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梦阳传

(2024-09-09 00:56:31)
李梦阳传
撰稿/康京凌




李梦阳,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 祖籍河南扶沟, 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明代文学家。因出生时其母梦到一轮红日落在怀中,故而得名梦阳。李梦阳自幼家贫,10岁时举家随父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李梦阳自小跟随做官的父亲到外地生活、学习,因他聪颖敏惠,熟读经诗,学得满腹经纶,能写锦绣般的文章;在他刚满19岁时,陕西省举行乡试,全省的秀才齐集省城参加考试,考取举人。按当时规定,哪个省的人就在哪个省会参加考试,在外的人员都要回归故里应试。当时庆阳府安化县归陕西省布政使管辖,因此,李梦阳先回到庆阳府安化县住了一段时间,然后到陕西长安去应试。因为他一直跟随父母生活,亲眼目睹了官场的腐败和黑暗,又在故里听闻了官家鱼肉百姓的事实,因此激起了义愤,总想借机发泄一下。很快他灵机一动,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当他早晨进入考场时,手提一盏点燃的灯笼要进门,这样的举动让守门官吏和其他秀才都很惊讶,问:“你怎么白天打着灯笼?”李梦阳一本正经地说:“现在太黑暗了,我怕遭人暗算!”李梦阳说罢,微微—笑;秀才们对他的意思心知肚明,也就回应了一片笑声。而主持考试的官员们虽然心中生气,很想发难给李梦阳让他难堪,但转念一想,明里整治他,倒显自己肚量太小;等他考试时或考试后再想妙方整治他不迟。试卷是密封的,无计可施。等到试卷拆封:李梦阳竟中了第一名,为解元,而且他的文章被人们竞相传抄,一时让洛阳街市上的纸张价格,比平素高出了数倍。在盛名之下,所谓的报复,都化作了乌有。
弘治六年(1494)李梦阳在陕西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后调任户部郎中,因得罪权势被下狱,后终释放。
弘治十八年(1505),李梦阳应诏上书五千余言,极论政治之得失,最后指出“:寿宁侯张鹤龄招徕无赖,图利害民,其势之嚣张如添翼之虎。”这使张鹤龄深为痛恨,他摘出李梦阳疏中“陛下厚张氏一语”,诬告李梦阳是在讽刺皇后,其罪当斩。皇后张夫人哭诉于皇帝。孝宗不得不令锦衣卫将梦阳逮捕下狱,虽不久就释放,但夺其俸禄。左右知孝宗袒护李梦阳,建议对他不加重罪,只施以杖刑,以泄张夫人之愤,可皇帝不准,且对尚书刘大夏说:“你们是想借杖刑把李梦阳打死,难道我宁愿杀一直言大臣来取得左右的欢心吗?”后来有一天,李梦阳在返途之中遇到张鹤龄,辱骂他,并用马鞭打掉了他两颗牙齿。而张鹤龄见皇帝偏袒李梦阳,不敢与他计较。后孝宗驾崩,武宗即位,宦官刘瑾等“八虎”专权,横行无忌,尚书韩文与同僚无力对付,只能相对哭泣。李梦阳为他们出谋划策以除掉“八虎”,事被泄露,刘瑾假传圣旨,贬梦阳为山西布政司。不久又将他逮捕入狱,意欲除掉,后因康海多方劝解说服了刘瑾,才得幸免。
次年,李梦阳督学江西,担任主考官,发现应试秀才的花名册上有一考生与他同名,感到有趣。于是在唱名时,便和那同名秀才打趣:“小老弟与本官同名,真乃巧事,本官理当照顾。这样吧,我出一联让你来对,倘能当堂应对,你就算中举了。倘若对答不上,就请回去再苦读三年,下届乡试再来。”那秀才也算是一位满腹文才的孔门儒生,听后微笑回答:“大人倘出言不悔,请出句。”李梦阳出了那精心构思的诙谐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此上联以其名同人不同,切合自己与那同名考生,暗合揶揄之意。那考生听后稍思,拱手便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此下联以其名“无忌”,双关两方不要忌讳。

