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纸’、手纸的变迁

(2011-05-20 08:32:31)
标签:

石头瓦片和手纸

我希望看过下面文章的朋友,不要笑话我,更不要说这老头子是不是在胡说八道。我没有胡说,也没有八道。我说的都是大实话,真话。只是在文字层面上有些粗徐,个别字眼不雅致,这无碍我的初衷。我的原意是,趁着我们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活着,把六七十年前,北方农村部分生存真相,如实的,无任何粉饰的记录下来,供后人看看,知道祖辈们是怎样生活的。以便年轻人,珍惜今天的生活,去创造更加美好未来。

  我近日与几个老人共同忆了一下,把话又拉回六十多年前。我出生在远离城镇的农村,记忆中,那个年代只有三种纸,分别是:原书纸,学生用来描红、写大仿的;油光纸,学生用来订成本子,写作业的;烧纸,上坟、祭拜用的。上中学时,知道有新闻纸,至于手纸,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看到的。

     现在的小孩一出生,有尿不湿、消过毒的尿布、精制的卫生纸,城里城外,差别不大。不用爸妈买,奶奶姥娘、姑姑、阿姨等送的都用不了。六十多年前,没有这些怎么办?印象中最深的是用狗来解决。农村么,大多数人家里养狗,当小孩拉了(大便),大人就唤一聲狗,狗听到呼唤,或许闻到什么味道,就欢快地,一个蹦跳到床上,又吃又舔,一会功夫,干净利索解决问题。来自黄河岸边的老友说,他老家那里,黄河年年发大水,到处都是很细的沙土。谁家生了小孩,就把沙土挖来,用筛子过一过,放在阳光下晒干,铺在炕上,又松又软。小孩子就躺在沙土上尿啦,拉了,都在沙土上,换一下就行啦。沙土到处都是,又省力,又干净。

  大一点的孩子,都是拉无定所,拉完了后,那屁股擦与不擦,老人都说不清、道不白 了。但还能记得,那时的裤裆里,总是不干净的。   再大一点,都是 就地取材,随手拣块石头、瓦片、树枝、土块就解决问题。实在无物可用,也有办法,把屁股一撅,靠在树干上、墙角上、上下滑动几下就行啦。常常看到,有的墙角覆盖着厚厚一层干屎。不过没关系,有句老话说得好,干屎抺不到人身上。

   学生,也好不到哪里。初中三年,都是高粱秸围成的大茅坑,就地取材伸手折一块就用,高中三年进了一大步文明了不少,用些过时的作业本废报纸等。大茅坑,肚量大,什么纸都能包容。到了读大学时,条件好了,盥洗室里有了冲水蹲盆,也配备了工友,负责清理卫生。可是由于手纸跟不上趟,废报纸、旧讲义、香烟盒等都派上了用场,时不时的把便盆、或下水道堵死。盥洗间时常水漫金山,有时需用砖头垫起来才能进出。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手纸进了普通人家庭,白的、绿的、红的,都是再生的,很粗糙、没筋头, 用量多。所以那时不论家庭,还是宾馆,卫生间里都备了个纸篓,但仍时不时的堵塞了下水道。、

    再看今天的生活,城里,乡下都用上了手纸,花样品牌繁多,质量越来越。还有几人能想到,老辈们是怎样生活的,还有多少老人,能讲出多少老办法?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