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观察策略(读书笔记)

(2014-08-27 19:35:59)
标签:

育儿

分类: 香的学习故事

                                                              ——《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摘录

1.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以生态学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将幼儿园区域活动视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如各区域活动)之间,系统与外部各个系统(如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幼儿家庭、社区等)之间是一种互生、互补和互利的有机生态关系。”

随笔:听了庄园的讲座,对“生态”二字有了新的认识。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在幼儿园中都同时存在着,而往往老师们更多的是重视集体活动,而忽视研究区域活动对孩子的发展。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并且长久的存在,都会有着它的生态学价值。而处在这种生态学下的配角,都与其中研究的主角有着或多或少的牵连。

2.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以生态学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强调平等、开放与对话。

   观察策略:

   (1)观察目的:获取幼儿做了什么、如何做的、做得怎么样等

     获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及如何改善等方面的信息,包括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社区、家庭等非区域活动之间的关系,各个区域活动之间的关系,区域活动中材料的“加减乘除”关系,区域之间的拆分或组合,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关系等。

    教师根据对这些信息的解读,教师生成教育意义,即采取有效的教育应对策略。

随笔:在这段观察目的的文字中我看到的最多的是“关系”,这也就切合了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从各种有机的生态关系中去分析活动系统的现状及如何改善等方面的信息,由此促进区域活动的不断丰富与深化,促进幼儿的持续、健康发展。

    看到这里,不禁在想无论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会有一个生态圈,如何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态圈,这是人们所不断研究与深入思考的。一件事物的发展,无论是人还是其他面临的目标似乎都是可持续、健康发展。处理更多的是如何进入互生、互补和互利的有机生态关系圈。

(2)观察的角度:教师的观察不再执著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某一点或方面,而是从幼儿园区域活动系统的角度,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系统中的每一要素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幼儿园区域活动系统的角度观察了“幼儿做了什么”。

随笔:传统的区域活动中观察幼儿只是做为一个个孤立封闭的断续点来看,而现在的理念是把观察孩子放在一个大的区域活动生态系统中,在观察幼儿做了什么,同时,还会考虑幼儿在其中的“关系”,如此,使得生态式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的内容更丰富、更深入,对信息的解释更深刻与合理,采取的应对性教育策略也更有效。

(3)观察的内容:a、常规性观察,表面等同于传统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的主要内容。即“幼儿做了什么、如何做的、做的如何等方面。”但与传统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的实质又有本质区别。它是置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系统的有机体中,置于和幼儿园区域活动系统其他要素的有机关系中,还要注意通过观察捕捉一些方面的信息。

b、关于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社区与家庭等非区域活动之间关系方面的信息。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区域活动和非区域活动之间打破了彼此割裂与封闭的状态,走向了开放与对话,彼此成为一个内在有机联系的连续的有机体,教师主要通过这方面的观察,捕捉关于何时及如何开展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社区或家庭活动等方面的信息与信号,进而促进区域活动和非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

c、关于各区域活动之间关系方面的信息。这方面的观察主要是为了各个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提供契机、方式与内容、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各个区域活动之间的界限随时根据需要而变化,教师主要通过这方面的观察,捕捉关于何时、如何以及哪些区域之间进行拆分或组合方面的信息,以促进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

d、关于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互动方面的信息。这方面的观察主要是为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提供契机、方式与内容。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不同区域活动以及同一区域活动中的幼儿之间是彼此积极互动的,教师主要通过这方面的观察,捕捉关于何时、如何促进幼儿之间互动方面的信息与信号,促进幼儿之间互动的不断丰富与深化。

e、关于区域活动中材料方面的信息。材料是活动区域活动的基础、支撑与平台,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根据需要可以而且应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如相邻区域中材料的组合,即加法运算;同一区域中材料的一分为二,进而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减法运算;不同区域中材料的交叉使用,即乘法运算;等等。教师主要通过这方面的观察,捕捉关于何时以及如何添加、删减、、组合或拆分材料等方面的信息与信号,以促进区域活动中材料的不断优化。

总之,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的观察,立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系统,观察的内容相对而言更丰富,也更深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每一次观察都必须平均涉及这些方面,而是有所侧重。

随笔:对“加减乘除”运算,这几个词感觉颇有意思。最近,看了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回味追随着王老师开展角色游戏的情景,对一些细枝末节,再重新串联。实践加上理论,头脑中的一些知识更清晰。也更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是学习的对象,要不畏的向前进!

(4)观察的解释:观察绝非仅仅是对相关信息或资料的搜集,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相关信息进行解释,生成教育意义,便于接下来采取相应的应对性教育策略。

     “纪录”儿童的学习或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只是关注或赞叹儿童的作品,也不是对儿童和老师的语言及行为的知觉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对记录下来的关于儿童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的信息进行解读,并赋予教育意义,这才是“纪录”的核心所在。

        传统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观察,主要是“就事论事”,表现出了浓厚的隔离、封闭与对抗的特点。如区域活动中,主要是从这一特定幼儿的发展水平、特点等角度去解释。而生态式区域活动,教师的解释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开放与对话的特点。不仅仅是要考虑这一特定幼儿的发展水平、特点等方面,还要考虑这一幼儿在集体活动、社区或家庭中的相关经验,这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与其他幼儿的互动情况等,这样的解释也会更深刻、更合理,并且这样的解释生成的教育意义也更丰富、更有效。

随笔:我的理解是生态式区域活动中的观察是对所有的观察内容(生态式区域活动中的)的搜集并且进行解释,采取相对应的应对策略,生成新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整个还是围绕“生态式”区域活动。与传统式区域活动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5)观察的应对:对观察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解释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生成教育意义,即将要采取的有效教育策略。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是将区域活动视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是用一种联系的、对话的眼光看待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的应对同样也是如此,是从幼儿园区域活动系统的角度,通过改善幼儿园区域活动系统、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各要素,进而改善这一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或要素。

(6)通过观察促进区域活动和非区域活动互动的一种实践探索。如何在生态式教育思想下统筹区域活动或集体活动、社区与家庭活动,使三者有机结合 、积极互动,是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的观察是观察、观察、再观察的三度观察,即观察目的是获取区域与非区域关系方面的互动信息、区域内部互动信息、区域之间互动信息等,三度观察的中介是解读,即在讲究获取信息的同时解释现象,并为课题提供支撑点,从而生成有意义的活动。

随笔:通过这一段的阅读,更加深刻的明白理论功底的强悍。实践做的再好,也需要提炼,也需要去看书,理论联系实践,思路更明确,是彼此促进的关系。幼儿园的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做,有时平凡的事物本身蕴育着深刻的哲理。有些老教师每年都在做,而且做法很好,很值得借鉴。但是却不能用理论去提升,有进一步的提高。每件事情都可以上升到理论的角度,加以扩展延伸,成为一个研究课题开发,并能够走得更远。其实,我觉得幼儿园点点滴滴的工作需要我带着思考去做的。人工作上的成长不光是教学,也包括更多的与人与事的沟通能力等等。好好学习!不要躲避,而是尝试着融入!融入!再融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