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日本封锁自力更生染布杂谈 |
我们现的衣服可以说是丰富极了,有西服、便服、夹克、休闲装以及各式各样的裙子等等;从颜色讲有红的、绿的、蓝的、花的、真是五艳六色,目不遐接。
谁能想到、六十多年前,也就是一九四二、三年,日本鬼子对革命老区实行封锁。凡是城市里产的东西,就很难买到了。没有火柴,老百姓就用火镰打火,锄镰锨镢等农俱都是村里的铁将自己打造。老农民的本事大着哩,家家种棉花,当时有了木制扎花机,没有的就用手一个一个的撕,这就成了皮棉。然后、有的用手摇的弹花机,也有的用竹子自制成躬,用手反复拉动躬上的弦,‘嘣嘣’响,也能弹棉花。有了棉花再纺线,有手摇纺车,没有纺车就自制纺锤,把棉花纺成线。
有了线,再就是织布啦。但织布机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的,只有家庭条件好一点的才有。不过,当时一般的妇女都会织布,自家没有织布机的,可带着线到邻居家里借用一下。
有了布还不行,那个年代染料又买不到。我家本来开染坊,由于日本鬼子的封锁,原本用来染布的叫作‘靛’的染料买不到了。记得那是用一个方方蓝铁盒子装的,听大人讲是德国造的。布不能染了,夏天好说,原汁原味穿白的。有一年夏天,周围几个村的人传传着说,要‘瘟人’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传染病大流行。可能指夏天或秋天的痢疾、乙脑等传染病。老百姓慌了,为避免‘瘟人’,大人小孩都要穿黄鞋,或是在原有的鞋面上覆上一层黄布。没有黄色染料,老百姓就用家槐树花煮水,用来染黄布。
秋天,家家准备冬天的棉衣,一般都是黑色,但买不到‘朱青’。老百姓就把柞树、平柳树等六七种能煮下染色的树枝子,放在锅里熬水,把白布放在这种水里泡,然后,再把布放到从湾里挖出的陈年黑泥里,反复揉挫。经过这么几个反复,白布就染成了黑布。我们的老祖宗创造了‘染’这个汉字,就是水加九种木头,也就是泛指若干木头。这比老祖宗的办法还进了一步,又加上了黑泥。说是黑布,就是驴不青、马不皂的颜色。我的棉袄棉裤就是这样做成的。当时不管男女老少,冬天穿的衣服,多是这种布料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