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序曲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南京的基督》讲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话说一个贫穷的女教徒,由于生活无着而不得不沦落风尘,后来她得了性病,苦治无效,有人就给她出主意,说干脆多接几个客人,把病渡一渡说不准就好了,这个善良的妓女内心挣扎,觉得这样对不起主,依然不答应,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个日美混血的男人,她恍惚间以为是耶稣基督降临,就接了这个客人,结果是,她的病奇迹的好了,这个男人却得了恶性梅毒疯了——她将病愈当成了主的赐福,而当晚这个男人却洋洋得意于自己免费嫖了一个信奉基督的私娼。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陆先生的两个年轻的手下,血气方刚絮絮叨叨地讨论着他们的人身大事,一边杀人一边聊着性和女人,在陆先生去找日本人摊牌的当晚,他们一伙人即将血洗街头的时候,自认老司机的大哥还在关心小弟开苞的大事,他塞给小弟一把门钥匙,而大难不死的小弟满脸血污也要去那门后面的世界看个究竟,电影中那个场景很有趣,整个屋子看起来只有一张床一席帘子,然后在贴了碎花壁纸的墙上却钉着一个基督的十字架。小弟养好了病跟妓女滚了床单,前脚他在乡下的相好还是明月光,后脚便照了沟渠。其实这个场景的真假是不重要的,他的重点是,人的欲望是可以改变很多事情的,而我们不断的背叛正源于此,即便如《南京的基督》中的妓女,你以最大的善意待人,事实上有时得到的不过是满满的恶意,这也是背叛。
浅野忠信扮演的日本人,在电影的第一部分,他的登场好似《楚留香传奇》中的妙僧无花,按上海人的话讲,一个清爽的人,穿着干净整洁的长衫,气定神闲地抄着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在茶室里跟人拉家常,跟混黑帮的大舅子陆先生陪着客人喝茶吃小笼汤包搽麻将,搽麻赢了钱就叮嘱旁人交给他太太,十足的上海“二十四孝”标准好先生的模样,连临走都不忘叮嘱大舅子不要在房间里杀人,怕弄脏了地方。
这一部分所提供的,是时光的鳞爪,琐碎的生活片段,但日本人的自相矛盾却已经露出了蛛丝马迹,前脚打麻将还自诩是上海人,后脚回到自己经营的日本料理店,脱下长衫换上和服,在悠悠的音乐中煮着和食,他骨子里还是一个日本人,但不管是影片中的其他人以及观众,可能要隔了好长时间才能回过味来。长衫与和服,象征着两种不同的身份形象,在他日复一日的穿与脱中互为表里。
间奏
影片有一个出现了两次的镜头,就是日本人的妻子被枪杀后死不瞑目的画面,利用这个画面,把整个片子分成了三段,中间一段是用来补白在第一段中被刻意隐藏的部分:
那个由日本人一开篇讲的关于糕点房小张求亲不成的八卦,看似闲笔,但连王妈都说这样无聊的事有什么好传的,事实上是日本人作为间谍将此也收集为情报,他与别人在澡堂里交换了信息,这才有了后面第一次绑架小张想给陆公馆的人下毒不成反杀了王妈的事。
日本人煮和食的那段戏,当时他煮出的是两人份,这对应的是中间一段的中心内容,即章子怡扮演的交际花被囚于密室的事。那只黑猫也是从密室里出来的,于是第一段中看起来有如深夜食堂的画面转瞬成了恐怖片。
日本人在那天清晨突然抱着妻子想亲热,看到第二段便知道,他已经与别人商量好要对陆家灭门,他知道这将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妻子了。
钟欣潼扮演的小五,结合前后两段可见她爱慕陆先生,却只是与其私下暗通款曲。而无论是小五还是章子怡的交际花,平时看着威风凛凛的陆先生却不断地把这些喜欢自己的女人送给别人。
