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周末和朋友聊股市、经济,期间谈到这次救市和1929年的美股,朋友说:美国因为不管股市的杠杆泡沫破裂才导致了大萧条,所以我们这次救市很有必要(这也是大部分人的观点)。而我持有不同观点,我认为美股1929年创造人类历史杠杆(融资占比流通市值比这一历史记录已被A股打破)的前提恰恰是因为实体经济的(信用)扩张走到了尽头,资金去无可去(资产配置荒),最终流入风险资产,导致股市高杠杆的泡沫。
翻开人类近代经济学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信贷周期史。历史上的经济繁荣都是信用扩张的周期,历史上的经济危机都是信用收缩的周期(1929年美国股市高杠杆,90年代的日本地产股市泡沫,08年美国次贷引发的危机,前几年的欧债危机……)。中国过去多年一直在信用扩张(加入WTO后加速,主要是依靠人口红利的出口创汇带来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带来了经济繁荣、消费大增(奢侈品)、基建投资狂热、房价飙升,股市泡沫……
过去多年的时间里,全球因为实体经济不振引发了多次信用收缩,但每次的结局不尽相同。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惯性,信用扩张也不例外,在经济从繁荣走向萧条的转折点来临时,大多数人依然沉浸在之前的信用扩张周期中,但不及时调整最终必然导致经济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沼。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为什么名垂千史?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对实体经济有前瞻的认识和客观的判断,强力的政策扭转错误的信用扩张,在经历短期阵痛后,为下一次扩张留足了空间。而大部分国家没有这个智慧,他们应对经济下滑信用收缩的主要方式就是在央行背书下的信用再扩张,大放水搞QE,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凯恩斯曾说过,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很不幸的是,“死亡”的这一天终于来了。因为信用扩张自身是有极限的,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进入或已超过了极限,很多国家开始被动或主动进行信用收缩(美国主动,欧洲被动)。
具体可以看下图(2014年全球主要国家的负债率):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xqimg_imedao_com/71f466fd8e634486067dc9c0eb1446e8.jpg
信用周期大部分时候跟随经济周期,但他要比经济扩张和收缩的更厉害(因为惯性),因此,我认为,信用能否再扩张很多时候不取决于实体经济如何,而是取决于两者的差距有多大。里根的成功就在于缩小了两者的差距,为下一次繁荣留足了扩张的空间。
想明白了信贷周期,就知道信用扩张有极限,收缩必然会来。因此可以非常明白看到日本萧条数十年的主因以及安倍经济学必然破产(企业和政府的信用扩张均已到极限,老龄化是很大的因素),美国08年次贷危机时年居民的债务比极高,欧猪五国的危机不可避免,即便持续QE和负利率也无法继续扩张信用——到极限了(从图中看,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非常糟糕,德国稍好)。
现在中国也已经进入了信用扩张拐点,资产负债表决定了我们无法继续大规模的扩张,所以我们看到投资已经无法继续拉动GDP,房地产高库存引发了危机,消费品增速大幅下滑(奢侈品最明显,现在基础消费品也出现下滑),进出口大幅萎靡,股市泡沫破了(但目前依然维持部分杠杆牛的状态,主要是我们并没有准备主动去杠杆)……
当然,我对中国并没有悲观到和日本、欧猪一样要被动去杠杆,我们仍有调整的空间,中国的债务主要集中在私人部门(负债率全球第一,注意到企业的存款在这几年大幅减少),但居民和中央政府的负债率不高,目前政府做了很多事,意在让政府和居民接过企业的杠杆(国开行定向放水、央行购买债券、加大直融比例,放开注册制,让居民为国企民企去接盘),最终完成资产负债表的调整。
但目前调整的空间越来越小,我们要抓紧时间了,毕竟我们的整体负债率高达220%(最佳的时机毫无疑问是08年,当时的整体负债率只有140%),也没有美国这样的实力,让全球买单(通过美元的霸主地位,让全世界帮助去杠杆)。
很欣喜的看到国家有所行动,更是喊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口号,虽然供给侧改革里根经济学意味着小规模危机不可避免(信用收缩),但长痛不如短痛,我们需要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下一次的繁荣打下基础(只是倒霉了85-95这代人,房子、工作、股票、汇率等等都要为国牺牲,高位接盘)。
