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郁金香泡沫
(2011-06-01 11:40:30)
标签:
股票 |
分类: 冰岩作品 |
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每年春季,美丽娇艳的郁金香将荷兰这个欧洲小国点缀得分外绚丽。但很少有人知道,让荷兰人引以为豪的国花,曾带来一场严重的经济灾难。
据说中国是郁金香的故乡,后来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土耳其,16世纪中叶从土耳其传入奥利地,然后逐步向西欧扩展。当时的荷兰处于国家的“黄金时代”,是世界航海和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荷兰以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很快成为郁金香主要的栽培国。
1630年前后,荷兰人培育出新的郁金香品种,新品种以其典雅高贵的花色和形状,迅速引领欧洲上层社会服饰的潮流,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王公贵族们争相购买最稀有的郁金香品种。物以稀为贵,1635年秋天,巴黎最名贵的郁金香花茎价格攀升至相当于110盎司的黄金(约相当于现在人民币807691元)。
郁金香泡沫产生的根源有两个,一是名贵品种供给量的制约,二是疯狂的市场投机。
郁金香可以通过种子和根茎繁殖。将根茎载到土里,每年4、5月份开花,花期在10天左右,到9月根部会长出新的球茎。假如通过种子繁殖,得到理想的球茎则需要7至12年。郁金香市场上交易的不是花,而是球茎。园艺家们发现,利用自然开裂的球茎,可以培养出特殊的新品种,开出异常鲜艳的花朵,实际上这是球茎受到花叶病毒感染后发生的异变。按照当时的自然科学技术,无法控制球茎自然开裂的概率,加上花叶病毒会将球茎的产量降低一成以上,使得郁金香球茎产量在短期内难以大幅提高,名贵品种更是非常难得。
1634年前,郁金香由花农种植并直接销售,价格波动幅度不大。1634年底,郁金香商人发起成立类似行业协会的组织,该组织强制规定,所有郁金香买卖必须向其缴纳相应的费用。这相当于将此前分散的郁金香买卖集中起来,形成统一的交易市场,买卖信息自由快速流通,交易成本大幅降低。由于郁金香需求的上升,人们普遍看好其未来的交易前景,于是纷纷投入资金购买郁金香合同。1636年底,市场不仅交易已经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开始买卖1637年的期货球茎。郁金香带来的暴利,不仅吸引着荷兰国内的资本,而且引来大量的外国资本,推动原本已经火热的郁金香交易进入癫狂状态。1636年12月至1637年2月,短短三个月内,所有郁金香品种的价格上涨都超过10倍。
1637年新年前后,随着郁金香交货时间的临近,人们开始反思,如此昂贵的郁金香球茎,究竟是否物有所值。当市场信心开始动摇的时候,博傻游戏将很快结束。随着价格的全线崩溃,郁金香市场很快演变成凄风冷雨的人间地狱。1637年4月,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的郁金香买卖合同。一年后,政府通过法令,允许郁金香的买家在支付合同价格的3.5%后终止合同。该规定导致大批人出现96.65%的巨幅亏损,在这种打击下,郁金香市场从此一蹶不振。
郁金香事件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它和后来金融市场中的情形并无二致:对财富的狂热追求、市场理性的完全丧失、投资者集体陷入癫狂、投机泡沫的最终破灭、数万人倾家荡产等。长期以来,在中国的字典中,投机都是贬义词,认为是不劳而获的可耻行为。其实,这是中国文化对“投机”的偏见与误读,只看到投机表面的破坏性作用,而忽略了其背后的商业精神。如今的纽约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主要由荷兰裔移民组成,纽约的成功,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外,更得益于荷兰人深厚的商业气质。反观中国,历朝统治者“重农轻商”的传统,恰是导致近代中国迅速衰落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