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投资是一种生活
投资是一种生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5,466
  • 关注人气:4,4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14大“陷阱”揭秘

(2012-09-09 00:54:45)
标签:

财经

郎咸平

东越

上市公司

当期

杂谈

分类: 理论研究与学习
阿笨按:很多准则已经有了相应的调整,现在2006年准则大手术之后有过很多调整,呵呵,不过这些地方仍然值得回味一下,还是有很多借鉴之处;这也是上市公司常玩的手段;
会计实务中的陷阱很多,呵呵,其实国内的造假水平也很次,但是可能某些利益存在,故意视而不见的居多;
大家一定要对第一条千万要注意:
郎咸平对这一点研究非常透彻,郎咸平的论文中数篇论文(比如《东亚公司中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西欧公司的最终控制权》等)对这种金字塔似的股权结构来解释上市公司本身具有“掏空上市公司”(术语也有人翻译成隧道行为)越做亏损可能上市公司大股东越能够从亏损中获利(郎教授这种通过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研究用事实向大家讲述了一个个掏空上市公司的这种私人激励),数本书(比如《操纵》、《企业的秘密》、《中国式MBO》等)几个案例(比如德隆案,比如科林格尔案);
                                 2001年8月30日 07:54

新闻晨报8月30日报道:随着银广夏造假事件的曝光,作为“经济警察”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为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投资者应学会识别上市公司各种伎俩。最近一期《财经》杂志刊文揭示了14类财务报表“陷阱”。

1、销售给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

上市公司将产品销售给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因无须合并报表,因而不必以对外的销售作为最终的销售实现。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虽未对外实现销售,但已合法地实现了销售。

2、在不同控股程度子公司间安排销售

在同时拥有几家不同控股程度的子公司且均经营同一业务的情况下,如果上市公司想增加利润,可将订单全部或大部分交由本部工厂或控股程度高的子公司生产,降低少数股东损益;反之,则将订单大部分交由控股程度低的子公司生产,提高少数股东损益。

3、上市公司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产品及劳务并形成固定资产

上市公司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产品及劳务形成固定资产,一方面,该类交易无须披露,另一方面子公司的销售可确认实现。由此,子公司的收益可确认为当期合并报表利润,而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虽定价过高,但因其折旧分多年提取,因而当期利润增加因素远大于因折旧增加而导致的利润减少因素。

4、调节销售收入确认方式

上市公司跨年度实现的销售,需要在年度间分配利润。一般企业根据销售的不同阶段划分收入实现比率,而调节该类比率,会影响当期盈利。

5、不同成本费用项目之间的分类变化

虽然会计制度对成本费用有较明确的划分,但有些项目的归类仍有一定的弹性。另外,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间,也有一些归类上的差异。如果上市公司的归类发生变化,则费用比率也会发生波动。

6、广告费用与商标使用费

拥有自有品牌的上市公司,既可将广告费用视为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销售费用,也可将广告费用支出视为资本性支出分期摊销。对于使用控股股东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一种情况是控股股东支付当期广告费用,而上市公司按该品牌产品的销售额提取一定比率支付给控股股东作为商标使用费;另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除支付商标使用费外,还支付当期广告费用。前一种高估了当期利润,后一种低估了当期利润。

7、利息费用

如果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有的上市公司不收取资金占用费,有的虽收取,但费用比率不同。如果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资金占用费用巨大,则收取的利息费用对当期利润影响巨大。此外,利息费用的资本化也常被用来作为降低费用和提高利润的手段。

8、所得税返还款的确认期间

对返还的所得税款,有的上市公司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有的上市公司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即于实际收到返还款时确认收益。如确认政策有变,则不同期间的所得税返还款确认金额存在较大弹性。

9、通过内部转移价格规避增值税

对于实行垂直一体化的上市公司,如果上游环节免缴增值税,但其免缴的增值税额仍可作为下游环节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则上市公司可通过提高上游环节的内部转移价格,提高进项税额,从而规避增值税。

10、资产溢价转让,提高当期收益

资产溢价转让是上市公司提高当期收益的最便捷手段。

11、以不良实物资产对外投资

上市公司以不良实物资产与控股股东合资成立公司,以降低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

12、调节股权投资比率

对于连年亏损的子公司,上市公司一般将其股权减持至19%,以采用成本法核算,使亏损不反映在当期报表上;而对于盈利状况较好的子公司,如股权比率在20%以下,公司会寻求提高至20%以上,以采用权益法。

13、折旧和摊销年限的变化

某些上市公司可通过将折旧比率确定为一个区间,从而调节每年折旧金额。另外,上市公司在收购股权过程中会形成股权投资差额,对溢价收购所形成的,会计准则要求在10年内摊销完;对于折价收购所形成的,要求在10年以上摊销完。对摊销年限,上市公司有一定的调节余地。

14、控制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冲回

八项资产的减值准备的提取在实施当年因允许追溯调整,使上市公司可以将各类损失在以前各年度体现。此外,在准备提取和冲回方面,上市公司有调节余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