刘瑾罪发被诛,朝廷又起用李梦阳为江西提学副使。参政吴廷举与李梦阳不和,上书弹劾李梦阳侵夺官权,武宗诏遣大理寺卿燕忠去审理此案,将梦阳拘留于广信狱中。诸生万余为梦阳申冤,官府拒不受理,又有人弹劾梦阳欺压同僚,挟制上司。于是梦阳带着原来官衔归家闲居。
李梦阳分别于正德五年(1510)春末和嘉靖二年盛夏,游李朝花西北一里古葵邱五伯盟壇,觅友于直隶大名府东明县葵邱李庄,与镖师李朝花相聚村寨,二人饮酒畅谈,后赋诗留墨宝。为葵邱李庄(现李朝花村)留下美好的历史见证。为后人留下多首精美诗篇。李梦阳品酒赏花赋诗牡丹《葵邱李庄咏木芍药》:小寨数枝娇,平生王府瞧。未曾临艳品,香溢室中飘。此物民间有,京师进富豪。东昏种芍药,朝暮礼贤交。镖师李朝花为好友李梦阳也以牡丹赋诗《友李梦阳赏牡丹》:不畏风寒育秀姿,九天仙露下瑶池。乌龙不恋红尘世,舒艳含香雅颂时。 
李梦阳还归故里后,更加放纵不羁,不肯居于人下,修建林园,宴请宾客,打猎于繁台、晋丘之间,自号“空同子”,名声远扬海内。宁王宸濠谋反伏诛,御史周宣上章指李梦阳为宸濠同党,被捕下狱,幸大学士杨廷和、尚书林俊等力救,但确曾为宸濠做过《阳春书院记》一文,被革除官职,不久去世。
李梦阳死后葬于河南钧州大阳山,李梦阳的后代一直在附近守墓,但墓碑已遭到破坏,坟墓屡次遭到盗挖。残缺不全的明代墓碑,上有“空同先生墓,万历六年岁次戊寅秋月吉日重修”字样。大清光绪二十年,禹州知州张之屏重立“明诗人李空同墓”碑。 原墓地占地数顷,东至河,西至河,南面大龙山,北靠莲花岭。两山夹坳,两河环抱。地面牌坊碑廊林立,历代文人名士题记无数。其墓志为明代大学士崔珗所题,墓表为宗室朱侃所写。李氏家族钧州支于正德十二年为其先祖选择坟茔后,隐居终老长门守墓而传递至今。
《秋望》是李梦阳的一首七言律诗代表作。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李梦阳出使前线,有感而发,遂成此诗。首句以黄河、长城、秋风、飞雁等,构成北方边陲特有景象,气象开阔而略带萧瑟之感。颔句写前方将士踌躇满志的勇武形象,与首句相映衬,烘托战事将起的紧张气氛。颈句分别选取战前紧张忙碌场面与冷月当空的凄清之境,对比强烈,引人遐思。尾句由此生发,借助郭子仪之典,表达诗人深深的隐忧与热切期待,情感复杂而耐人寻味。
秋望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李梦阳才气宏伟,以复古自命。讲文章则必以秦汉为模范,论诗歌则必以盛唐为准则,不如此不算正道。他与同时的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文、康海、王九思合称为“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共称为“七才子”。这些人藐视一切,以梦阳为最。吴人黄省曾、越人周祚都千里致信,表示愿为弟子。嘉靖年间,李攀龙、王世贞等,再奉他为宗师。天下诗文推李、何、王、李四大家,争相效法。但后来有人讥笑李梦阳的诗文是模拟剽窃,看起来似司马迁之文,杜少陵之诗,但失去了他们的精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楂树
后一篇:桂花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