希望经济和股市都能有彻底的改革,不要再走中庸之道,大破才能大立。因为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以上是周末聊天的胡言乱语,逻辑多有混乱和错误,大家将就着看吧。
翻开人类近代经济学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信贷周期史。历史上的经济繁荣都是信用扩张的周期,历史上的经济危机都是信用收缩的周期(1929年美国股市高杠杆,90年代的日本地产股市泡沫,08年美国次贷引发的危机,前几年的欧债危机……)。中国过去多年一直在信用扩张(加入WTO后加速,主要是依靠人口红利的出口创汇带来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带来了经济繁荣、消费大增(奢侈品)、基建投资狂热、房价飙升,股市泡沫……
过去多年的时间里,全球因为实体经济不振引发了多次信用收缩,但每次的结局不尽相同。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惯性,信用扩张也不例外,在经济从繁荣走向萧条的转折点来临时,大多数人依然沉浸在之前的信用扩张周期中,但不及时调整最终必然导致经济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沼。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为什么名垂千史?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对实体经济有前瞻的认识和客观的判断,强力的政策扭转错误的信用扩张,在经历短期阵痛后,为下一次扩张留足了空间。而大部分国家没有这个智慧,他们应对经济下滑信用收缩的主要方式就是在央行背书下的信用再扩张,大放水搞QE,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凯恩斯曾说过,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很不幸的是,“死亡”的这一天终于来了。因为信用扩张自身是有极限的,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进入或已超过了极限,很多国家开始被动或主动进行信用收缩(美国主动,欧洲被动)。
具体可以看下图(2014年全球主要国家的负债率):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xqimg_imedao_com/71f466fd8e634486067dc9c0eb1446e8.jpg
信用周期大部分时候跟随经济周期,但他要比经济扩张和收缩的更厉害(因为惯性),因此,我认为,信用能否再扩张很多时候不取决于实体经济如何,而是取决于两者的差距有多大。里根的成功就在于缩小了两者的差距,为下一次繁荣留足了扩张的空间。
想明白了信贷周期,就知道信用扩张有极限,收缩必然会来。因此可以非常明白看到日本萧条数十年的主因以及安倍经济学必然破产(企业和政府的信用扩张均已到极限,老龄化是很大的因素),美国08年次贷危机时年居民的债务比极高,欧猪五国的危机不可避免,即便持续QE和负利率也无法继续扩张信用——到极限了(从图中看,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非常糟糕,德国稍好)。
现在中国也已经进入了信用扩张拐点,资产负债表决定了我们无法继续大规模的扩张,所以我们看到投资已经无法继续拉动GDP,房地产高库存引发了危机,消费品增速大幅下滑(奢侈品最明显,现在基础消费品也出现下滑),进出口大幅萎靡,股市泡沫破了(但目前依然维持部分杠杆牛的状态,主要是我们并没有准备主动去杠杆)……
当然,我对中国并没有悲观到和日本、欧猪一样要被动去杠杆,我们仍有调整的空间,中国的债务主要集中在私人部门(负债率全球第一,注意到企业的存款在这几年大幅减少),但居民和中央政府的负债率不高,目前政府做了很多事,意在让政府和居民接过企业的杠杆(国开行定向放水、央行购买债券、加大直融比例,放开注册制,让居民为国企民企去接盘),最终完成资产负债表的调整。
但目前调整的空间越来越小,我们要抓紧时间了,毕竟我们的整体负债率高达220%(最佳的时机毫无疑问是08年,当时的整体负债率只有140%),也没有美国这样的实力,让全球买单(通过美元的霸主地位,让全世界帮助去杠杆)。
很欣喜的看到国家有所行动,更是喊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口号,虽然供给侧改革里根经济学意味着小规模危机不可避免(信用收缩),但长痛不如短痛,我们需要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下一次的繁荣打下基础(只是倒霉了85-95这代人,房子、工作、股票、汇率等等都要为国牺牲,高位接盘)。
希望经济和股市都能有彻底的改革,不要再走中庸之道,大破才能大立。因为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以上是周末聊天的胡言乱语,逻辑多有混乱和错误,大家将就着看吧。
前一篇:环保行业的一些投资心得
后一篇:气死格老的香港烟蒂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