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绘本课展示活动小结

(2012-05-25 15:33:53)
标签:

杂谈

这几天,我们所有语文老师分别在多媒体教室上了一节绘本课,纵观这10节课,有以下几点优点值得借鉴:

一、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所有的绘本课教学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还是《花婆婆》,教师都是引导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猜测内容,一边核实故事情节。自始至终都用想象猜测这一线索,牢牢吸引孩子兴趣点。教师总是在引导学生欣赏画面的关键之处戛然而止,让学生猜猜后面的故事,学生凭着自己对前文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及生活体验、想象能力等做出各种猜想推测,也许想像的结果与故事的发展不谋而合,也许相差悬殊,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经历了探究思考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的问题引领恰到好处。

    教学是担负着育人目标的,往往教学内容中的育人理念是隐藏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问题,并恰到好处地抛出问题,让学生能读出文本背后的意义。如《花婆婆》教学中,欣赏了动画后,教师抛出问题:你喜欢花婆婆吗?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则精妙。通过这一问题引领,学生纷纷回答:我喜欢花婆婆,因为她很善良;我喜欢花婆婆,因为她非常有爱心…学生在畅所欲言中明白了道理,升华了情感。同时教师通过评价适当引导,将学生散乱的思绪引到绘本的主题思想中来。

三、把绘本作为语言学习素材。

    绘本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学习有多种方式:可以听老师读、讨论、看图讲述,故事续编等。教师在为学生范读的过程中,将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对绘本文字的品味乃至自己对阅读的情感,通过声音、神情传达给学生,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熏陶、无声的语言滋养与畅快的阅读享受。如张奎老师在给学生范读旁白时是绘声绘色的,很有感染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猜想、讲述也是训练语言的有效方式。如《小猪变形记》中,龚老师先出示画面,让学生自己根据画面编故事,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拓展了绘本内容。《点点和哆咪的信》周老师让学生读故事后积累自己觉得很美的词语等等。

四、方法引导扎实有效

我们都知道绘本中,图画与文字同等重要。低年级的孩子爱读绘本,但往往走马观花,一翻而过,没有细细咀嚼与品味,忽略了绘本中本该关注的细节部分,浮于表面。那么方法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猜一猜故事情节,读一读旁边文字。渗透读绘本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这节绘本课教学,学会读更多的绘本。在这一点上龚仕平老师和熊校长把握得比较好,如熊校长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故事中图画的内容(那些动物的神态、鸭子的动作、表情等)来感悟故事内容。龚老师指导学生读故事时从书的封面开始(作者、配图、译者、画面等),然后到扉页(一大群动物,他们在干什么呢)再进入正文内容,在这一点上詹春艳老师也做到了。

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教育价值的挖掘

绘本具有图文并茂、情节发展有序并含有寓意的特点,所以我们在绘本教学时除了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更要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进行表现内容,体验情感、获得与绘本内容相关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经验。因此,剖析绘本内容,挖掘教育价值、寻找教育元素对于绘本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在本次展示活动中,看得出老师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比如《月亮的味道》,老师从小动物们相互团结配合尝到月亮的味道的行为迁移到学生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相互团结,互相帮助。但更多时候我们的老师直接包办代替了,或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太少。

二、故事的完整性

在一幅幅画面,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幻灯片学完后,应将整个故事完整的连贯的让学生欣赏一遍。美丽的画面配以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复述情节,整体回归这一环节中,可师生合作开火车讲故事,这样一方面降低了难度,又让学生参与的范围更宽。

三、分析过于繁琐

绘本课重要的就是把故事讲好,不要把绘本上成思想品德课,关于故事的涵义不要凭空的问,孩子如果喜欢了这个故事,他慢慢会理解;不要把绘本上成语言分析课,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保持讲述的流畅性,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在细碎理性的剖析中,剥夺了语言神秘的魅力而索然无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