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标细化解读的要点

(2011-10-18 17:11:53)
标签:

教育

分类: 专业发展

一、目前的教学现状

备课时构思教学目标,走进课堂迷失教学目标,离开课堂忘记教学目标。

二、课标解读步骤

第一步,分析关键词;

第二步,剖析核心概念;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

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

三、课标解读四要素

包括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行为动词(用词清晰、可把握)、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最低要求)四项要素。

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程序

1、明确学习结果/内容标准

如何分解标准的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晰?

2、选择评价任务/确定标准

证明学生达到应知和能做的最好途径是什么?

3、选择内容与设计教学

怎样组织内容、单元或课程资源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出?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实施教学与评价

如何获得学生应知和能做的表现证据?

5、检验/修正整个过程

是否需要补充教学?补充什么?

五、目标教学三步骤

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

六、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及叙写

行为主体——是学习者,不是教师。

行为动词——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行为条件——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行为程度——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七、行为动词

1、知识领域常用的行为动词

①知识——说出……名称、背诵、列举、选择、辨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复述等。
       ②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概述、推断、整理等。
       ⑧应用——列举、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 利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④分析——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图示、计算等。
       ⑤综合——编写、设计、提出、建立、形成、鉴别、归纳、总结等。
       ⑥评价——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⑦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2、技能目标常用的行为动词
       ①模仿层次——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尝试等。
       ②操作层次——完成、制定、解决、绘制、运用、使用、设计、尝试。
    3、体验性目标常用的动词
       ①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②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抵制、回答、完成、选择、列举、称赞、表现、帮助等
       ③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4、表现性目标

    ①复制水平——从事、做、说、表演、模仿、展示、复述等。

    ②创作水平——设计、制作、描绘、编织、扮演、创作等。

    ③组织水平——讨论、组织、判断、选择、比较、系统阐述等。

八、课标解读要求

横向分解任务----降低难度

纵向跟进解读----同步开展

宏观统筹协调----形成体系

微观找准切点----潜心钻研

广泛学习提高----开阔眼界

个人反思创新----争取突破

同伴交流研讨----成果共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