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课策略——四听、两看、一想

(2019-03-18 11:29:45)
分类: 专业发展

听课策略——四听、两看、一想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师与生的互动。所以听课既要观察教师的“讲”,也要观察学生的“学”。听课的主要活动可归纳为“四听、两看、一想”。 

  “四听”:一听学科知识的讲授是否正确,是否讲在点子上,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二听教学语言是否生动、准确、清晰、流畅、精练;三听教师的启发是否得当;四听学生怎样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提出问题。 

  “两看”:一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板书是否合理分明,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熟练科学,教法选择是否恰当,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效,学生学习指导是否得法,是否关注全体学生,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二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否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的思维是否积极、主动、有效、深入,学生活动时间是否恰当,师生的感情是否交融,教与学是否呼应。 

  “一想”:听课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单纯的听和看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需要透过现象想本质。例如,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大多数同学的答案脱口而出,课堂气氛很活跃,这很可能是问题过于简单了。如果一个问题提出后,开始无人回答,但看得出来学生在思考;过了一会儿,有的学生脸上露出了有行领悟的表情,回答问题的学生渐渐多起来了,这才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若对教师提的问题,学生一答一个准,而且语言流畅,一个结也不打,这是不是好呢?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学生对问题已事先准备好;二是回答问题的都是好学生;三是问题内容要求偏低。这三种情况都不会使学生有较大的收获。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得出学生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或答得结结巴巴是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教师的功夫也就是在学生答错时,能加以引导;答得不完整时,能加以启发。所以,听课一定要琢磨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