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光之下并无新事(3)——南海上的泡沫

(2011-11-24 23:06:59)
标签:

科技

牛顿

南海公司

垄断权

公司股票

杂谈

分类: 坐庄系列研究

   阿笨按: 呵呵,牛顿也是在这里阴沟里翻船的,留下了: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道,却不能计算出人们的疯狂的不世明言。

    1711年,英国牛津的哈利伯爵创建了南海公司。作为承接英国政府债务的回报,公司除了获得政府6%的“安全利率”之外,还赢得南海贸易垄断权和南美金银矿藏开采权。但这个宏伟计划似乎有意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当时仍称雄海上的西班牙声称对这些地区拥有垄断权。在人们渴望发财的狂热气氛下,南海公司垄断贸易徒有虚名这一事实没有人关心。公司股票价格从1720年1月的128英镑,上涨到3月的330英镑,6月的890英镑,7月的1000英镑。从来没有这样多的人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变得这样的富有!受“南海效应”启发,许许多多的公司也纷纷推出各自据称可以带来“滚滚财源”的“新发明”,如永动机、新式肥皂、从黄瓜中抽取阳光以及“一个具有巨大优势但一时还没人能说清楚的项目”......所有的股票都有人买,所有的股票都身价百倍。
  最终,南海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感到公司的股票价格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差距如此离谱,于是决定把持有的公司股票全部抛空。
  消息一泄漏,股价立刻下跌。不久,整个市场就因股价的一泻千里而处于极度恐慌中。政府官员为重树投资信心而付出的努力也不见成效。公众对市场的信心已经完全崩溃,无法挽回。无数公司的股票变成废纸一堆。
  “南海泡沫”危机中的大输家包括大名鼎鼎的天才科学家牛顿。事后他悲叹道:“我能计算天体的运动,却无法计算人群的疯狂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