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江镇第四小学技能组美术学科集体备课记录
(2020-01-06 14:26:31)萧江镇第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
学科 |
美术 |
年级 |
二年级 |
|
备课组长 |
温 |
记录、材料整理 |
温茹 |
|
时间 |
2019.11.14
|
||
|
参与人员 |
郑新新 |
||
|
备课中心问题 (或主题) |
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环节和流程;细化教学环节设计;润色教学环节过渡和完善学生评价。 |
||
|
过程 描述 |
初议稿讨论(各教师的观点) 郑新新:进行多次示范,由浅入深 杜海峰:教师言语灌输给学生不够深刻,剪花边可以进行错误示范,让学生能更强烈明白剪图案的时候要左右保留两边连接处。 林祥收:开头可以加上轻快的音乐会更加生动。 |
||
|
讨论稿讨论(各教师的观点) 郑新新:作业展示评价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一幅,更要从美术专业角度来评价作品,从造型、创意、色彩等角度来评价。 杜海峰:把要保留左右两边连接处,标注红色水笔,更加醒目。 林祥收:语言可以更加生动。很多结论让学生自己回答,而不是教师给出答案。 |
|||
|
论讨结果 |
审定稿 1.确立目标: 学生剪出造型美观的花边;欣赏生活中的花边图案,启发学生创作;发挥学生想象力,刻苦实践,描绘出丰富多彩的花边图案。 2.教学流程 1)观看动画,激趣导入,从蝴蝶引出花边。 2)感受花边,展示生活中花边的应用 3)激励探究,启发思考,对花边做一个总结,也使学生自己动脑筋得出花边的规律。 4)教师示范,研究方法。 5)欣赏作品,学生创作。 6)作业展示 7)拓展 |
||
|
反思 |
《剪花边》一课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随着美术新课标的推行和实施,引发了我对小学美术课程的种种思考、探索与实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学空间更灵活更广阔。教材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的桥梁。如何通过这个桥梁,来培养美术素养和相应的基本能力,才是本堂课的关键之处。这堂课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一
二、注重学生探究、创新意识的培养。
但这一环节与后面的制作方法联系不够紧密,怎样将这些有用的组合规律应用于具体的设计,还有待于探究。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
现在的美术课堂,人们往往比较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的提高。对于单纯的技法讲解的比较少。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我觉得技法的传授还是必要的。要不然孩子会无从入手。在本课中为了解决花边的连接问题我采用了三张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一种画法是正确的。在课前我就预想到学生会在这一环节出错,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特意设计了这个教学环节。并且将三种情况都示范剪了一下,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 在美术课堂中,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节课中,我觉得学生的思维强度还不够。 |
||
后附过程性材料:初议稿,论讨稿,审定稿。
精品教案设计(初议稿)
|
【教材简析】
《剪花边》是浙美版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课程,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本上印刷了多种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的花边图案,如蕾丝花边、地毯上的花边、青花瓷上的花边 【学情分析】 《剪花边》这节课是在《剪影》这一课之后,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前一课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剪单个图案的方法,从而为剪花边作好了铺垫,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得二年级小学生能通过亲手实践,初步掌握剪纸的几种基本方法。 |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正确折叠纸张,设计好基本纹样,掌握图案的特点与规律,剪出造型美观的花边。 2.过程与方法:欣赏生活中的花边图案,启发学生创作,教师示范正确的剪花边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挥学生想象力,刻苦实践,描绘出丰富多彩的花边图案,美化自己的学习生活。 |
|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剪出构思独特、造型美观的花边并将花边进行合理地美化、装饰。 |
|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好的花边。 学生:彩色纸、剪刀、双面胶。 |
|
教学流程:
1.观看动画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课堂里飞来了一只蝴蝶。这可不是一只简单的蝴蝶呀,它非常神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睁大眼睛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播放小视频 (设计意图:利用蝴蝶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本节课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原来是这只小蝴蝶,它变出了许多重复的蝴蝶,变成了一条花边,装饰美化了我们的生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剪花边》这一课。
