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拍: 基多
标签:
旅游厄瓜多尔基多杂谈 |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位于国境北部,海拔2852米,虽然临近赤道,但因地势高峻,所以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基多原为古老的印第安人城市,是印加帝国北部疆土的首都,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1979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厄瓜多尔的首都和皮钦查省首府,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在赤道以南安第斯山区皮钦查火山东南麓的谷地中。
根据2001年的人口统计,基多总人口1,839,853人。

海拔2,850米,是离赤道最近的首都。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3-14℃,为世界上温度年较差最小(仅0.6°)的地点之一。

原为古老的印第安人城市。1533年为西班牙殖民者侵占。1830年厄瓜多尔独立后,成为首都。

曾多次遭地震破坏和重建。全国重要工业中心,有纺织、食品、石油提炼和石油化学、金属加工、制药、制革、木材加工等工业,并以金银工艺品、象牙和木器雕刻著名。
交通中心,铁路通瓜亚基尔和东北岸的圣洛伦索,附近有苏克雷国际机场。
旅游业甚盛,市内多教堂、广场、纪念碑、博物馆、天文台、大学等著名建筑,反映出南美洲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城北24公里处建有赤道纪念碑.

基多市分为新城、旧城两部分。西南部是旧城区,许多地方保留了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的建筑风格。

新城坐落在北部。城区东西两侧的皮钦查火山(Pichincha),海拔4790米,峰顶长年积雪。

基多市内共有大小教堂、修道院87座,著名的有圣弗朗西斯科教堂(Iglesias de San Francisco)、孔帕尼亚耶稣大教堂(Iglesia de la Compañia de
Jesús)等。
圣弗朗西斯科教堂被视为巴罗克式建筑风格的杰作,是西班牙--美洲宗教建筑的典范之一,它由一座大教堂、几座小教堂和众多的回廊组成。
教堂内珍藏着印第安人、西班牙人的绘画和雕塑名作。孔帕尼亚耶稣大教堂建于1722年至1765年间,教堂正面拱形大门上、四周墙壁以及天花板上镶嵌有精美的金叶图案,富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城市南端的面包山 (Panecillo),山顶上有一座大型基多女神石雕像(Monumento a la Virgen de
Quito),被誉为基多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象征。
山腰有一座古老的印加神庙(Museo Templo de la Patria),现已成为博物馆。
由印第安人始建于11世纪。15世纪末成为印加帝国的都城(另一资料说该城是16世纪在印加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尽管经过1917年的地震,这里仍然是拉丁美洲保存最好、变化最小的历史中心。1830年厄瓜多尔共和国成立,基多定为首都。
苏克雷国际机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