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作细节的对与错——看明星视频

(2011-05-02 00:31:25)
标签:

杂谈

    最近一直在调整动作,主要是改进一些细节,特别是下杆的动作。今天又抽空仔细看了看新浪高尔夫里的明星挥杆慢动作,也做了一些对比,并结合自己的问题,特描述如下:

1、站位的宽度有时过窄。

    曾经有教练说尽可能站的宽一些,这样身体更稳定。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站位越宽越不利于身体的转动,同时身体的侧移也会大一些。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多数球手的站位宽度(特指1号木)为比肩宽一脚半到两脚(脚是横着量,竖着量就成劈叉了),也就是说双脚内侧的宽度小于等于肩宽。只有个别人的站位宽度是超过这个的,像石川辽的站位就超宽,下杆是侧移达到半个身位,收杆时右脚被拖向目标方向达一只脚的距离,没有年轻的身体和超好的协调性是做不到的。所以宽度应该是以在上杆和下杆时可以站稳为准。

2、下杆时身体侧移过大。

    以前在下杆时身体侧移过大,左胯都到了左脚的外侧,这样对身体的转动和稳定性都会造成影响。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起码不会撞到外面去。但是现在还是有教练说我侧移太大,要原地转动。但我在下杆时如果找不到侧移的感觉,身体重心就会留在右边,就不会打了。今天看了视频发现,这个侧移多少还是需要的,大多数球员上杆时都会原地转动,但重心右移,下杆时身体先有个或大或小的正向位移。正是这个位移加上左侧身体的制动,使球手的身体在触球时形成张满的弓形,力量也源于此。触球后身体保持转动,髋部就不会跑到外面去,重心转移加转动是要好好体会的。

3、触球前右脚尽量不要离地

    大多数球员的右脚离地都是被动的,在触球后的随挥过程中才会亮出鞋底。老虎的铁杆,在触球前右脚几乎是不离地的。有一个球员是例外,卢克唐纳德——我的另一个偶像,下杆到一半时已经蹬起,触球时几乎是脚尖点地,同时左腿完全蹬直。估计是为了增加距离采取的措施。

4、左肩耸起

    由于预备动作时左肩高于右肩,下杆时常常感觉左肩耸起,身体转动就会被卡住。今天看了视频,大多数球员触球时的左肩是会高于预备时的位置,但触球后会自然转动,看来下杆时要避免左肩的上下移动,要随身体转动。

5、头部的动作

    “永不发力,死不抬头”在刚学球时就被奉为铁律,但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做到。击球时不抬头有时会感到动作僵硬,视频中发现多数球员的头部在触球时都是有个反向移动,头部比较预备时更远离目标方向,这可以保证触球时肩部闭合和杆面的方正,这个要好好学学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