2.感受花边 教师:小朋友们,其实这个魔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过花边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花边的存在。现在我们看看 (教师播放课件,课件中展示青花瓷、彩陶、织物、护栏上的花边应用) (设计意图:生活中处处都有花边,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引出花边的用途,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3.激励探究 教师:我们看了这么多的花边,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花边有什么特点呢?出示教具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幻灯片,总结花边是由一个图案重复排列连接而成。 (设计意图:对花边做一个总结,也使学生自己动脑筋得出花边的规律)
4.教师示范 第一步:折,连续对折,折的次数越多,图案也越多。 第二步:画,简洁的图案,左、右两边留连接处! 如果旁边不保留连接处,花边就连接不起来,出示错误花边图案。 第三步:剪,检查是否留连接,注意使用剪刀安全。
5.欣赏作品 展示教具、展示图案稿,再次重复左右两边保留连接处。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展示不同图案的花边,为学生提高素材的同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 6.作业展示 教师收集学生作品,展示于黑色KT板上。 师评、互评、自评。 教师:同学们,你们的手真巧,下课后,请你们用自己剪出来的花边来美化和装饰生活中的物品。 7、拓展 创作花边,不仅可以利用镂空的形式装饰美化,还可以利用粘贴、画等方法。 |
|
教学反思:1、进行多次示范,由浅入深。2、教师言语灌输给学生不够深刻,剪花边可以进行错误示范,让学生能更强烈明白剪图案的时候要左右保留两边连接处。3、开头可以加上轻快的音乐会更加生动。
|
精品教案设计(讨论稿)
|
【教材简析】《剪花边》是浙美版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课程,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本上印刷了多种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的花边图案,如蕾丝花边、地毯上的花边、青花瓷上的花边 【学情分析】《剪花边》这节课是在《剪影》这一课之后,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前一课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剪单个图案的方法,从而为剪花边作好了铺垫,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得二年级小学生能通过亲手实践,初步掌握剪纸的几种基本方法。 |
|
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正确折叠纸张,设计好基本纹样,掌握图案的特点与规律,剪出造型美观的花边。 5.过程与方法:欣赏生活中的花边图案,启发学生创作,教师示范正确的剪花边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挥学生想象力,刻苦实践,描绘出丰富多彩的花边图案,美化自己的学习生活。 |
|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折剪出花边纹样和掌握剪花边的基本方法
难点:剪出构思独特、造型美观的花边并将花边进行合理地美化、装饰。 |
|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纸、剪刀、双面胶 |
|
7.教学流程: 1观看动画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课堂里飞来了一只蝴蝶。这可不是一只简单的蝴蝶呀,它非常神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睁大眼睛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播放小视频(配上轻快欢乐音乐) (设计意图:利用蝴蝶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本节课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原来是这只小蝴蝶,它变出了许多重复的蝴蝶,变成了一条花边,装饰美化了我们的生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剪花边》这一课。
2感受花边 教师:小朋友们,其实这个魔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过花边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花边的存在。现在我们看看 (教师播放课件,课件中展示青花瓷、彩陶、织物、护栏上的花边应用) (设计意图:生活中处处都有花边,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引出花边的用途,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3激励探究 教师:我们看了这么多的花边,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花边有什么特点呢?出示教具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幻灯片,总结花边是由一个图案重复排列连接而成。 (设计意图:对花边做一个总结,也使学生自己动脑筋得出花边的规律) 4教师示范 第一步:折,连续对折,折的次数越多,图案也越多。 第二步:画,简洁的图案,左、右两边留连接处! 如果旁边不保留连接处,花边就连接不起来,出示错误花边图案。 第三步:剪,检查是否留连接,注意使用剪刀安全。 (设计意图:进行错误示范,使学生对要保留两边连接处这点记忆更为深刻) 5欣赏作品 展示教具、展示图案稿,再次重复左右两边保留连接处。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展示不同图案的花边,为学生提高素材的同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 6作业展示 教师收集学生作品,展示于黑色KT板上。 师评、互评、自评。 教师:同学们,你们的手真巧,下课后,请你们用自己剪出来的花边来美化和装饰生活中的物品。 7拓展 创作花边,不仅可以利用镂空的形式装饰美化,还可以利用粘贴、画等方法。 |
