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2014-04-19 17:41:11)
标签:

365

教育

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课教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二、参赛教师所在单位及姓名  桃源八中  周海芳

三、正文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二节“激素调节”中的一个实验。“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在高中生物教材中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比较抽象,如果仅凭教师讲述,学生很难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教材设计这个模型建构活动,一方面是让学生尝试进行模型建构活动,理解模型方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这一探究活动,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反馈调节这一概念,了解血糖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机制。设计这个模型建构活动,我们期待的不是学生“拿几张卡片摆一摆”做游戏,而是以此为途径直达科学的理性。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

准备3张不同颜色的纸和一把剪刀。用某种颜色的纸剪出15张卡片。卡片正面写上“每1 L血液中的0.1 g葡萄糖”,背面写上“糖原”。这些是“糖卡”,翻转过来则代表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再翻回去就代表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剪出2张卡片,并在上面写上“胰岛素”。每张“胰岛素卡”能使1张糖卡由正面翻到背面。用第3种颜色的纸剪出2张卡片,并写上“胰高血糖素”。每张“胰高血糖素卡”能使1张糖卡由背面翻到正面。

不足之处:

(1)、教材中的模型构建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操作较困难,代表血糖的15张卡片摆放,以及正反面的反转学生容易搞糊涂。

(2)、没有充分的体现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生理功能,当血糖高时用胰岛素一张卡就使原来糖卡由正面变反面易照成知识点误解---认为胰岛素调节血糖只是使多余的血糖转化成糖原。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改进之处:

用含红墨水的自来水代表糖卡,用输液管线、注射器分别代表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葡萄糖,储存葡萄糖和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创新之处:

(1)、用液体表示血糖比用卡片表示更贴切形象的表示血糖上升或下降的动态变化效果模型。

(2)、通过这样的模型构建活动,将这个教学难点化难为易,知识的呈现    更为直观、形象,每位学生都看明白,都能亲手操作,有助于学生们在第一时间正确掌握知识,记忆深刻。

(3)、实验器材简单,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备

(4)、实验操作简单,耗时少。

(5)、实验可操作性强,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操作。

4、实验器材

实验所需器材:铁架台、打点滴用的盐水瓶一个,连着点滴瓶的输液管线、注射器一个

   试剂:滴加有红墨水的自来水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包括实验装置平面图)

实验原理:胰岛素促进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而使血糖升高,本实验主要依赖此原理从这个角度模拟血糖的平衡调节。

装置说明:血糖之所以能维持平衡就是进入和移出血液的葡萄糖平衡的  结果,用进入和移出输液瓶的红墨水量的平衡代表血糖浓度平衡,操作时要注意维持平衡。

 

 

6、实验过程

(1)、先在输液瓶上划一个血糖正常范围,装一定量的红墨水,代表正常情况下血糖的含量,将输液管线和输液瓶连起;

(2)、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射一定量的红墨水,代表饭后血糖升高超过了正常范围;

(3)、一方面将输液管的开关开起,表示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葡萄糖,另一方面用注射器吸取输液瓶中的液体代表再多血糖被储存起来。注意血糖(红墨水)只能降到画线的正常范围;

(4)运动后血糖低于正常范围,此时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射一定量的红墨水,代表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

 

7、实验效果

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提供了直接的感性认识。

8、自我评价

本实验经改进后,实验器材简单且可反复使用、实验操作简单耗时少、实验现象直观明了,很适合教师做演示实验;实验可操作性强,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实验器材,反复操作。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和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