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非洲纳米比亚鲸湾港 |
鲸湾港(Walvis Bay),也译作沃尔维斯湾,是纳米比亚埃龙戈区的一座港口城市。
鲸湾港早于1487年12月8日由葡萄牙殖民者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所发现。
20世纪初期,纳米比亚(西南非)原属南非联邦的国际联盟托管地,1990年纳米比亚从南非独立出去后,只余下鲸湾港及企鹅群岛仍未被纳入纳米比亚版图,
使其一度成为南非的外领地, 直至1994年才正式回归纳米比亚。
今天, 鲸湾港是纳米比亚第二大城市,面积1124平方公里,人口65000人。
这里有旖旎的海滨风光,干净整洁的马路,成排的欧式洋房,装饰考究的品牌店铺,还有令人嘴馋的,光中餐馆就好几家呢~
还能看到巨大的盐场,火列鸟遍布的堰湖,还可乘游艇畅游海上,观赏鲸鱼或与海豚嬉戏,或去探访令人难忘的,更可乘或骑饱览沙漠风光,体验大自然的神奇。(新浪截了这图做标题,
我想这房子应该是"农家乐"~)
看到这里,你会想,这哪里是非洲,这简直就是欧洲嘛!
湖边是精心打造的绿化带,沿湖的别墅透着淡淡的欧洲气息, 火烈鸟在埋头觅食。
适应以水藻为食的条件,火烈鸟生有一个极其别致的长喙。长喙上平下弯,尖端呈钩状。
每到浅滩觅食,火烈鸟就将其头埋到水中,用其长喙在水中搅动。这样,水中的有机物,特别是那些藻类浮游生物,就飘浮到水面。
堰湖(Lagoon)是个生长着蓝藻的盐水湖,聚焦着不少火烈鸟。
火烈鸟通过食用以小虾、小鱼、藻类、浮游生物等,螺旋藻中除含有大量蛋白质外,还含有一种特殊的叶红素。
火烈鸟浑身的粉红色,就是这种色素作用的结果。
同时红色越鲜艳则火烈鸟的体格越健壮,越吸引异性火烈鸟,繁衍的后代就更优秀。
早晨,潮水还未退完全的时候,他们就稀稀落落分散在漫长的海岸线上。
长期的和睦相处,火烈鸟们不怕人和车,最多是你靠近了,他们朝里挪动下而已。
随着时间推移,潮水退去,他们开始助跑,快速扇动翅膀,加速起飞,汇成一字型,往同一方向飞去。
有些通体粉红,有些最外面羽毛为白色,只有亮翅时露出背上一抹深红。
觅食时头往下浸,嘴倒转,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后徐徐吞下。
我想象中的纳米比亚是这样的: 成群的黑人,消瘦的身体,呆滞的目光,住的是狗窝,吃的是窝窝头,遍地是垃圾,小朋友光屁股乱跑。
鲸湾港的市中心,绝对是一个欧洲小镇的感觉,金发碧眼的随处可见。
市中心那么好,并不代表郊区也那么好,更不代表纳米比亚全国就那么好。
是的,白人在全国只占8%,多为葡萄牙后裔,德国后裔等,但是他们所占的财富与土地却占全国的80%以上,据说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现在纳米比亚还拥有大片土地呢!
而其他的92%人口却只能占那仅有的20%财富,可想而知,贫富悬殊是多么的大!
市郊才有黑非洲的生活状态,成排的平顶房子,铁皮门或简单的木门,屋内设施简单而陈旧,屋外的道路坑坑洼洼,这儿居住的基本都是黑人,清早七点多,整个社区就开始忙碌起来,送孩子上学的,到市区上班的,从事小商小贩的,紧张而忙碌……
所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WALVIS BAY只是表象,只是缩影……….
尽管如此,还是感觉自己很幸运有机会亲眼目睹鲸湾港,目睹纳米比亚的冰山一角,不是我们心目中的很穷,很落后,也有很富裕,很现代,很干净的城市!
上图所示: 应该是政府大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