|
教学反思:1、作业展示评价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一幅,更要从美术专业角度来评价作品,从造型、创意、色彩等角度来评价。 2、把要保留左右两边连接处,标注红色水笔,更加醒目。3、语言可以更加生动。很多结论让学生自己回答,而不是教师给出答案。 。 |
精品教案设计(审定稿)
|
【教材简析】《剪花边》是浙美版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课程,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本上印刷了多种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的花边图案,如蕾丝花边、地毯上的花边、青花瓷上的花边 【学情分析】《剪花边》这节课是在《剪影》这一课之后,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前一课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剪单个图案的方法,从而为剪花边作好了铺垫,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得二年级小学生能通过亲手实践,初步掌握剪纸的几种基本方法。 。 |
|
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正确折叠纸张,设计好基本纹样,掌握图案的特点与规律,剪出造型美观的花边。 7.过程与方法:欣赏生活中的花边图案,启发学生创作,教师示范正确的剪花边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挥学生想象力,刻苦实践,描绘出丰富多彩的花边图案,美化自己的学习生活。 |
|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折剪出花边纹样和掌握剪花边的基本方法 难点:剪出构思独特、造型美观的花边并将花边进行合理地美化、装饰。 |
|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好的花边。 学生:彩色纸、剪刀、双面胶 |
|
教学流程: 1观看动画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课堂里飞来了一只蝴蝶。这可不是一只简单的蝴蝶呀,它非常神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睁大眼睛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播放小视频(配上轻快欢乐音乐) (设计意图:利用蝴蝶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本节课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原来是这只小蝴蝶,它变出了许多重复的蝴蝶,变成了一条花边,装饰美化了我们的生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剪花边》这一课。 2感受花边 教师:小朋友们,其实这个魔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过花边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花边的存在。现在我们看看 (教师播放课件,课件中展示青花瓷、彩陶、织物、护栏上的花边应用) (设计意图:生活中处处都有花边,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引出花边的用途,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3激励探究 教师:我们看了这么多的花边,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花边有什么特点呢?出示教具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幻灯片,总结花边是由一个图案重复排列连接而成。 (设计意图:对花边做一个总结,也使学生自己动脑筋得出花边的规律) 4教师示范 第一步:折,连续对折,折的次数越多,图案也越多。 第二步:画,简洁的图案,左、右两边留连接处! 如果旁边不保留连接处,花边就连接不起来,出示错误花边图案。 第三步:剪,检查是否留连接,注意使用剪刀安全。 (设计意图:进行错误示范,使学生对要保留两边连接处这点记忆更为深刻) 5欣赏作品 展示教具、展示图案稿,再次重复左右两边保留连接处。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展示不同图案的花边,为学生提高素材的同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 6作业展示 教师收集学生作品,展示于黑色KT板上。 师评、互评、自评。(从图案造型、创意、色彩方面来评价剪花边作品) 教师:同学们,你们的手真巧,下课后,请你们用自己剪出来的花边来美化和装饰生活中的物品。 7拓展 创作花边,不仅可以利用镂空的形式装饰美化,还可以利用粘贴、画等方法。
|
|
教学反思:《剪花边》一课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随着美术新课标的推行和实施,引发了我对小学美术课程的种种思考、探索与实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学空间更灵活更广阔。教材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的桥梁。如何通过这个桥梁,来培养美术素养和相应的基本能力,才是本堂课的关键之处。这堂课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一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