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之二
一九七八年三月二十三下午,母亲带我住到县城亲戚家,第二天早上六点起床,吃了县城的烧饼包油条,又喝了一碗豆浆,这是当年早餐最好的标配。
早餐之后,也不知说什么,至于告别的话,祝福感谢和表态的话,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就是低着头,跟着母亲后边走,到了集中的地方换衣服。
说起换衣服,我没有接触过军人,只是在农村听说过笑话,有的人去当兵,衣服全换了,戏称是光月屁股去当兵的,我嫌这句话难听,因我当兵前是有工作的,手上有钱,身上口袋里装有一百元现金呢,在当年,是农村一人半年的收入。
平时不缺衣服,待到换衣时,留下穿在身上的一套衬衣(现称内衣),心想,我不是光屁股去当兵的。
换好衣服,母亲再三问我,还想买什么,我看都齐了,母亲看我新发的帆布挎包,是空的,又到路边小摊上买了苹果,装满了塞到我手上,留下一句话,带着路上吃。
接着就上车坐入车位,头脑里什么也没有,头也不回的跟车走了,不回头的原因,是担心看到母亲不舍的泪水。
那时的客车比较陈旧,行的很慢,早上从滨海出发,中午在如皋肉联厂食堂吃了午饭,下午四点多才到苏州石路北兵营(对外番号是83110部队,内部番号是第六十军,一七八师)。
三车新兵站在师大礼堂门前,排队,后由接兵干部,抱着一叠档案袋,不按编号数人,将所有新兵分到师直属队和三个团,然后各自听叫上姓名重新上车。
原来一个公社四十多名新兵,打散分开,那时就像是第二次投胎,不知新单位在哪。
师部在苏州石路市内,原以为就在苏州当兵了,那时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可分到好地方了,不会分到陕西那边去吃杂粮了。
车子要把我们送到最终分配的军营,后来才知道,具体番号是苏州83114部队(五三四团)。
从苏州市向效外开了近一小时(实际距离是不到三十公里),天已黑了,每个人,放下被包,洗脸吃晚饭,吃的竞然是大米饭,在家吃的是来粮,过节才吃上陈米,又称红米,那口感怎能跟江南大米比呢。
我幸运不会去吃北方的谷子饭了,从那之后,我就是一天三顿吃大米了,再也没吃过有霉味的小米饭了(老家对米有陈米、红米、小米等不同的称谓,多少年后才知道,有的边远山区吃的是粳米,又称杂交米,口感不如大米,真是运气好,到了生活好的部队,过的全是小时候电影里地主家的生活。
记得大摡是晚上九点才到军营,营房全熄灯了,也看不到四周的景物,心里还觉得很可惜,未分到师直属队,没能留在市区,可见人心不知足。
2022.4.10.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