项基本原则。
1、具备长周期视野。
古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个股及行业的研究,必须将其放在长周期(5年及5年以上)的范围内来考量。长周期看衰的个股及行业,隐藏的最大风险是“不知道市场对其估值标准何时出现转折”,最典型的案例是2009年以来的银行股和零售股。前者的盈利模式受到市场质疑,尽管银行业盈利水平屡创新高,但股价表现平淡,整体估值水平连续下降。后者随着品牌时代的到来,普遍缺乏规模效应的零售企业溢价能力有限,加上电子商务的冲击,传统渠道价值正在逐步下降。以“长周期”作为时间跨度考察个股及行业,能够有效地回避市场重大投资风险。
2、具备国际视野。
中国股市当前最核心的弊端有三项,一是发行制度的非市场化和二级市场定价的市场化存在根本矛盾,二是所有制度设计和法律法规对二级市场投资者均不利,三是效率低下的国有经济占主导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现状,导致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不足,可持续成长性不强。随着股票市场的扩容,市场长期估值重心和估值标准必然向成熟市场靠拢。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相对封闭,定价制度具有独特性,导致众多股票的估值标准被人为地扭曲。但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趋势是逐步开放,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成本逐步降低,在这种大背景下,同类上市公司的估值标准将日渐趋同。这就要求研究员必须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对个股及行业估值的国际标准。具体数据可参考香港市场、台湾市场及美国市场,尤其是在国际市场挂牌的中国概念股。
3、深刻理解机会收益。
股票作为资产类别的一种,其投资价值必然受到其他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最显著的证明是,假如市场无风险收益率走高,将降低股票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反之亦然。其背后的逻辑在于,资金总是追求风险和收益的最佳配比。过去10年,中国股市估值水平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股票市场的高速扩容,二是房地产价格的疯狂上涨。当社会普遍预期房地产成为“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时,股票投资的吸引力便大幅下降。2010年以后,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品种是银行理财产品和私募股权投资,相对于低迷的股票市场,它们更能满足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匹配”的要求。故而,研究员必须深刻理解股票资产以外其他资产的风险收益率水平,方能对股票市场的整体价值做出准确判断。这些资产类别包括房地产、货币市场投资品种、股权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等。
4、理性洞察市场情绪。
从哲学角度讲,上市公司基本面属于客观存在,而股价表现则是投资者主观意识对该客观存在的反应。市场情绪的过度悲观导致股价被低估,市场情绪的过度乐观导致股价被高估。对投资者而言,最难以规避的风险在于情绪的传染性,在被市场悲观情绪传染时总显得过度谨慎,在被市场乐观情绪传染时总显得过度激进。因此,研究员在洞察市场情绪时必须保持理性,避免被非理性的情绪所传染。
保持理性需要两种要素的支持,一是对个股及行业发展趋势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二是逆向的思维习惯。前者来自对基本面的研究,后者源自投资悟性和对市场周期的理解。
5、将控制风险放在首位。
理解并懂得回避风险是投资的入门课程。证券研究的宗旨有两项,一是发现并回避投资风险,二是挖掘并把握投资机会。在这两项中,研究员应该将前者放在工作的首位。
投资风险分三类,一是试图超出能力圈范围的冒险思想,二是市场系统性风险,三是企业基本面经营风险。回避第一种风险的方法是清晰地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同时不断扩展边界的范围。回避第二种风险的办法是深刻理解各种资产类别的机会收益。回避第三种风险的办法是深度详尽地理解所选投资标的及其所在的行业。
具体到投资者,真正的风险来自个人的性格缺陷。成功的投资者必须具备稳定的情绪特质、足够的耐心、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知行合一的严谨态度。
6、以基本面研究为核心,以确定企业估值区间为目的。
股价短期表现取决于资金流向,中期表现取决于市场趋势,长期表现取决于盈利能力。在证券研究中,首先应分清楚股价波动的“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举例而言,从长期来看,“因为业绩增长,所以股价上涨”的逻辑是正确的,这属于因果关系。假如将该逻辑改为“因为高送配,所以股价上涨”,则未必正确。显著的事实是,有些股票的高送配并未导致股价上涨。因此,高送配或其他炒作概念和股价上涨之间是一种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寻找股价上涨的因果关系是研究的核心,而基本面研究探寻的便是这种因果关系。
基本面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备选投资标的准确定价,并根据基本面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定价区间。因此,确立估值方法和估值模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