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炒股容易陷入的十大误区

(2011-07-07 08:26:46)
标签:

股票

分类: 冰岩作品

在股市里,能够持续盈利的模式都有相似之处,导致亏损的原因却各不相同。对散户来说,之所以屡战屡败,除缺乏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外,还在于被某些错误的观念所困惑,下面列举了散户最容易陷入的十大误区,希望投资者引以为戒。

误区一:买低价股更容易盈利。

散户喜欢买低价股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同样的钱,买得股数更多,二是认为低价股上涨空间更大,三是只要不退市,下跌空间非常有限。这些理由貌似有理,实则荒唐而幼稚。首先,股价的上涨或下跌,是按比例来衡量,在资金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和股数多寡无任何关系。其次,低价股多属盈利能力差、发展前景黯淡的上市公司,属于市场的边缘品种,难以受到大资金的青睐,多被游资操纵,炒作风险较高。最后,低价股下跌的绝对空间的确有限,但不代表下跌幅度不深。此前许多垃圾股之所以能维持1元以上的股价,有两个原因,一是上市公司拥有壳资源的价值,二是多数股份不能流通,人为地抬高了股票的价格。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根据上市公司质量不同,股价的表现将出现两极分化,未来一定会出现每股几分钱的股票,到时低价股的炒作风险将被无限制地放大。

选股的唯一标准,是在合适的时机,找出被低估且未来有望被市场追捧的股票,和股价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

误区二:跟庄就能赚钱。

股不在好,有庄则灵。这句在中国股市广泛流传的话,反映出“庄”在市场中翻云覆雨的作用。曾几何时,股市中庄家林立,股价操纵蔚然成风,一时间研究庄家的书籍汗牛充栋,市场掀起一轮跟庄热潮,时至今日热度不减。散户跟庄的下场有两种,一是遇到操盘水平高超的庄家,它们实力雄厚,行为诡秘,变幻莫测,与之斗法后果可想而知,二是遇到愚蠢的庄家,在与市场和其他庄家的博弈中,它们失败的可能性较大,连庄家都被套的时候,散户岂能独善其身?事实上,在每次牛转熊的过程中,被套的庄家比比皆是。因此,散户万不可将命运寄托在庄家身上,彻底改变跟庄就能赚钱的错误观念。

误区三:只要死守就能解套。

有些散户没有止损意识,一旦被套就听之任之,对股价下跌麻木不仁。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上无法面对亏损的事实,掩耳盗铃般地认为,不割肉亏损就不会兑现,二是认为只要死守,将来一定有解套的机会。通常情况下,被套之后的死守面临着三种结果,一是上市公司连年亏损且重组无望,最终退市,二是由于高位被套,在可预见的未来,解套希望遥遥无期,如历史最高价298元买进的中国船舶(600150)48.18元买进的中国石油(601857)等,三是套得不深,只要大盘回暖,就有解套的机会。很显然,除第三种情形外,死守的代价非常巨大,甚至可能血本无归。

误区四:炒股赚钱很容易。

许多涉()市未深的散户认为,股市是个能让人暴富的场所,通过炒股赚钱轻而易举。这种看法显然失之偏颇,股市不仅让散户发家致富,更能让散户倾家荡产。中国股市向来有“七赔二平一赚”之说,亏损比例尽管有些浮夸,但至少说明了股市里多数人无法盈利的事实。而反过来说,即便是以股票交易为生的专业人士,其生存状态也不轻松,处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承受着巨大的心灵折磨。对普通散户而言,股市的成长之路艰辛而漫长,除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外,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敏而好学的品质,只有在实战中反复锤炼,不断提高,才能做到在股市稳定持续地盈利。

误区五:空仓意味着失去赚钱机会。

股市里盈利的机会有两种,一是在股票上涨之前买入,二是在股票下跌之前卖出。前者应该满仓,持股待涨,后者应该空仓,持币观望。因此,空仓就意味着失去赚钱的机会,是散户对股市操作的片面理解。在股市下跌途中保持空仓,不仅是避免损失的最佳方法,而且体现出人生的大智慧,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只有在熊市中完好地保存资金实力,才能在牛市的疯狂中取胜。

误区六:偏信市场小道消息。

中国股市自诞生起,就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印记。兵法云,“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或许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太善于使诈,才导致中国人偏爱传闻、谣言之类的小道消息。这种毛病反映到股市里,就是多数散户宁愿相信打着“内幕消息”旗号的小道消息,而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小道消息最致命的弱点在于无法确认,投资者万不可为此拿真金白银去冒险。假如没有确切的消息渠道,所有轻而易举地来的“内幕消息”均不可信,大家切记,股市里没有免费的馅饼,如果有,要么是陷阱,要么是诱饵。

误区七:随心所欲地买卖。

在实战中,散户买卖股票的随意性很强,多根据心理舒适度的变化进行决策。例如,在股票上涨过程中,哪怕是很小幅度的震荡,都可能导致散户产生对失去浮盈的担心,进而促使其抛售股票。可见,散户交易的心理基础是自己的内在感受,恐惧占据上风时抛售,贪婪占据上风时买入。这种随心所欲的买卖,不仅没有纪律的约束,而且违背市场的波动规律,完全不符合科学的交易法则。

误区八:盈利是最重要的事。

持续盈利是我们在股市追求的最高目标,但却不是目的。在散户身上,常发生这样的事情,获利了结之后,哪怕是股价继续翻倍地上涨,他们同样能找到安慰自己的理由,割肉止损之后,哪怕是股价连续大跌,他们同样感到郁郁不乐。散户将盈利与否视为操作成败的唯一标志,这是多数人容易陷入的误区。盈利固然重要,但必须依靠正确的操作,而非侥幸或运气,否则盈利便不具有持续性。所谓正确的操作,那就是在股票上涨之前买入,在下跌之前卖出,和盈利与否没有关系。对散户来说,追求正确的操作远比盈利更为重要。

误区九:“炒股秘籍”治百病。

为实现在股市里迅速盈利,散户想尽各种办法,那种急切和盲目,简直就是“有病乱投医”。于是,各种昂贵的培训班、软件、讲座、图书、光碟等大行其道,股评节目、股市博客、财经论坛等如火如荼,市场上仿佛一下子冒出许多“股神”,均自称手握“炒股秘籍”,以此来诱惑散户掏出腰包。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世界上没有股神,更没有炒股秘籍,这些只是媒体吸引眼球的宣传罢了。至于那些股市里的成功经验,大多从实战中而来,在具体的环境下,对于具体的人是适用的,但不意味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笔者不反对散户学习前辈的股市经验,但反对大家盲目迷信,生搬硬套,只有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到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操作体系中,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误区十:相信“专家教授”没错。

根据深交所2009年的调查,投资者进行投资调查研究的时候,有近半数是通过媒体上的股评或财经栏目进行的,有近1/3的投资者对股评节目表示信赖或将其意见作为决策参考。股评人根据身份不同可分为两类,一是活跃在各种媒体上的所谓证券分析师,二是在各类研究所、大学、投资机构等就职的所谓专家教授。前者以其“黑嘴”而著称,早已名声扫地,后者则以公益的名义,打着权威的旗号,在散户中有相当的号召力。相信专家教授的风险有两个,一是无法确认这些人的真正动机,二是无法验证他们的实战水平,万一碰上黑嘴或草包,受损失的还是散户。散户应该明白,股市里没有救星,除了你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