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笨按:我喜欢中国博大精深的古文化,《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现说二十五史,因为二十四史之说源于清朝)》等,自小开始百读不厌,如果不去读读《史记》白活了;我们今天发生的一切那个时代只能说有过之而无不及,阳光之下并无新事,历史一次次想摆脱的只是表象,本质上一次次却被拉回来,多说无益,鞋子合脚不合脚,要自己穿穿才知道。
文王问子牙如何治世,子曰:“王者之国,使民富;霸者之国,使士富;仅存之国,使大夫富;无道之国,使国家富。”文王于是开仓济穷,减税富民,西周日益强盛。
选自《周 吕尚》
译文:周文王问吕太公如何才能得天下 ? 吕太公回答说:「王者之国,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国,使士人富裕。仅存之国,使大夫富裕。无道之国,国库富裕,这叫做上溢而下漏。」文王说:「你说得太好了。」马上打开仓库,拿出钱粮赈济穷人。周国的事业日益兴盛,势力更加扩张,天下的土地已是三分有其二了。
《荀子》中有类似的话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馀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馀虽曲当,犹将无益也。孔子曰:“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其馀矣。”成侯、嗣公,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者也,未及为政也;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故我聚之以亡,敌得之以强。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