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要学会“反刍”
(2023-03-01 17:12:04)
标签:
管理 |
分类: 管理 |
我和冰泉管理团队说,管理要学会“反刍(chú)”。反刍是一种动物现象,指进食一段时间以后将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从而让食物更好的消化吸收。我们的管理经常“反刍”,不断的回顾、紧盯,就能让工作更好落地,更有实效、有成果。
在日常工作管理中,针对重点关键工作,或者节点重要工作,亦或是上级交代的重点工作事项,我们的习惯是层层交代下去。交代完以后,如果手下或者对应的人没有做好,我们会感到愤怒,责怪对方,并生气不已。
举个例子,我们某个客户要向平台提交一个产品元素,结果提交上去若干天,平台反映元素不合格,工作慢了半拍。这时我们寻找原因,发现是客户的人员没有跟进到位,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反馈。我们一方面怪罪客户,另一方面匆匆调整方案重新上交。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是从工作的表象来看,问题出在没有对工作进行“反刍”管理。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针对重点工作,制定时间节点去紧盯,进行“反刍”管理,就会预先知道工作可能出现不到位的情况,就不会因为客户手下的疏漏导致工作偏差,保证工作都在掌握之中。这样,手下的错误就不会成为管理不到位的理由。
因此,“反刍”管理可以让我们形成紧盯和驱动重点工作的习惯,给工作多一层保障,可以让手下或者客户更加重视工作,形成同步跟进的习惯,从而上下的工作更加严谨,共同响应,工作失误越来越少,有效性越来越高。
做事的速度是我们的效率,做事的紧盯是我们的实效,“反刍”让我们的实效管理更加到位,避免工作有头无尾、丢三落四、顾此失彼,就不会感到工作忙乱和混乱,不会陷入到工作的繁杂和无序当中。
当然,“反刍”管理绝不是随意的,也不是想到一点是一点,而是需要形成良好的工作日志和记录习惯。当一个工作启动的时候,我们需要在日志上记录下一个“反刍”跟进的日期,同时在那个时间点有效跟进。当我们的工作前进和起伏都有时间点去驱动的时候,“反刍”就会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有条不紊。
也许有人说,“反刍”管理是不是给人不放心或者啰嗦的感觉。我不这样认为。管理中,只有不断的不放心,才有经常的很放心。只有啰嗦,才能够形成彼此的提醒和督促。当团队和手下在你的“反刍”中形成团队你提我醒的氛围,那么,工作就会脚踏实地,有效达标。
管理不要责怪下属,没有无能的下属,只有管理不到位的管理者。“反刍”管理能够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好的提升自己和团队的经营能力,也让我们越做越好,越做越强。
进入三月,你知道哪些需要“反刍”吗?马上三八大促了,你进行“反刍”管理了吗?如果还没有,不妨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