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票证泛滥的年代

(2011-12-15 11:32:05)
标签:

票证退出

   从五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在将近三十年的漫长岁月里,名目繁多的票据相继登场。单是我手中的就有粮票、油票、布票等。在诸多票证中,粮油布这三种算得上正规军,是国家监制的全国通用票证。一票在手,走遍全国不用愁。不过这种全国通用的票比较短缺,通常是凭省票兑换,供出省用,或是作为礼品赠送省外亲友。省市区印的也有,譬如省里印的粮票、布票、油票,市里印的煤票、烟票、酒票;过年时,区里发的菜票、猪头票、猪蹄票、鱼票、鸡票等等。

  学生是集体户口,粮票、油票通常是不发给个人。确实需要,可凭餐票到膳食科兑换,油票则不可。香烟票从六零年开始发放,我不吸烟,从没要过。有的同学认为不要白不要,怕吃亏,神不知鬼不觉的加入了烟民的行列。

   票证,是体制的产物,时代的悲哀。不过从某个角度看,也不无积极的一面。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它保证了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活权利,避免了两极分化。从医学的观点看,定量吃饭,既饿不大着,又预防了富贵病。那时很少见到代谢紊乱综合征(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没有人忙着减肥,因此又避免了因减肥带来的后遗症。话是这么说,不过挨饿的滋味真不好受。我有个早餐能吃的习惯,七十年代,我常到济南开会,住山东宾馆,早餐是一小碗牛奶,几块点心,刚能塞满牙缝,到了十点来钟,就饿的肚子直咕噜,冒虚汗。

  布票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发放,每人每年三尺三。国人有新三年旧三年的美德,一件衣服能穿十年。都是赶上礼拜天,上午洗洗下午再穿。六二年压缩到一尺六,也挺过来啦。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多数家庭买了缝纫机。一件衣服大人穿了孩子穿,老大穿了老二穿。漏不出皮肤就算体面。我有一件汗衫,背部穿成了蜂窝,拿到胜利路新世界商场,花几个钱,上下颠倒一下,再缝上一个圆口领子,又能穿个一两年。

  改革开放像春风一样催生了万物,在同一块土地上,短短几年功夫,迅速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盘踞了近三十年的票证,像暖春后的雪,转眼间融化了。1993年,最后的一种票据____粮票,也悄悄地退出舞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借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