电影中的主轴明显是以昔日上海的青帮三巨头,即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为蓝本的,交际花的原型是黄金荣的第二任太太,沪上名伶露春兰,但不同于电影当中的是,陆先生的原型杜月笙,他却是十分死忠的反露春兰派,并坚定地支持被黄金荣赶走的结发妻子林桂生,甚至有人认为这件事是黄杜二人关系变差的转折点,露的情人也不是电影明星。所谓的小五,是否指代孟小冬,因为她是杜月笙的五太太,但孟小冬并没有像影片当中为刺杀当了汉奸的张先生而慷慨就义,她在经历了与梅兰芳十分伤痛的一段情事后与杜月笙在一起,后来随之去了香港,杜月笙临了为了对其有所交待,病榻之前与其完婚,孟小冬最后终老台湾。刺杀张啸林这件事在影片中说的十分隐讳,但事实上,当时戴笠将张啸林作为除奸令中的重点对象,而要刺杀张啸林单独搬出来都可以上演一出大戏了,先是分别在1938年和1940年两次欲刺杀张,但都终告失败,然后在同年(1940年)8月,军统方通过策反保镖林怀部,最终当面枪杀张啸林。
影片中所标示的1937年,对青帮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由于上海沦陷,原来盘踞于此的各家势力必将重新洗牌,在是否对日本人投诚的问题上,张啸林之所以走了与杜月笙黄金荣不同的道路,也有个人的原因,因为这三人是黄金荣出道最早,张啸林算老二(所以片中老五称张先生二哥),但杜月笙后来者居上,势力早已超过了黄与张,在上海沦陷后这段时间,杜月笙远避香港,投靠日本人的张啸林一家独大。
必须得说,杜月笙在香港协助国民政府做了很多事,利用帮会的关系,协助搜集沦陷区情报,策反除奸等等,不过,当战后重返上海时,他发现原来他在上海的势力也已被削弱了,换句话说,日本人的入侵,于整个国家来说固然是大不幸,但对于杜个人而言,昔日青帮的巅峰时代就跟被打得满目疮痍的中国,元气大伤,同样是个无法还原的格局了。包括战后蒋经国开展的打虎行动等等,即便枭雄如杜,也差点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尾声
章子怡的交际花,是上海的意像化,30年代的漫画中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摩登女子的:电影——鸡尾酒——“爵士”音乐——Garbo,Dietrich——旗袍料子——冰淇淋——Saxphone——胭脂——大光明——接吻——拥抱——“华尔兹”舞——Rendezvous(密会)——开房间——好莱坞——陶醉——刺激——A.B.C——跳舞场——异性热力——Hormone(荷尔蒙)——钱、钱、钱、钱!她那如浮花浪蕊般的轻佻,物质主义,她想有爱情,想拍电影,想跳舞想调情,挥金如土,然后还要对人家说,这种日子真是太无聊了,活得没心没肺,忘乎所以,而反衬着外围步步紧逼的战争的步伐,就象所有人笑她的花痴十三点(她被放逐出上海时伴着Take Me To Shanghai的哀愁,所遭遇的是迎面而来的日本军车刺目的灯光),她的被强奸,被性虐,是与大格局中日本人占领上海相呼应的,不知亡国恨,犹唱后庭花,而讽刺的是,这个蹂躏她的人,则是之前每天笑脸相迎,文质杉杉的“家里人”。
浅野忠信很成功地演出了一个优雅的坏人,他背弃了所有真心待他的中国人,倒是十分忠实于他来到中国的初衷,但如果他也像交际花那样软弱,那大概他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间谍了,滑稽的是,他最终灰头土脸地倒在吕宋岛听到了天皇传达的投降的玉音,他的信仰遭遇了最大的背叛。但他依然蔑视中国人,当陆先生明白一切带着孩子来找他的时候,他甚至不相信对方会以儿子的性命相要挟,陆先生说,“你怎么能不死呢?”,枪声响起,他的大儿子中弹倒在血泊之中,这是一场血亲复仇的尾声,没有忏悔,也不必勉强,他用最难看的方式被结束。
所以,《罗曼蒂克消亡史》的中心并不是抗日,它的英文标题The Wasted Times,很清楚地表明了,这是一个关于时间与背叛的故事,时光的残酷,在于你无论赋予他多少风花雪月,底下的真相最终会赤裸裸的甚至以一种最残酷的方式表露在你的面前,背叛的兄弟手足,背叛的青梅竹马,背叛的山盟海誓,以及在大时代之下,背叛的雄心与抱负,再多的壮怀激烈,也止不住大江东去——有如陆先生去香港过海关时那个定格的姿态——你我皆被操纵。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付于了残垣断壁,这就是罗曼蒂克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