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细化解读的要点
(2011-10-18 17:11:53)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专业发展 |
一、目前的教学现状
备课时构思教学目标,走进课堂迷失教学目标,离开课堂忘记教学目标。
二、课标解读步骤
第一步,分析关键词;
第二步,剖析核心概念;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
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
三、课标解读四要素
包括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行为动词(用词清晰、可把握)、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最低要求)四项要素。
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程序
1、明确学习结果/内容标准
即“如何分解标准的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晰?”
2、选择评价任务/确定标准
即“证明学生达到应知和能做的最好途径是什么?”
3、选择内容与设计教学
即“怎样组织内容、单元或课程资源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出?”、“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实施教学与评价
即“如何获得学生应知和能做的表现证据?”
5、检验/修正整个过程
即“是否需要补充教学?补充什么?”
五、目标教学三步骤
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
六、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及叙写
行为主体——是学习者,不是教师。
行为动词——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行为条件——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行为程度——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七、行为动词
1、知识领域常用的行为动词
①知识——说出……名称、背诵、列举、选择、辨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复述等。
2、技能目标常用的行为动词
八、课标解读要求
横向分解任务----降低难度
纵向跟进解读----同步开展
宏观统筹协调----形成体系
微观找准切点----潜心钻研
广泛学习提高----开阔眼界
个人反思创新----争取突破
同伴交流研讨----成果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