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_卢静
又是8点钟,晨光筛过一株古槐的密叶,洒向中国仅存的一座隋代园林。
浅白的光斑,独自漂漾于幽幽曲曲的碧水之上,不问曾经的风雨,不问一千多年时光的沧桑。晋南的绛守居园,门扉初启,鸟啼愈幽,没有一丝炫耀欧阳修、范仲淹、梅尧臣、富弼等中国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人,曾雅集园池、诗酒酬唱的意思。尽管作为北方最古老的园林之一,其布局设计、建造艺术在园林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上更是凤毛麟角,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2009年12月9日,入选“国家重点公园”。

绛守居园大门
我已遂重访的心愿了。此园历代俗称“隋代花园”、“隋园”、“莲花池”、“新绛花园”、“居园池”,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入大门,我向左一拐登上嘉禾楼,高耸的龙兴塔下,绛城风光,尽收眼底。我伫立在古绛州雄浑的土地上吗?长风吹起乌发,我不禁心潮澎湃。山西新绛,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北迎三晋屏障吕梁山,南依峨嵋岭,汾、浍二河贯穿其境,徘徊不舍。从周武王封文王第十七子为郇候,辖今新绛地起,悠悠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诉不尽车马川流、衣香鬓影的繁华,早在春秋,就控带关河,与太原、临汾齐名,并称“晋国三城”。如今的绛城,自隋朝迁州治到现址,亦有1400多年的阴晴霜雨了。白云变幻,世事沧桑,多少次我在列车的窗口,眺望这座别具匠心,沿山形水势自然错落的古城。而置身其中,却又深感匀整与灵动巧妙融合的天成之美。中国古人的宇宙时空观,使绛城井然有序,又使绛城云水之心,矫正着现代人的浮躁与病痛。

绛守居园的嘉禾楼
俯视中央子午梁,布置园中的空间层次,一丘一水一亭一台便愈觉丰富而灵动。隋开皇十六年,内军将军临汾令梁轨,见风雨不顺,旱灾常肆虐百姓,而城池附近,井多卤咸,于是从距城北30里的“鼓堆泉”引来清凉的泉水,开了12道灌渠,大部分浇灌沿途田地,小部分流入刺史“牙城”,从州衙的后面绕过。起先,百姓不解,认为他劳民伤财,梁轨离任时,悄无声息地走远了。200年后,人们怀念梁公的丰绩,在园东南高地修筑梁公祠。
下了嘉禾楼,我漫步园东,使景深愈显幽曲的古老影壁,上书的四个古字不啻一个谜。再绕过叠石假山,可与梁公祠隔水相望了。一个攒尖顶小圆亭,传说是宋代富弼的嵩巫亭,早春总从迎春花鹅黄的呐喊里冒出来,即为园内春景。而眼下,繁英早落的桃树已吐出诱人的小青桃,点点鲜红的桑葚衬着油碧叶子,禽鸟啼梭其间不亦悦乎?只道是人在画中游,又到哪里去寻觅丹青妙手呢?迂曲水塘对面的缓坡上,翠柏与浓荫古槐也是群鸟的乐土。你在水边静坐,会渐觉那鸟啼格外精神,园中的空间仿佛中国画上的留白,一时让人要临风举袂,神游其中,几处飞檐,俨然是奔驰的音乐韵律的瞬间凝结与观照。《诗》云“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大房顶高台基的中国宫室,在象征天、地、人和之中,檐角飞驰,透露出宇宙的无限生机意态。钱穆先生说,体用不二,目击道存,对中国人来说,万象均是一动,只是一动,此一动谓之易。我脚下的水波微微荡开,此时再看绛守居园,毋宁说是一首妙造自然的诗吧。然而坐得久了,园中的桑树啊水鸟啊,一切又与我之影、我之心深相映照。如果冬天大雪覆盖时,来看叠石的棱角与线纹,岂不写意吗?踏雪登上那“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静观楼,沿池岸自然流动的曲线,遥忆秋景望月台的天心月圆,岛中拙亭的玄意悠远,苍塘风堤的烟霞生灭,又是一番宇宙境界。再若擎火来照,满园草树山石一部分隐没,一部分突显,虚实中不更见山水真精神,见出观看山水的“我”之真品格吗?鸢飞鱼跃在我心,渊深静寂亦在我心。你我的“心”与天机竟如此契合而四通八达,此时再看绛守居园,俨然胸中丘壑,布满了创造的光芒。

绛守居园可眺望绛城的龙兴塔

绛守居园的洄莲亭
在唐朝,园中水域比现在辽阔,唐朝刺史樊宗师作记,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资料与乐趣——“正西曰白滨,荟深怜梨,素女雪舞百佾。翠披……”苍塘西北的鳌豕原浑圆的苍穹下,西风苍茫,引箫当歌。而西望波光粼粼的水面,水中的洄莲亭半架翠影,犹如蜃景。亭亭玉立的莲池边,芳草、蔷薇、翠蔓与红刺相映。水幽幽曲曲到东园,翠柏淋漓,苍塘岸上,一片叫“白滨”的梨林,随微风摇曳水心。倘若上下水天一色,烟雨似诉,点点微茫中,倘若著了淡黄短襦、雪白长裙的女子凌波漫步,该箫声回环吗?

绛守居园的梁公祠
当我从历史中苏醒,游入西园,隔水相望,洄莲轩的传统疏窗,似乎将自己隔成独立的一间,又与大自然息息相通,于是清风在隔与不隔,在人文与自然之间迂回萦绕。园有虎豹门通向本为一体的绛州衙署,左壁画猛虎与野猪搏斗图,右壁画胡人驯豹图,衙署中,坐落着国内罕见的面阔七间、进深八椽的绛州大堂。

绛守居园后著名的绛州大堂
整座园池,便也是绛州大堂的一扇疏窗了。
我绕着象征佛家净土的夏景莲花池徘徊。才入夏,芙蓉尚未玉立,嗅不到藕香,但望着“一泉西北来”的刻石,遥想当年的滚珠溅玉,砰,砰,我耳边响起太守和宾客棋子落于石桌的声音,不正与时起的轩风、飒飒的竹声相呼应吗?如果当阁吟诵一篇《绛守居园池记》,岂不快意?园池西墙中部,又设一重檐半亭,依墙而筑,周边种竹,隆冬寒气凛冽,大雪压来,翠竹傲骨嶙峋,便是绛园的冬景了。始建于隋的这座园林,有唐朝樊宗师作记牵头,历代文人总爱步前贤,何况陷入波谲云诡的宦海风波?北宋庆历新政夭折后,失意的欧阳修、范仲淹、富弼、梅尧臣等在此园诗酒酬唱,堪与王羲之的兰亭集雅和王维的辋川唱和媲美。范公遗诗足见胸中风云抱负,又二年赴岳阳,他极目远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绛守居园从隋唐的自然山水园林,到宋一变为建筑山水园林,如范仲淹《居园池》诗“绛台使君府,亭台参园圃。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再转迁为明清的写意山水园林,亭台水草几经盛衰,悄悄见证了北方园林的演变史。
绛园,依旧静偎于古绛州的怀抱里,不曾知晓,在繁华都市香港,深受老外欢迎的香港南莲园池,正是它的仿造呢。PICS
加载中,请稍候......