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政协委员
文| 康京凌
在没当政协委员之前,我对“政协委员‘’的印象是至高无上的,或许只需要坐进万人肃穆的会议大厅,在会议上优雅地聆听和拍手,或者跟随领导在后面,与众多委员一起,考察某个项目,走访某些事件聆听群众的言说。最多,也就是在某个场合说几句应景的话而已。其实,“政协委员”一定是要有才干的,而且在某个领域有所专长,或者是标杆型人物。
在去年,我有幸成为“政协委员”,从此充分领略了“政协委员”的“神圣”。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从事康复领域的工作,将最美好的青春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状态连在一起,墓地时让患者以更好的生命状态回归社会。康复治疗相对单纯,与病患一起走过其实也是很幸福的事情,虽然有很多的琐碎和辛劳,但只要做好自己,把自己毕生的所学都运用在对病患的治疗中,便可任凭窗外风雨,自可赏佳日黄花。康复治疗或许是一种人生五味,悲欢交错的体验,分享病患的喜怒哀乐也算是是遍识人间方圆冷暖。比如,你刚给某个病患评估制定了一套不错的治疗方案,却因为患者家庭困难而治疗中断。也曾为此呼吁过,只碍于个人能力有限,再加之某些病种的康复需要一段或是多年,长时间的调整和训练,短时间的干预,不过是杯水车薪,更多还是需要同病患的家人交流沟通,鼓励病患的家人积极参与和支持。曾经有一个病患,个人对肢体功能康复的欲望强烈,行为上也给与了治疗很好的配合和支持,但因为家庭成员构成特殊,这方面的支持就显得格外苍白,最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段。因此,呼吁社会关心这个特殊群体就显得格外的举足轻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更是目前社会康复的主力军。曾也有心去写一些有关于家庭康复的东西,比如:食疗康复,心理疏导,文体训练,日常琐碎训练等主旨是自立自强之类,最后还是因为日常工作节奏太快,所以也没有能够完善。当了政协委员,觉得自己要“铁肩担道义”,嗅觉要更敏感。平素走在下班的路上,也要东张西望,期待能写上一点确关民众生活,有意义的东西。这样,就会觉得世界离自己很近,生活则是缤纷而洋溢。
自从当了政协委员以来,似乎,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某些感觉又回来了:身边老百姓在关心什么,政府又如何让人民更好的生活……仿佛自己就是老百姓的“发声器”。更好的履行职责,是政协委员的责任。为了写好提案与社情民意,我一遍遍观察、走访,很好的掌握第一手“有温度”,“民意性强”的惠民材料,牢牢地把住“话语权”。
当了政协委员,我觉得县政协对委员们的考核,公正透明。委员们都说,当一名政协委员不易,当一名优秀的政协委员更难。去年,我有幸新晋为县政协委员,这让我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在政协的大家庭里,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相应的“痕迹”,因此只要用心做事就好了。即使以后考核分数低了,我也不会有其他想法。这说明自己的工作还做得不够,还需要更加努力。因此,碰到深资历的老委员,我常真诚向他们请教:如何调研、如何写好提案……在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金子”一样的东西。去年在政协的会议上发言的提案《关于表彰优秀文学创作者的建议》也是我多方调研的结果。除了努力写好提案和社情民意,作为县作家协会的一员,我还尽力运用自己所学,从写诗歌散记到小说创作,写庆城,歌庆城,写庆城的风土民情,歌庆城的大好河山。其实,创作也是一种积累和充实的过程。感谢庆城的风物万象、感谢庆城民风的淳朴,用心写,乐于写。写是笔的信任,我不会辜负。
政协的群体,人才济济,每一个委员,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光点和璀璨。作为一名新晋的政协委员,总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比如说,写好一份有质量的提案,这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的眼光、开阔的视野。否则,提出的建议便会脱离实际、天马行空,甚至贻笑大方。
政协是民众的平台,是关注社会、放眼世界的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会看到凤凰于飞,继往开来。有了这个平台,人民生活会变得更加丰饶而厚饴,万方而不失良初。政协委员不仅仅是一种身份,一个名词,它是一种责任,它是素宣,更是锦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